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58-01
学好地理不能满足于传统的课堂和书本,要让学生走出去,到现场去观察,到自然中去体验,到实践中去发现。而我们现阶段能做的就是将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多开展地理活动课,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巩固课本知识,延伸、积累课外知识,达到扩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效果,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开展初中地理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国外的一些中小学流行“动手做”、“做中学”——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这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强,而我们大多数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具体操作。
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的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静态”变为“动态”,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设计初中地理活动课
1.活动课的三要素
设计初中地理活动课要充分考虑“活动主体”、“活动条件”、“活动对象”三要素,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课中去学习。
(1)活动课主体
由于学生是参加活动课的主体,应注意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来设计活动。
(2)活动课对象
所设计的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必须从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学习需要出发。
(3)活动课条件
在设计时,应注意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备、环境等条件,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2.开展初中地理活动课的原则
(1)具有趣味性
趣味是学习的先导,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活动课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使内容丰富多彩,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果。
(2)立足于课本
地理活动课设计应以教材的知识为根基,适当拓宽延伸,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由此,有时可以是单独地理学科的,有时也可以是多学科集中在一起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倡导实践
地理活动课的设计要提倡多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而且要倡导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动手设计,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提高。
三、地理活动课的实践
1.地理教学现状
我校初中部每周开设两节地理课。初中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强,教师努力发掘初中地理教材的“新奇趣”,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课,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观察、综合分析、概括总结、创造性、实践性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2.地理活动课的具体操作
(1)结合教材设计活动课
《地球的自转》一节的活动课,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学生在自己参与演示的过程中,获得对地球自转方向、周期,以及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认识,既克服了学生能够借助身边的物品,像钢笔、书本等,使用简单方法,并通过个人演示来感悟“北逆”“南顺”现象的产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思维的空间影像。
A活动准备:分成数个学习小组,备好地球仪、手电筒、铁丝圈。
B活动1各小组成员合作演示从正面平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它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中心是什么,转动一周需要的实际时间。
C活动2利用光源、地球仪,小组成员合作演示当前晨昏圈的位置,要求学生找到北京和伦敦;要求学生转动地球仪,并说明地球仪的转动方向如何?转动的角度是多少?让学生总结模拟演示活动的体验与收获。
(2)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例如,八年级《国土与居民》这一章,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和应用地图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认识中国国土辽阔的基本国情。
(3)设计多媒体活动课
通过多媒体开展地理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用计算机展示地理谜语、地理漫画,让学生在计算机中拼中国省区轮廓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从本班的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最优教学方案。在地理活动课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模式与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结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不断激发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灵气,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
学好地理不能满足于传统的课堂和书本,要让学生走出去,到现场去观察,到自然中去体验,到实践中去发现。而我们现阶段能做的就是将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多开展地理活动课,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巩固课本知识,延伸、积累课外知识,达到扩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效果,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开展初中地理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国外的一些中小学流行“动手做”、“做中学”——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这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强,而我们大多数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具体操作。
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的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静态”变为“动态”,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设计初中地理活动课
1.活动课的三要素
设计初中地理活动课要充分考虑“活动主体”、“活动条件”、“活动对象”三要素,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课中去学习。
(1)活动课主体
由于学生是参加活动课的主体,应注意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来设计活动。
(2)活动课对象
所设计的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必须从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学习需要出发。
(3)活动课条件
在设计时,应注意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备、环境等条件,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2.开展初中地理活动课的原则
(1)具有趣味性
趣味是学习的先导,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活动课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使内容丰富多彩,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果。
(2)立足于课本
地理活动课设计应以教材的知识为根基,适当拓宽延伸,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由此,有时可以是单独地理学科的,有时也可以是多学科集中在一起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倡导实践
地理活动课的设计要提倡多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而且要倡导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动手设计,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提高。
三、地理活动课的实践
1.地理教学现状
我校初中部每周开设两节地理课。初中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强,教师努力发掘初中地理教材的“新奇趣”,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课,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观察、综合分析、概括总结、创造性、实践性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2.地理活动课的具体操作
(1)结合教材设计活动课
《地球的自转》一节的活动课,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学生在自己参与演示的过程中,获得对地球自转方向、周期,以及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认识,既克服了学生能够借助身边的物品,像钢笔、书本等,使用简单方法,并通过个人演示来感悟“北逆”“南顺”现象的产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思维的空间影像。
A活动准备:分成数个学习小组,备好地球仪、手电筒、铁丝圈。
B活动1各小组成员合作演示从正面平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它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中心是什么,转动一周需要的实际时间。
C活动2利用光源、地球仪,小组成员合作演示当前晨昏圈的位置,要求学生找到北京和伦敦;要求学生转动地球仪,并说明地球仪的转动方向如何?转动的角度是多少?让学生总结模拟演示活动的体验与收获。
(2)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例如,八年级《国土与居民》这一章,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和应用地图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认识中国国土辽阔的基本国情。
(3)设计多媒体活动课
通过多媒体开展地理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用计算机展示地理谜语、地理漫画,让学生在计算机中拼中国省区轮廓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从本班的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最优教学方案。在地理活动课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模式与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结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不断激发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灵气,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