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总是沿着“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思想去教书育人,课堂上采用灌输式,一言堂,填鸭式等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正逐步渗透于教育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动地,独立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地变静为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现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变静为动,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动心”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好学等特点,要使学生想学数学,首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也就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数学第十册“复习数和数的认识”时,课一开始,我便联系生活实际给大家提出个问题:“同学们,‘五一’节快到了,各地又将迎来一次旅游高峰,数学王国里也在紧张的准备着。今天他们迎来了这样一批游客,他们是数字娃娃们,如:7、9、0、1/5、3.9……他们想好好逛街数学王国,却没人给他们当导游,怎么办呢?”学生便纷纷举手想当小导游。这时,我又问:“这么多游人,一个导游不够,怎么办呢?”学生便想到把这些数先归类整理,分成几组,然后一组一个导游就行了,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上课便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动脑、动手”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首先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其次才是用耳“听”科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充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积极动脑思考,在手脑并用中获得解题的方法,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例如:数学第九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算理讲解时,我先让学生想:拿出准备的1公顷的纸,1/2怎样表示?1/2公顷的确1/5又怎样表示?然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自己总结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样讲解,学生不但对法则理解得深,记得牢,而且注重了学生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发展数学语言,培养学生“动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是大纲提出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要求。所以,在数学过程中对低年级教学要创设富于童趣的情境,中高年级要因材提问,巧妙逼近,让学生想说、敢说,对疑难关键之外,适时组织讨论,相互启发,形成氛围,使学生必说。
仍以数学第九册“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讲解为例,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得出结论后,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一组学生练习后,我及时鼓励:“谁能比他们说得更完整,更准确?”并及时引导学生说出:“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怎样求?然后呢?……使学生说得有条有理,有根据。第二个结果的推导过程充分留给学生边说边做,有了上题的引导,学生说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畅所欲言,由想说到敢说、会说,并在说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综上所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多向的课堂交往活动方式,充分引导学生动心、动脑、动手、动口。变静为动,使他们乐学数学,会学数学。在一系列变静为动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单位:048101山西省阳城县白桑联校洪上学校)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正逐步渗透于教育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动地,独立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地变静为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现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变静为动,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动心”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好学等特点,要使学生想学数学,首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也就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数学第十册“复习数和数的认识”时,课一开始,我便联系生活实际给大家提出个问题:“同学们,‘五一’节快到了,各地又将迎来一次旅游高峰,数学王国里也在紧张的准备着。今天他们迎来了这样一批游客,他们是数字娃娃们,如:7、9、0、1/5、3.9……他们想好好逛街数学王国,却没人给他们当导游,怎么办呢?”学生便纷纷举手想当小导游。这时,我又问:“这么多游人,一个导游不够,怎么办呢?”学生便想到把这些数先归类整理,分成几组,然后一组一个导游就行了,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上课便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动脑、动手”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首先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其次才是用耳“听”科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充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积极动脑思考,在手脑并用中获得解题的方法,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例如:数学第九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算理讲解时,我先让学生想:拿出准备的1公顷的纸,1/2怎样表示?1/2公顷的确1/5又怎样表示?然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自己总结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样讲解,学生不但对法则理解得深,记得牢,而且注重了学生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发展数学语言,培养学生“动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是大纲提出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要求。所以,在数学过程中对低年级教学要创设富于童趣的情境,中高年级要因材提问,巧妙逼近,让学生想说、敢说,对疑难关键之外,适时组织讨论,相互启发,形成氛围,使学生必说。
仍以数学第九册“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讲解为例,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得出结论后,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一组学生练习后,我及时鼓励:“谁能比他们说得更完整,更准确?”并及时引导学生说出:“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怎样求?然后呢?……使学生说得有条有理,有根据。第二个结果的推导过程充分留给学生边说边做,有了上题的引导,学生说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畅所欲言,由想说到敢说、会说,并在说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综上所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多向的课堂交往活动方式,充分引导学生动心、动脑、动手、动口。变静为动,使他们乐学数学,会学数学。在一系列变静为动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单位:048101山西省阳城县白桑联校洪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