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打造初中政治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政治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政治课堂生活化;有效提问,激发思考。多方面拨动学生心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效率;学习目标;课程资源;生活化;有效提问
一、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首先,孙老师提到权威人士教育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时提到我们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打造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其次,在“考情一览”中,孙老师分析了近4年民族文化这一课考点在常州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的比重。而后,出示国家政策——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指导纲要》的通知的相关内容。从而突出了民族文化这一课在教材、考试中的重要性。都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作为重点中学毕业班的学生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孙老师的这三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上立竿见影,迅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政治课堂生活化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通过各种方式能动的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教学素材可以使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从而使学生把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望,这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孙老师紧跟时代的步伐,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即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教育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与2016年度“感动中国”中的“女排精神”,使政治课具有时代性。充分挖掘2016年度“感动中国”中的“女排精神”这一社会热点资源,精心设计了第一篇章:赢了,不服输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第二篇章:中国女排赢了,海内外华人为之欢呼、骄傲、振奋!第三篇章:冠军的伟大,不只因为输赢,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第四篇章:各行各业学习“女排精神”,用“女排精神”砥砺前行。结合材料和教材精心设计问题,进行了主题式情境教学。这四个篇章环环相扣,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深化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营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达到“情”与“思”的完美结合。对于教师而言,提高了教学艺术,增强了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孙老师提到正衡中学师生传承“女排精神”的实际行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传承“女排精神”就在我们身边,你我共同行动,满满的正能量。
三、 有效提问,激发思考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提问是一种艺术,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在生成感悟处追问
第一篇章:赢了,不服输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孙老师富有激情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之情。在学生满脑子都是“赢”字时,孙老师布置学生拆解“赢”字,并认同学生对“赢”字的多元解读,而后追问从中你可以感悟到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水到渠成啊!
(二) 在产生歧义处追问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意见,并巧妙地引导他们“真理越辩越明”,在讨论中求真知。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学生能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实在难得,表明他们真正地进行了思考。
第一篇章:贏了,不服输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孙老师结合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巧妙设置了探究题:中国古语有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每次比赛中,我们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太没面子!对此观点你是怎么看的?学生对竞争内容比较熟悉比较快地说明了我们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太没面子!这一观点错误的理由,对于中国古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有褒有贬。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孙老师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掌握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帮助学生在感悟中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采取多种方式拨动学生心弦,学生的思维才会被点燃,学生的智慧才会被最大限度地开发,政治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简介:
巢美玲,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关键词:课堂效率;学习目标;课程资源;生活化;有效提问
一、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首先,孙老师提到权威人士教育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时提到我们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打造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其次,在“考情一览”中,孙老师分析了近4年民族文化这一课考点在常州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的比重。而后,出示国家政策——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指导纲要》的通知的相关内容。从而突出了民族文化这一课在教材、考试中的重要性。都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作为重点中学毕业班的学生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孙老师的这三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上立竿见影,迅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政治课堂生活化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通过各种方式能动的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教学素材可以使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从而使学生把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望,这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孙老师紧跟时代的步伐,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即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教育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与2016年度“感动中国”中的“女排精神”,使政治课具有时代性。充分挖掘2016年度“感动中国”中的“女排精神”这一社会热点资源,精心设计了第一篇章:赢了,不服输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第二篇章:中国女排赢了,海内外华人为之欢呼、骄傲、振奋!第三篇章:冠军的伟大,不只因为输赢,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第四篇章:各行各业学习“女排精神”,用“女排精神”砥砺前行。结合材料和教材精心设计问题,进行了主题式情境教学。这四个篇章环环相扣,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深化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营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达到“情”与“思”的完美结合。对于教师而言,提高了教学艺术,增强了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孙老师提到正衡中学师生传承“女排精神”的实际行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传承“女排精神”就在我们身边,你我共同行动,满满的正能量。
三、 有效提问,激发思考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提问是一种艺术,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在生成感悟处追问
第一篇章:赢了,不服输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孙老师富有激情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之情。在学生满脑子都是“赢”字时,孙老师布置学生拆解“赢”字,并认同学生对“赢”字的多元解读,而后追问从中你可以感悟到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水到渠成啊!
(二) 在产生歧义处追问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意见,并巧妙地引导他们“真理越辩越明”,在讨论中求真知。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学生能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实在难得,表明他们真正地进行了思考。
第一篇章:贏了,不服输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孙老师结合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巧妙设置了探究题:中国古语有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每次比赛中,我们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太没面子!对此观点你是怎么看的?学生对竞争内容比较熟悉比较快地说明了我们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太没面子!这一观点错误的理由,对于中国古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有褒有贬。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孙老师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掌握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帮助学生在感悟中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采取多种方式拨动学生心弦,学生的思维才会被点燃,学生的智慧才会被最大限度地开发,政治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简介:
巢美玲,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