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文本解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乡》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的分析思路是结合《故乡》这篇小说的体裁特点:主要人物、故事情節、环境描写,以及九年级(上)学情进行文本分析。首先分析《故乡》在本单元的地位,然后找出主要人物及分析描写人物时的表现手法;再结合时代背景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及所要表达的内容;结合环境描写和作者当时的经历及写作背景揭示本文的主旨。最后,结合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分析本文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段落。
  关键词:教材;分析;主旨
  一、 教材的地位分析
  《故乡》这篇小说从1921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至今已经历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可谓是中国小说现代史中的名篇,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经典文本。我们阅读这些经典小说,最重要是在读懂、读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蕴含在这篇文章中的深意。本文是以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写的一篇小说。学习《故乡》要牢牢抓住小说中的闰土和杨二嫂、“我”和“母亲”以及金生和宏儿等人物的形象,结合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经济萧条、百姓生活艰辛的时代背景抓住文本传递的信息,体会鲁迅作品中博大精深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精炼易懂的小说艺术特色。
  二、 结合小说三要素分析: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1. 主要人物分析,人物对话、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1)闰土的人物形象是作者鲁迅在《故乡》中着墨最多的,主要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外貌描写、对“我”的态度、做事时的动作、对生活的态度,强烈反映了回忆中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无奈。文中首先介绍了闰土名字的由来,闰月生人,五行缺土,名为闰土,名字是按中国人信奉的阴阳五行风水来起的,不得不说这名字里带有一种传统封建思想的味道。鲁迅用富有神奇、想象色彩的语言,描绘了童年闰土在冬天雪地里捕鸟、夏天西瓜地里捕猹的精彩情节。鲁迅通过详细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少年闰土性格开朗、身体健康、充满童趣、给“我”带来了无尽欢乐;而中年闰土先前紫色的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了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像开裂的松树皮……与少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到心心念念的儿时玩伴时,第一句话竟是一声“老爷”。一个被旧社会残害的社会底层的农民想象跃然纸上,他苍老、木讷、麻木、守旧。
  (2)杨二嫂(豆腐西施)。《故乡》中塑造了杨二嫂尖酸、刻薄、自私、唯利是图的市井小市民形象。之所以叫她“豆腐西施”是因为年轻时杨二嫂靠着自己的美貌卖豆腐。然而,现在老了竟变成了这般模样,风韵不在、只剩干瘪的薄嘴唇。她出场描写就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作者对杨二嫂的形象描写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与30年前的豆腐西施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二嫂也不在端庄、待人有礼,说起话来更是尖刻,就像圆规两头的尖,句句刺到人的心里。明明没有什么过甚的交往,却还要套近乎,还偏偏要对鲁迅说:“我还抱过你呢!”然后,每日必到,搜刮家里的东西。不得不提的是,杨二嫂对“母亲”说闰土在灰堆里埋碗的事儿,这般闲言碎语,让人又怜又恨,既可悲又可笑。可悲的是她同闰土一样都是封建社会下被固化的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话语中却丝毫不同情闰土的艰辛生活;可笑的是她明明及不自信又故作镇定,赚足了“存在感”。
  (3)水生与宏儿。就像是“我”和闰土当年的关系,亲密无间。这种亲密关系是否能够延续?不再如“我”和闰土这般隔着一层厚厚的障壁,让鲁迅陷入了沉思。实际上是鲁迅在失望之中寄托了新的希望。正如小说中的话: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大家隔膜起来……
  (4)“我”和母亲。“我”的形象更像是一个在外求学的知识分子形象,不仅仅等同于作者。更泛指一类对待现实旧社会很是无奈,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新生,希望后辈能获得幸福和自由生活的权利的一类人。这类人就是像鲁迅这样的中国启蒙文学家和教育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要结合作者的经历来说。小说中的“我”因为外出三十年归来,对一切事物既熟悉又陌生,产生了些许新的想法。因为有了更高的学问,阅历也更丰富,所以,有些思考也更深入。这些原因不正是也在预示着“我”其实也变了吗?文中有一段作者与闰土的对话:“阿!闰土哥,——你来了?……”心里有许多话,却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吐不出口。母亲也不再如从前那样硬朗,她更需要依靠我。在自己年老之时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心里无法言语的悲凉又能与谁诉说,故而,陷入更多的悲哀。
  2. 故事情节。小说围绕“我”回故乡准备变卖家财带母亲离开这件起因,将全文分为三部分由离开故乡,回到故乡,永别故乡。第一部分(前五个自然)描绘了“我”在故乡见到的萧条景象以及“我”悲凉的心情,并且交代了回故乡的目的——卖房带母亲离开。第二部分从第六自然段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主要刻画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深刻反映了万恶的旧社会对老百姓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第三部分由“我们的船向前走……”,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寄托对美好生活和新生的向往。
  3. 环境描写。回故乡的时节正值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故乡的环境描写从文章开始就渲染了一层物是人非、寂寞萧索的氛围。这种了无生趣的氛围其实也蕴涵了作者卖屋的心情。一般来说,如果名人荣归故里,应该是欢天喜地,亲朋欢聚的场景。然而,“我”回故乡却是有另一种韵味,就如:“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然而,回忆中的冬天却不是这般的萧索。回忆中的冬天全家人聚在一起祭器,隆重又热闹,还有闰土也来陪我,冬天还在雪地里捕鸟,童年的“我”盼望下雪。文中两次提到了金黄的圆月。一次是在描写闰土捕猹,一次是作者乘船永别故乡。这两次圆月都是“我”脑海里想象出来的,寓意我的希望不灭。正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 文章的主旨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作者简介:李慧,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針对信号系统课程本身理论抽象,数学推导复杂,晦涩难学,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问题。分析了当前教学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一套旨在解决当前设备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问题的方案,给出了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并整合现有实验设备,实现资源优化共享配置,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优化配置;资源整合;共享设备  一、 现状与背景分析  目前本科信号与系统教学方式中方式单一,存在如下问题:  
摘 要:通过三则生物课堂教育教学日记,展现了在生物民主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相互纠错,相互启迪,平等交流,集思广益,自由探索,实现了教学相长,增进了师生情感。  关键词:民主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笔者认为实现课堂民主方能达成这一要求。民主课堂的构建不仅是当今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主动
摘 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便是数学的大课堂,而数学课堂的种种素材也都来源于生活,可见生活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便是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生活的共鸣,能够学习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将枯燥的数学学科变得生动有趣,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摘 要:本文从三方面论述,眼见不一定为实——走出思维定式;用实践来验证——走进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对策;用实践来验证——走进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教育需要在传统的经验中借鉴和提升,那就需要跳出去看问题,发现问题中的“问题”的价值所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实践力,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问题;价值;综合素养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科学家给小学生做一个实验。他端来
摘 要:一个年轻老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用心做事,才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当一个教师真心想教育好孩子时,没有方法也会摸索或创造方法。  关键词:学习;反思;班级活动  一、 疲劳应战,寻求改变  参加工作近10年,两个班每周近18节课,2个午休看班,再加繁重的班主任工作,还要参与各种比赛,疲累的我早已身心乏力,成天只有一个念头,怎么做不完的事,没完没了。这样的教书生活和我想象中的幸福平淡地教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感官体验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综合全面的发展。本文重点对声势律动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与应用方法,希望对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声势律动;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初中音乐教学逐渐受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要清楚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这不仅达到了新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要求,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让阅读成为习惯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式方法,具体叙述如下文。  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礼仪就像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一路指引着孩子们提高修养;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孩子们通往知识的殿堂。让孩子们通过看、听、论、辩、练、演等多种形式,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生活中体验,明白礼仪的重要性,感悟道德境界,在生活中“做一个文明人”,养成德性。  关键词:倾听;辩论;练演;感悟;养成  《品德与生活》就是一门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模式发展简单,身心发展尚不完善,所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建立起逻辑思维。本文简要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数学教学策略,希望
摘 要: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前提的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将以苏科版八年级第四章的物理实验“光的折射”为例,对于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