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感 培养措施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作出有用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首先提到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使用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并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的方法(如心算、笔算、使用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创设具体情境,促进数感建立
  数学源于生活,它离不开一定的生活情景。荷兰数学教育家德塔尔提出“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正说明了这一点。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酷爱各种游戏和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如能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就能大大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再者,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如:一年级下学期可组织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教师先用力抓一把棋子,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实际数一下有多少,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如果你们也同样抓一把,可能会抓到几颗呢?”并追问:“为什么你们猜的要比老师抓的少呢?”这样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手的容量有大小,所以抓同样物体的数目也会不同。“那如果把棋子换成绿豆,猜一猜你抓一把有几颗呢?为什么会比刚才的多呢?”通过相互讨论、交流验证,学生体会变化,领悟“变”与“不变”的思想。经过这样的活动,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情景时,就会在头脑中建立起具体的参照物,形成良好的数感。
  二、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数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静态的结论性数学知识转变为动态的探索性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良好的数感。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给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算出:288÷24=12,255÷18=14……3,再让学生自主验证,学生发现:24×12=288,14×18 3=255,从而得出:“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的验算方法,不仅对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适应,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也同样适用。又如在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时,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一次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我让学生报数,迅速作出正确判断。这种活动打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产生“我能行”的自豪感。学生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中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产生自主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既能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又能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感受自尊,体验数感。
  三、构筑运用舞台,升华“数感”
  “数感”的真正建立需要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对应联系。如:组织学生思考: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毛钱,计算你们全班一个学期能节约多少钱?那么全新学生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呢?资助一位贫困生上完小学六年级需要600元,那么全校同学一年节约的钱可以资助多少位学生读完小学呢?又如:估计每片树叶的面积,进而再算出一棵树上树叶的总面积,然后给个条件计算一棵树一天释放的氧气足够你们全校同学呼吸吗?进而提出:你对学校的绿化有何新的看法?再如:带领学生外出写生或郊游,要求学生关注车上的人数、上车的人数、下车的人数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一个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也正是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步学习和认识事物。
  总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它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长期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史炳星.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46-49.
  [2]郑书信.“数感”“符号感”与其他——《课程标准》大家谈[J].数学教育学报,2012,11(3),30-32.
其他文献
波导缝隙天线具有结构紧凑,馈电损耗小,口径利用效率高以及功率容量大等固有优势,同时波导缝隙阵的口径分布容易控制,便于实现窄波束,低副瓣以及波束赋形,所以波导缝隙天线至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
在当前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常抱怨“学不好”、“我努力也是白费”,他们学习上消极被动,行为上自暴自弃,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把他们归为“学困生”,而未能从教育心理的层面加以剖析。其实,美国教授塞里格曼早在1967年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他将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给狗施以电击,狗在笼里狂奔,却无法逃避,痛苦得哀叫。多次实验后,铃声一响,狗却并不狂奔,就趴在地上哀叫。这种不逃避、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通信、手持电子设备、3G手机、GPS消费类电子的快速发展,集成式ATCXO的市场需求也在迅速扩大。集成式ATCXO中,EEPROM修调电路用于对温度补偿三次方电压进行修调,其可靠性
一、内容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梯形的学习与其他的平面图形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平面图形是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而梯形学生则是初次接触。  教材分三层编排。第一层,认识梯形。教材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观察
面对信息时代的汹涌浪潮,特别是教育现代化在农村学校的普及,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科之间的教育均衡,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作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如何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运用PPT实现课件教学与学科的整合,教学效果很好,这令我颇有成就感。  一、整合资源,解决教学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
DeviceNet总线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开放型、低成本、高性能工厂底层网络控制技术,它在改善设备间通信的同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设备级诊断功能,因此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但目前仍有大量基于串口的仪器设备,在短期内改造或淘汰那些旧有设备是不现实的,因此使带有串口的仪器设备应用到DeviceNet总线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为此,本文研究和设计了基于DeviceNet智能断路器监控系统。(1)经过对现场总
摘 要: 话语标记语在言语理解中起到标记作用。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标记语在听力理解中的功能。接着以考试听力部分中的小对话为语料,具体分析了标记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作用,最后指出培养学生具有标记语意识的重要性,以期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话语标记语 认知 语用 听力理解  1.引言  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