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历史讨论会、故事会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989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当代正在火热实施的“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新《历史课程标准》也强调能力培养要求。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它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影响学习情绪和兴趣,能力培养便无从谈起。“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托尔斯泰语)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条件。因此,教师要拓展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能力培养,使之成为“开发型”“创造型”人才,为培养有素质有能力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作贡献。笔者认为在高年级组织历史讨论会(课),在低年级组织故事会(课)是其中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讨论会是由数人或群体组成的通过与别人交谈讨论,就某一重要历史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把问题越辩越明确,最后归纳成统一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时间可长可短,论题可大可小,可灵活地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去。教学中正确运用“讨论”既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过程充满诱惑、新颖与回味。例如,为帮助学生深刻認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我就蒋介石被捕后的杀或不杀的问题,组织了课堂讨论会。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说应杀,因为蒋介石杀害了无数革命志士和无辜的人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有的说不该杀,因为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居领袖地位,应利用这一时机,促蒋抗日;有的说蒋介石本人是该杀的,但在中日民族成为当时最主要矛盾的紧急关头,暂时可以不杀,逼蒋抗日;有的争辩说蒋介石不可能抗日,“九·一八”以来,他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所以还是该杀;有的则说当时国际上英美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扩大了,蒋是英、美帝国主义的走狗,会有抵抗的可能,还是督促他共同抗日为上策;有的说杀了蒋介石,南京政府中亲日派便可借此扩大内战,反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争论结果,主张不杀的已成主流,最后我将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派周恩来等同志去执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史实,总结学生的讨论:从感情上说,蒋介石血债累累,完全该杀,但从民族抗日的最高利益出发,只要蒋介石愿意抗日,就可以不杀。这是由于国际、国内情况发生了新变化所决定,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便初步形成了。所以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抗战史上的重大关节点。
  这种课堂讨论会,学生都是在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基础上,独立思考,初步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发言积极,印象深刻,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课堂讨论会较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信息来源多,知识面广,发言有一定深度,这是他们提高才能的机会。“脑是越用越灵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在学习知识,联系实际,加强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教师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和探讨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变成为亲自参与“探索”和“发现”真理的活动,同时,还应对学生的求异思维加以鼓励和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能随时得到锻炼和提高,并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讨论会就组织形成可划分为班级讨论会和分组讨论会。在班级讨论会中,教师是领导者和组织者,通过教师的指导使讨论顺利地按预期目的进展,其优点是便于集思广益,兼收并蓄,便于教师进行总体控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个性的不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插不上话,所以教师指定发言人时,要照顾各类学生的情绪,尽量扩大发言的覆盖面。分组讨论会要指定每个小组的主持人和记录人。教师应分别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倾听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引导,保证讨论围绕中心议题进行,最后,每个小组的记录人要把本小组的各种论点加以概括,并向全班汇报。由于历史课内容多,时间紧,各种讨论均应精心设计,掌握好时间,做到适可而止。为此,十分重视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如在讨论“曹操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时,不少学生片面地下结论,教师就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罗贯中的说法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治国之能臣”是符合史实的,曹操屯田垦荒,“唯才是举”,统一北方,到死还是汉朝的魏王、丞相;而“乱世之奸雄”则是不对的,他在政治上奸诈,“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为了顺应当时人们的正统观念,是统一的需要。从秦汉以来统一国家局面到三国鼎立,这似乎是历史的倒退,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形成三国,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的创造条件,又是历史的进步。这时还要向学生指出“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局面是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是短暂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见《历史课程标准》)这一规律。这样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就能让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青少年学生都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而历史学科是一幅有血有肉丰富感人的画卷,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我组织了历史故事会。这是以学生自己登台担任主角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当好导演,合理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布置了“故事会”的任务,要求每个同学在历史课本中选择一个故事或课外相关历史故事,题目自报和教师统一平衡结合,内容可自编,尽量避免各人所讲的故事内容重复。同时公布评分要求:1. 内容积极向上,故事情节完整;2. 仪态端庄,富有感情;3. 讲述口语化,条理清楚;4. 讲演时要脱稿,每人限定四分钟;5. 师生共同评分,各占50%。如果课时允许的话,故事会不一定占用课余时间,可纳入课堂教学活动,一学期开展几次,尽量争取人人上台讲演,使全体学生的能力普遍都能得到锻炼。要讲,就要搜集资料,选择题目,记忆内容,领会感情,因此在准备阶段,学生的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形象思维,语言表达等各种能力便得到培养和提高。到了正式的“故事会”,同学们盼望已久的登台“亮相”的机会来了,参与意识都很强。台上的同学对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承认而高兴,台下的同学则感到让学生评分是老师的信任,“恩重如山”。因此同学们都设身处地的体会到尊重他人劳动的重要性,平时的教与学双边活动也更好配合了。学生所讲的故事有:《投笔从戎》《淝水之战》《岳飞抗金》《虎门销烟》《火烧赵家楼》《南京大屠杀》等。讲者的水平有高有低但课堂秩序井然,气氛轻松、活跃。同时可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不少“差生”不差,老师不妨发挥其个性特长,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扬长避短,即使今后考不上高一级学校,也能发挥能说会道的优势,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材。讲完之后是公布成绩,总结性评讲。值得欣慰的是学生所打的分数与老师很接近,证明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得到提高。评讲时要贯彻表扬为主的原则。切忌损害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进行正面指导:讲故事时要绘声绘色,让观众有亲临其境之感。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关键词句要铿锵有力,动作不能滥用,在激昂或悲愤时偶尔用上,对表达感情效果更佳。通过故事会,发现和培养了不少人才。
  总之,历史讨论会、故事会是由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的转变,它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改思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素质的新型人才;可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发展能力,进行思想的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活跃的思想,形成积极奋进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经常充满着探索进取的精神。
其他文献
一、导入新课  1. 苏轼曾经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读书不仅让我们“气自华”,名著等人文社会科学,还应该是我们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阅读名著要有哪些切入點呢?明确:①了解作家、作品。②了解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主要人物以及性格。③识记与作品有关的诗句、名言等,了解一些鉴赏评论。④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对一些人和事有自己的见解。  2. 我与阿廖沙比童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将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汉字本身的人文因素,一味强调汉字的工具性作用,结果是识字教学与单调、枯燥、高耗、低效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何根据低年段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如何挖掘汉字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有效引进识字教学的课堂呢,本文从三个方面重点阐述。  【关键词】低年级 识字教学 思考  引言  
期刊
【摘 要】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拓展文本,使凸现情感的有效途径。使引导学生感情奔放的好方法。下面笔者从“设置悬念,激趣入情;牵引埋伏线,触动学生思维灵感;拓展文本 激情飞跃”三方面阐述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拓展 文本 激情 飞跃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而文本确是情感的载体。换而言之,文本,是沟通教师、学生和作者情感的桥梁;文
期刊
【摘 要】“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表达,是他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身即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又是一种现实、一种挑战。  【关键词】通读教材 迁移转化 合作探究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教”变为“不教”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通读教材,感知知识的连贯性  知识的螺旋上升,是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通读教材,统领教材知识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开放式的活动过程。当前考试制度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显得有点功利性,加上信息时代的冲击下的师生都有着一种急于求成式的急躁心态,抑或“快餐式”心态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在这些背景下笔者以高中阅读文本赏析教学为例,探究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學怎样挖掘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上焕发语文课堂生机,以享受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堂盛宴”。  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问题举隅  对于高中语
期刊
俗话说“言为心声,题为文眼”,小小的课文题目,概括、凝练、蕴含丰富,与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心灵的窗户,学生能品味到什么?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去感悟文章的内涵和深刻含义呢?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朗读课文题目入手,通过巧妙设计,运用多种方式研读,花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我们的朗读教学焕发出个性化的魅力。  一、加标点读题  不同的标点符号,
期刊
语文课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在一节中学现代文课堂里,所教的知识内容大致有理清字词,作家作品介绍,文章结构情况,精彩片段分析,文章主旨归纳,写作特点简单点拨。我认为在中学语文现代文教学中,应该将所教课本知识同社会现实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加强课外知识的拓展,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参考用书“致老师们”中,要求教师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注意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进
期刊
一、背景分析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性,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以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从教材的编写来看,教材重视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首先设计让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 教学途径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生学习物理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物理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新课标
期刊
游戏探究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游戏,并乐于在游戏中学习,通过收集、整理和運用历史资料,独立或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游戏为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情感,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  首先,让历史探究活动成为轻松愉快的自我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