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额尔登图(1991-),男,蒙古族,内蒙古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
摘要:在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金融机构的作用非常明显。农村信用社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生产和农民生活资金需求,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是,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其面临的信贷风险也日见凸显,不良信贷资产比率直线上升,成为农信社健康发展的严重挑战之一。
作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必须从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控制风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高风险防范和风险管控意识,特别是从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方面加强农村信贷风险管理,有效地规避和抑制风险。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风险管控
一、农村信用社的特点
农村信用社属于银行类金融机构,是众多存款货币银行之一,同时,它又是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建的、以互助为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其经营管理者是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之上由社员直接指定,资金来源主要是成员缴纳的股金、吸收的客户存款,留存的公积金,起初贷款主要是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发放生产生活贷款和消费贷款,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放宽了放款渠道,以至于现在和商业银行的贷款几乎没有区别,考虑到客户群体特点,为方便广大农村人口,业务手续十分简便。农村信用社主要是依据金融政策和法律的规定,调节、组织农村基金,支持农村农业生产和综合发展,通过有效的方法打击和限制民间高利贷。
二、 土左旗农村信用社贷款情况及信贷风险问题分析
1.抵押和质押贷款所占比例很小
下面我们借助图表进行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土左旗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中信用贷款所占比例下降,这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风险,抵押担保贷款在贷款余额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与近几年土左旗农村信用社加强了对贷款方式管理有关,这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风险;但是,质押担保贷款以及抵押担保贷款总体上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依然不高,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埋下了隐患。
2.贷款担保手续不严格
土左旗农村信用社除了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一般为了防范信贷风险,采用担保抵押方式贷款,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抵押品的价值估值偏高、因农村信用社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抵押品和抵押手续繁杂,很多贷款采用保证担保的方式、签订的抵押担保合同材料不全、主体不符等常见问题。另外,抵押物价值的发生变化比如房屋拆迁等问题也会给抵押资产的很大的风险隐患。
3.不良贷款数额过高
不良贷款大量存在,使金融风险加剧,加深了信贷资金缺口,最终会引起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以土左旗农村信用社为例,如图表2所示,不良贷款呈现如下趋势。
不良贷款比例占总贷款比例逐年减小。2010年,土左旗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3.30%,而2014年,平均不良贷款率下降至6.4%,主要原因为土左旗信用社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加大了分母,摊薄了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不良资产的数额仍然居高不下。
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的比例显著降低。可疑贷款占贷款比例从2010年8.47%下降到2014年的4.54%,损失贷款占贷款比例从2010年2.73%下降到2014年的0.57%.比例下降主要是由于该地农村信用社的正常贷款的增长,稀释了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呈现两头小中间大趋势。即次级贷款和损失贷款所占的比例小于可疑贷款所占的比例。这可以表明可疑贷款是该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主要部分,该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可能会越来越大,因为将来会有大量的可疑贷款转化为损失贷款。可见,可疑贷款比重高是导致该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会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运转困难,限制其放贷能力,使信用社竞争能力降低。
三、影响土左旗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因素
农村信用社自创办以来,伴随着农村信贷体制的不断变革, 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农信社的信贷风险程度相对较高,这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1.外在因素
很长时间以来,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申贷合一”,“单线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贷款管理人员掌握贷款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有利于分工负责,但是由于个人看法的偏见以及信贷管理人员素质的局限,或是贷款人员与借款人员有特殊关系,导致贷款投向决定的失误,极可能发生“人情贷”“关系贷”等现象。另外还会造成贷款缺乏透明度,不利于社会各界的监督。
对于资金有着大量需求的农村经济催生出许多民间金融、地下金融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凭借着无利率限制,无金融监管约束及在地方基层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 以优惠便利的条件吸收存款, 从而导致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向这些机构,进而增加了农村信用社吸纳存款的压力。
此外,农村的信用道德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十分不健全,恶意违约、恶意逃避债务骗取银行和信用社资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内在因素
首先,农村信用社目前实行的是统一法人的体制。是在信用社原有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内部调整形成的。从根本上来说,农村信用社仍然依靠地方政府担保。它的权力约束机制不健全,所有权主体缺失,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民主管理不到位等矛盾突出。虽然用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来替代了职工代表大会、党组织、主任办公室。但还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内忧外患的竞争格局之下,广泛引入了一些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与此相比,由于农村信用社规模小、人员素质较低和机构分散等因素,现在仍然沿用十分传统的,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常常是追求数量,不讲质量。在信贷管理等问题上要么极度保守要么就是贪大厌小,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信用社的“三会”制度如同虚设,根本起不到相互制衡和相互协同的作用。此外,由于农村信用社都是独立法人机构,分支网点较少,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健全,与一般商业银行差距很大,计算机运用程度更是落后,缺乏先进的信贷风险控制和分析能力,并且存在审查不严格,密码授权制度不严密等现象,一些合情不合规的业务程序常常发生,导致信贷风险大大增加。最后,由于农村信用社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对员工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专业要求不严格,招聘了很多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多基层信用社人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办理业务时不能严格把关,人为放大信贷风险,从而加剧了普通员工和管理者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通过对土左旗信用社5家营业网点的调查,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员工,大学本科学历的员工仅仅占据了23%,而大中专学历的居然占据了54%,而一些老员工仅仅只有高中学历。 四、 土左旗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三农”问题历年来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的主要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便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促使“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于农村信用社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组成的,三个层次之间要求相互独立,相互制衡,通过协调三者之间关系,对防范信贷风险提供制度保证。
首先,社主任和监督层要加强对重要岗位的监督,可以通过要求岗位人员定期向主任和监督部门汇报工作的形式,进而避免某些利益集团对风险控制的干预;其次,要确保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此,可以让各级信用社的监督部门直接受上级信用社监督部门管理,而不是由本社领导管理,从而大大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部门应该把防范信贷风险摆在工作首位,对贷款决策和贷款手续的合理性、规范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最后,明确信贷风险的责任,做到权利和责任对等,以此强化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约束操作人员操作规范性,也可以促使贷款决策者更加科学合理的做出决定。
2.提高农村信用社内部信贷人员的素质
要想吸纳优秀人才,提升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可以通过提高薪酬来吸引高素质人才。其次,要严格把控人员招聘环节,选拔具有专业素质的员工和管理者,坚决杜绝走后门,跑关系等现象发生。最后,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3.优化信贷结构
依据“三性”原则,合理控制贷款结构,兼顾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此外,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以“比例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控制信贷,既要注意市场经济资金总量的供求,又要尽量满足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和农民生活的需要,既要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又要保持资产负债合理比例,防止信贷失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理,可以通过把不良贷款的清收加入绩效考核之中,以提高职员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或者依靠政府,借助行政手段,将当地信贷资产的质量加入政府目标考核之中;再者就是运用法律手段,对照收款期限对不良贷款的贷款人进行催收,对蓄意拖欠或逃债的人员要诉诸法律,依法进行维权,减少损失。
4.减少政府干预
金融资源的配置应该由市场竞争规律决定,使其自发达到最优配置,但是政府往往在经济运行中进行着过多的干预,企业难以实现自主经营,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通常政府的干预不仅不会起到好的作用,还会加剧贷款投放错误。作为政府应该在政策上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以实现大部分认得利益;同时减少行政干预,并对农信社进行政策扶持,营造宽松有利的经营环境。(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蓝虹,穆争社,加快建立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处置基金有关问题[J].农村经济,2012(4);
[2]孙宏烨,管鑫,博谢菲.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J].经法视点,2013
[3]史清华.农户家庭存储与借贷行为及演变趋势[J].中国经济问题,2013(6):66-78
[4]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摘要:在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金融机构的作用非常明显。农村信用社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生产和农民生活资金需求,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是,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其面临的信贷风险也日见凸显,不良信贷资产比率直线上升,成为农信社健康发展的严重挑战之一。
作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必须从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控制风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高风险防范和风险管控意识,特别是从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方面加强农村信贷风险管理,有效地规避和抑制风险。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风险管控
一、农村信用社的特点
农村信用社属于银行类金融机构,是众多存款货币银行之一,同时,它又是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建的、以互助为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其经营管理者是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之上由社员直接指定,资金来源主要是成员缴纳的股金、吸收的客户存款,留存的公积金,起初贷款主要是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发放生产生活贷款和消费贷款,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放宽了放款渠道,以至于现在和商业银行的贷款几乎没有区别,考虑到客户群体特点,为方便广大农村人口,业务手续十分简便。农村信用社主要是依据金融政策和法律的规定,调节、组织农村基金,支持农村农业生产和综合发展,通过有效的方法打击和限制民间高利贷。
二、 土左旗农村信用社贷款情况及信贷风险问题分析
1.抵押和质押贷款所占比例很小
下面我们借助图表进行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土左旗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中信用贷款所占比例下降,这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风险,抵押担保贷款在贷款余额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与近几年土左旗农村信用社加强了对贷款方式管理有关,这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风险;但是,质押担保贷款以及抵押担保贷款总体上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依然不高,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埋下了隐患。
2.贷款担保手续不严格
土左旗农村信用社除了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一般为了防范信贷风险,采用担保抵押方式贷款,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抵押品的价值估值偏高、因农村信用社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抵押品和抵押手续繁杂,很多贷款采用保证担保的方式、签订的抵押担保合同材料不全、主体不符等常见问题。另外,抵押物价值的发生变化比如房屋拆迁等问题也会给抵押资产的很大的风险隐患。
3.不良贷款数额过高
不良贷款大量存在,使金融风险加剧,加深了信贷资金缺口,最终会引起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以土左旗农村信用社为例,如图表2所示,不良贷款呈现如下趋势。
不良贷款比例占总贷款比例逐年减小。2010年,土左旗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3.30%,而2014年,平均不良贷款率下降至6.4%,主要原因为土左旗信用社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加大了分母,摊薄了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不良资产的数额仍然居高不下。
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的比例显著降低。可疑贷款占贷款比例从2010年8.47%下降到2014年的4.54%,损失贷款占贷款比例从2010年2.73%下降到2014年的0.57%.比例下降主要是由于该地农村信用社的正常贷款的增长,稀释了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呈现两头小中间大趋势。即次级贷款和损失贷款所占的比例小于可疑贷款所占的比例。这可以表明可疑贷款是该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主要部分,该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可能会越来越大,因为将来会有大量的可疑贷款转化为损失贷款。可见,可疑贷款比重高是导致该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会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运转困难,限制其放贷能力,使信用社竞争能力降低。
三、影响土左旗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因素
农村信用社自创办以来,伴随着农村信贷体制的不断变革, 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农信社的信贷风险程度相对较高,这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1.外在因素
很长时间以来,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申贷合一”,“单线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贷款管理人员掌握贷款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有利于分工负责,但是由于个人看法的偏见以及信贷管理人员素质的局限,或是贷款人员与借款人员有特殊关系,导致贷款投向决定的失误,极可能发生“人情贷”“关系贷”等现象。另外还会造成贷款缺乏透明度,不利于社会各界的监督。
对于资金有着大量需求的农村经济催生出许多民间金融、地下金融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凭借着无利率限制,无金融监管约束及在地方基层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 以优惠便利的条件吸收存款, 从而导致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向这些机构,进而增加了农村信用社吸纳存款的压力。
此外,农村的信用道德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十分不健全,恶意违约、恶意逃避债务骗取银行和信用社资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内在因素
首先,农村信用社目前实行的是统一法人的体制。是在信用社原有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内部调整形成的。从根本上来说,农村信用社仍然依靠地方政府担保。它的权力约束机制不健全,所有权主体缺失,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民主管理不到位等矛盾突出。虽然用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来替代了职工代表大会、党组织、主任办公室。但还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内忧外患的竞争格局之下,广泛引入了一些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与此相比,由于农村信用社规模小、人员素质较低和机构分散等因素,现在仍然沿用十分传统的,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常常是追求数量,不讲质量。在信贷管理等问题上要么极度保守要么就是贪大厌小,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信用社的“三会”制度如同虚设,根本起不到相互制衡和相互协同的作用。此外,由于农村信用社都是独立法人机构,分支网点较少,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健全,与一般商业银行差距很大,计算机运用程度更是落后,缺乏先进的信贷风险控制和分析能力,并且存在审查不严格,密码授权制度不严密等现象,一些合情不合规的业务程序常常发生,导致信贷风险大大增加。最后,由于农村信用社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对员工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专业要求不严格,招聘了很多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多基层信用社人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办理业务时不能严格把关,人为放大信贷风险,从而加剧了普通员工和管理者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通过对土左旗信用社5家营业网点的调查,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员工,大学本科学历的员工仅仅占据了23%,而大中专学历的居然占据了54%,而一些老员工仅仅只有高中学历。 四、 土左旗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三农”问题历年来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的主要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便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促使“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于农村信用社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组成的,三个层次之间要求相互独立,相互制衡,通过协调三者之间关系,对防范信贷风险提供制度保证。
首先,社主任和监督层要加强对重要岗位的监督,可以通过要求岗位人员定期向主任和监督部门汇报工作的形式,进而避免某些利益集团对风险控制的干预;其次,要确保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此,可以让各级信用社的监督部门直接受上级信用社监督部门管理,而不是由本社领导管理,从而大大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部门应该把防范信贷风险摆在工作首位,对贷款决策和贷款手续的合理性、规范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最后,明确信贷风险的责任,做到权利和责任对等,以此强化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约束操作人员操作规范性,也可以促使贷款决策者更加科学合理的做出决定。
2.提高农村信用社内部信贷人员的素质
要想吸纳优秀人才,提升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可以通过提高薪酬来吸引高素质人才。其次,要严格把控人员招聘环节,选拔具有专业素质的员工和管理者,坚决杜绝走后门,跑关系等现象发生。最后,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3.优化信贷结构
依据“三性”原则,合理控制贷款结构,兼顾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此外,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以“比例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控制信贷,既要注意市场经济资金总量的供求,又要尽量满足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和农民生活的需要,既要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又要保持资产负债合理比例,防止信贷失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理,可以通过把不良贷款的清收加入绩效考核之中,以提高职员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或者依靠政府,借助行政手段,将当地信贷资产的质量加入政府目标考核之中;再者就是运用法律手段,对照收款期限对不良贷款的贷款人进行催收,对蓄意拖欠或逃债的人员要诉诸法律,依法进行维权,减少损失。
4.减少政府干预
金融资源的配置应该由市场竞争规律决定,使其自发达到最优配置,但是政府往往在经济运行中进行着过多的干预,企业难以实现自主经营,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通常政府的干预不仅不会起到好的作用,还会加剧贷款投放错误。作为政府应该在政策上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以实现大部分认得利益;同时减少行政干预,并对农信社进行政策扶持,营造宽松有利的经营环境。(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蓝虹,穆争社,加快建立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处置基金有关问题[J].农村经济,2012(4);
[2]孙宏烨,管鑫,博谢菲.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J].经法视点,2013
[3]史清华.农户家庭存储与借贷行为及演变趋势[J].中国经济问题,2013(6):66-78
[4]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