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贴着电视,你在一旁大叫:“离电视太近啦,后退!”,可他跟没听见似的;带宝宝去卫生间洗手,他不仅不好好配合,还哭闹不止。你问他任何问题,他都加个“不”字回敬给你……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来了,父母该怎么应对?小编邀请亲子游戏专家,教你如何用游戏来对付恼人的小赖包。
孩子在过了1岁之后,尤其是快到2岁时,仿佛一下子变了个人似的:原来乖巧听话,现在处处较劲;原来情绪很好转移,现在闹起来怎么也哄不住……这几乎是每个孩子必经的一个阶段,国外有“terrible twos”的说法,相应地,我们称之为“第一叛逆期”,类比青春期的叛逆。虽然这种说法会让父母心理平衡一些,觉得全世界的孩子到了此时都变得一样难缠、不可理喻,但是很明显,这是从成人的视角来定义孩子。其实,孩子在此阶段经历的挫折和压力一点都不比成人少。而从中获得的成长和进步,就是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喝彩!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也为了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们需要这样做:
帮助孩子建立行为规则
鼓励孩子自主,不等于完全听从他,放任自流。
孩子正在追求独立,但还没有强大到成为制定规则的人,所以会严格遵守观察到的规则,以免陷入焦虑和恐慌。这包括做一件事的固定时间、地点,物品的摆放,哪些东西能碰、哪些不能碰等等。只有清楚了这些规则和界限,他在主动探索外界事物时才不会迷失、更有安全感。所以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规则,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以及一些安全方面的规则。
在执行规则的时候,难免会经历权利之争,可以让孩子多做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比如,“你是要自己走,还是要坐在购物车里?”要好过“不要乱跑!”这会让孩子觉得决定权在他而不在你,避免了冲突。
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多鼓励他表达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体验到很多强烈的情绪情感,愤怒、无助、失落,还有以前从未有过的自尊、害羞、嫉妒等。理解情绪的来源以及如何调节情绪,都是他人生的大课题。但这些都要以孩子能够准确认识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前提。
当我们发现孩子闹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怎么把情绪压下去,而是要试着把他体验到的情绪说出来,比如“是不是跟你心里想的不一样,你有点失望?”“我知道你很伤心,你可以哭一会儿,但我们还是要走。”这样做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的,而且孩子会通过你的描述,掌握更多的情绪词,在下次体验到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表达。
让游戏成为你和孩子沟通的语言
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
游戏就像是亲子之间沟通的“双向翻译器”:孩子内心需求——游戏语言——父母关爱、鼓励和界限。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孩子无理取闹、攻击、黏人等行为背后向我们所表达的隐藏在内心的爱的需求。亲子沟通的第二步是把我们内心对孩子的关爱、鼓励、期望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游戏语言。
让宝宝安静下来
带宝宝出去吃饭、要做饭的时候,赶时间、有工作要做的时候,感觉疲惫至极、晚睡前……这些时候,你是不是无比期望宝宝能安静下来,哪怕是一下下?几乎每个美国妈妈都会准备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叫busy bag,就是为了应付这些折磨人的时刻用的!这些busybag用很普通的材料,却能让宝宝安安静静地自己玩起来。
纸板上的编织
把硬纸板剪成不同形状,打上孔,让宝宝来玩穿绳子吧。宝宝手部的小肌肉,会得到充分锻炼,还能加深对形状的认知。
捏不死的气球
把橡皮泥塞进气球,变成一个捏捏球,玩玩看,是什么感觉?还有什么可以放进气球?米粒、豆子、沙土……让宝宝体验不同的触感吧!在捏和揉的过程中,宝宝的情绪也会变得很放松。
瓶瓶盖盖玩起来
送迷路的瓶盖回家吧!拍拍、盖盖、拧拧,对宝宝来说,每个动作和每次成功匹配,都是那么奇妙。
倒过来,倒过去
穿上防水罩衣,站在灌了水的大收纳盒面前,宝宝感觉这片海都被自己承包啦。一高一矮两个杯子,宝宝能自如地倒来倒去吗?把水换成五谷杂粮,也能玩得很嗨。
袜子连连看
大大小小的袜子好多双,看似简单的袜子的配对小游戏中其实蕴含着颜色、大小、形状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快去收袜子玩起来吧。
吸管钻洞洞
给宝宝一个带孔的果盘或者沥水篮,再拿一把吸管,看宝宝怎么搭建自己的鸟巢吧。换用其他有孔的东西,也都可以钻一钻的。
让宝宝平复情绪
我们都知道深呼吸能平复情绪,是因为深呼吸可减缓呼吸节奏和心率,让更多的氧气进入大脑。但是,让孩子在撒泼时做深呼吸,就需要用游戏来帮忙。
吹蜡烛
手握拳,大拇指伸直,假装这是支蜡烛:“这有一支点燃的蜡烛,用你的愤怒把它吹灭吧!”“呼一一”“哦哦,要灭了,灭了……不好,它又点着了(伸出食指),再吹吹!”
吹气球
双手握起来,留出一个口当气球嘴。“你生气了,把你的气充到气球里吧!”孩子不断向“气球”吹气,你用胳膊在胸前撑起一个圈:气球越来越大,吹到最后:“砰(自带声效)——气球爆炸!你生的气也跑掉啦!”
和喜欢的东西藏猫猫
“不,我不要!”“我不喜欢这个!”下次听到孩子尖叫着说“不”的时候,试试这个游戏吧!“嗯,我知道你不喜欢这个,那你喜欢的藏哪儿去啦?我去找找看。”走进浴室:“在这儿吗?……没看到。”打开柜子:“还是没找到。”孩子的情绪慢慢平复,注意力已经放在和你一起找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了。“哇,原来藏在门后,终于找到宝宝的最爱啦,噢耶!”
让宝宝更加自立
很多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注意了,在宝宝自我意识加强的第一叛逆期,是时候赋予宝宝一些独立的生活技能了。我们不能总跟着他们帮他们做,给宝宝机会,相信他们可以的。
浇水
水和植物在孩子最爱玩具榜上都有很靠前的名次,浇水恰好可以把这两者巧妙结合。现在不都流行极简主义生活嘛,咱也别落后,就在家用普通塑料瓶钻一些孔,让孩子给花浇水。孔的多少、大小不同,水流变化很明显。学习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拉拉锁
从只能拉开拉锁到独立完成拉上拉锁,小小的进步是大大的成长。
开瓶盖、盖瓶盖
多拧几次,让孩子体验到“哇,我能更好地控制我的手啦!”配合一个口号更带劲,“咕噜咕噜,开!”之类的,有趣的象声词孩子们都喜欢听。
帮厨
没有帮过厨的宝宝在其他小伙伴面前会惭愧的。其他的不说,学会使用手动打蛋器,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心疼鸡蛋就弄点肥皂水吧,打出泡泡来也很美妙。
转移
和倒类似的动作还有舀。但刚开始可以先从用海绵运水开始,从一个杯子转移到另一个杯子,再过渡到舀一些固体,比如米、豆子,这些都是很好的精细动作练习。
扣扣子和解扣子
刚开始训练宝宝扣扣子和解扣子,可以选择大一点的扣子,可以自己做一个玩具。在不织布一侧剪开一个扣眼,另一侧缝上一个大扣子,宝宝会玩上瘾吧!孩子自己动手解开宝宝椅上的卡扣,成了每天都企盼的吃饭小仪式。
叠衣服
刚开始可以叠叠手绢、餐布之类的,不然一上来就叠衣服很容易让宝宝受挫。叠成什么样不重要,好好欣赏宝宝的努力和专注吧。之后再加大难度,叠叠外套。推荐的折叠方式是叠着衣服唱着歌:
小门关关(外套两边合起来)
两手抱抱(两个衣袖折到胸前)
点点头(帽子折下来)
弯弯腰(上下对折衣服)
孩子在过了1岁之后,尤其是快到2岁时,仿佛一下子变了个人似的:原来乖巧听话,现在处处较劲;原来情绪很好转移,现在闹起来怎么也哄不住……这几乎是每个孩子必经的一个阶段,国外有“terrible twos”的说法,相应地,我们称之为“第一叛逆期”,类比青春期的叛逆。虽然这种说法会让父母心理平衡一些,觉得全世界的孩子到了此时都变得一样难缠、不可理喻,但是很明显,这是从成人的视角来定义孩子。其实,孩子在此阶段经历的挫折和压力一点都不比成人少。而从中获得的成长和进步,就是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喝彩!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也为了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们需要这样做:
帮助孩子建立行为规则
鼓励孩子自主,不等于完全听从他,放任自流。
孩子正在追求独立,但还没有强大到成为制定规则的人,所以会严格遵守观察到的规则,以免陷入焦虑和恐慌。这包括做一件事的固定时间、地点,物品的摆放,哪些东西能碰、哪些不能碰等等。只有清楚了这些规则和界限,他在主动探索外界事物时才不会迷失、更有安全感。所以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规则,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以及一些安全方面的规则。
在执行规则的时候,难免会经历权利之争,可以让孩子多做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比如,“你是要自己走,还是要坐在购物车里?”要好过“不要乱跑!”这会让孩子觉得决定权在他而不在你,避免了冲突。
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多鼓励他表达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体验到很多强烈的情绪情感,愤怒、无助、失落,还有以前从未有过的自尊、害羞、嫉妒等。理解情绪的来源以及如何调节情绪,都是他人生的大课题。但这些都要以孩子能够准确认识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前提。
当我们发现孩子闹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怎么把情绪压下去,而是要试着把他体验到的情绪说出来,比如“是不是跟你心里想的不一样,你有点失望?”“我知道你很伤心,你可以哭一会儿,但我们还是要走。”这样做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的,而且孩子会通过你的描述,掌握更多的情绪词,在下次体验到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表达。
让游戏成为你和孩子沟通的语言
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
游戏就像是亲子之间沟通的“双向翻译器”:孩子内心需求——游戏语言——父母关爱、鼓励和界限。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孩子无理取闹、攻击、黏人等行为背后向我们所表达的隐藏在内心的爱的需求。亲子沟通的第二步是把我们内心对孩子的关爱、鼓励、期望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游戏语言。
让宝宝安静下来
带宝宝出去吃饭、要做饭的时候,赶时间、有工作要做的时候,感觉疲惫至极、晚睡前……这些时候,你是不是无比期望宝宝能安静下来,哪怕是一下下?几乎每个美国妈妈都会准备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叫busy bag,就是为了应付这些折磨人的时刻用的!这些busybag用很普通的材料,却能让宝宝安安静静地自己玩起来。
纸板上的编织
把硬纸板剪成不同形状,打上孔,让宝宝来玩穿绳子吧。宝宝手部的小肌肉,会得到充分锻炼,还能加深对形状的认知。
捏不死的气球
把橡皮泥塞进气球,变成一个捏捏球,玩玩看,是什么感觉?还有什么可以放进气球?米粒、豆子、沙土……让宝宝体验不同的触感吧!在捏和揉的过程中,宝宝的情绪也会变得很放松。
瓶瓶盖盖玩起来
送迷路的瓶盖回家吧!拍拍、盖盖、拧拧,对宝宝来说,每个动作和每次成功匹配,都是那么奇妙。
倒过来,倒过去
穿上防水罩衣,站在灌了水的大收纳盒面前,宝宝感觉这片海都被自己承包啦。一高一矮两个杯子,宝宝能自如地倒来倒去吗?把水换成五谷杂粮,也能玩得很嗨。
袜子连连看
大大小小的袜子好多双,看似简单的袜子的配对小游戏中其实蕴含着颜色、大小、形状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快去收袜子玩起来吧。
吸管钻洞洞
给宝宝一个带孔的果盘或者沥水篮,再拿一把吸管,看宝宝怎么搭建自己的鸟巢吧。换用其他有孔的东西,也都可以钻一钻的。
让宝宝平复情绪
我们都知道深呼吸能平复情绪,是因为深呼吸可减缓呼吸节奏和心率,让更多的氧气进入大脑。但是,让孩子在撒泼时做深呼吸,就需要用游戏来帮忙。
吹蜡烛
手握拳,大拇指伸直,假装这是支蜡烛:“这有一支点燃的蜡烛,用你的愤怒把它吹灭吧!”“呼一一”“哦哦,要灭了,灭了……不好,它又点着了(伸出食指),再吹吹!”
吹气球
双手握起来,留出一个口当气球嘴。“你生气了,把你的气充到气球里吧!”孩子不断向“气球”吹气,你用胳膊在胸前撑起一个圈:气球越来越大,吹到最后:“砰(自带声效)——气球爆炸!你生的气也跑掉啦!”
和喜欢的东西藏猫猫
“不,我不要!”“我不喜欢这个!”下次听到孩子尖叫着说“不”的时候,试试这个游戏吧!“嗯,我知道你不喜欢这个,那你喜欢的藏哪儿去啦?我去找找看。”走进浴室:“在这儿吗?……没看到。”打开柜子:“还是没找到。”孩子的情绪慢慢平复,注意力已经放在和你一起找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了。“哇,原来藏在门后,终于找到宝宝的最爱啦,噢耶!”
让宝宝更加自立
很多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注意了,在宝宝自我意识加强的第一叛逆期,是时候赋予宝宝一些独立的生活技能了。我们不能总跟着他们帮他们做,给宝宝机会,相信他们可以的。
浇水
水和植物在孩子最爱玩具榜上都有很靠前的名次,浇水恰好可以把这两者巧妙结合。现在不都流行极简主义生活嘛,咱也别落后,就在家用普通塑料瓶钻一些孔,让孩子给花浇水。孔的多少、大小不同,水流变化很明显。学习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拉拉锁
从只能拉开拉锁到独立完成拉上拉锁,小小的进步是大大的成长。
开瓶盖、盖瓶盖
多拧几次,让孩子体验到“哇,我能更好地控制我的手啦!”配合一个口号更带劲,“咕噜咕噜,开!”之类的,有趣的象声词孩子们都喜欢听。
帮厨
没有帮过厨的宝宝在其他小伙伴面前会惭愧的。其他的不说,学会使用手动打蛋器,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心疼鸡蛋就弄点肥皂水吧,打出泡泡来也很美妙。
转移
和倒类似的动作还有舀。但刚开始可以先从用海绵运水开始,从一个杯子转移到另一个杯子,再过渡到舀一些固体,比如米、豆子,这些都是很好的精细动作练习。
扣扣子和解扣子
刚开始训练宝宝扣扣子和解扣子,可以选择大一点的扣子,可以自己做一个玩具。在不织布一侧剪开一个扣眼,另一侧缝上一个大扣子,宝宝会玩上瘾吧!孩子自己动手解开宝宝椅上的卡扣,成了每天都企盼的吃饭小仪式。
叠衣服
刚开始可以叠叠手绢、餐布之类的,不然一上来就叠衣服很容易让宝宝受挫。叠成什么样不重要,好好欣赏宝宝的努力和专注吧。之后再加大难度,叠叠外套。推荐的折叠方式是叠着衣服唱着歌:
小门关关(外套两边合起来)
两手抱抱(两个衣袖折到胸前)
点点头(帽子折下来)
弯弯腰(上下对折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