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进。高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基本素质的重要学科,要想使学生在优良的文化熏染中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就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语文的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为语文这门学科注入灵魂。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到不能让其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且传统文化对培育人才及促进社会发展都有深远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及各教学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是具有丰厚人文底蕴的,将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的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能够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具体的认知,更真切地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将其实践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发展塑造的一个重要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对万事万物的认知,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日后也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更加健全人格的人。
1.2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学生进入高中语文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语文表达技巧与技能,更加重要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也并不是培养迎合应试教育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的文学技能上,更应立足于提升学生对文学的认知。而传统文化则可提供很好的途径。高中语文的学习包含丰富的小说、诗词、戏曲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不少的传统文化内容。
2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1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联动传统时令,打造生活情境
古人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我们的祖先具有热爱生活的朴素品质,他们对大自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受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影响,农业活动与自然时令、气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传统文化中,许多内容都与自然时令相关。而几千年过去了,虽然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以及自然特征仍没有太大的变化。正如古人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古今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我们在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时候也可以获得与古人同样的感悟和体会,这种共情能极大地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会。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传统节日与时令的变化能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成为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媒介。
2.2结合历史名人及典故,灵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完整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易于被接受、富有吸引力的切入点。历史名人是具有广阔延展性的文化主体,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则是可以延伸的多元化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科普与讲解,将零碎的知识通过特定的主体串联整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体系。
2.3扎根教材挖掘文化内涵,体现文化底蕴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学习这些课文并挖掘其内涵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好语文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无尽的精神文化瑰宝,若教材中的内容不能让学生完全消化,那么再加入更多的内容只能为学生增添负担,并不能真正让学生增长认知、培养兴趣。
例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这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千古传诵的词,这首词不仅气势波澜壮阔,引经据典,还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精神与崇高的理想,其中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在讲解这首词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详细分析,并为学生讲述辛弃疾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思想态度,教师要注意将这些扩展内容与课文本身相结合,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的延展,同时,这些延展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了解了辛弃疾抗金的人生经历和放马南山的最终命运后,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这首词所饱含的情感,理解辛弃疾心中真挚的爱国情怀。
2.4開展多种文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教化,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帮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广阔的延展性和兼容性,为学生认识、了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启发意义。教师应积极探索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途径。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研究什么样的活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而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兼顾更应引起教师的思考和研究,只有平衡好这两个内容,才能让校园文化活动在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在学习《书愤》一诗时,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首律诗时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以历史典故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如“比比谁知道的历史典故多”“分享冷门的历史典故”“列举运用历史典故的古诗词”等,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向内挖掘的同时也能通过交流积累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3结束语
高中语文的高效学习非常关键,教师若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学习中,不仅能够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还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底蕴,这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且积极探究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2]李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3]马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设计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20.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语文的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为语文这门学科注入灵魂。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到不能让其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且传统文化对培育人才及促进社会发展都有深远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及各教学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是具有丰厚人文底蕴的,将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的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能够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具体的认知,更真切地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将其实践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发展塑造的一个重要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对万事万物的认知,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日后也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更加健全人格的人。
1.2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学生进入高中语文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语文表达技巧与技能,更加重要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也并不是培养迎合应试教育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的文学技能上,更应立足于提升学生对文学的认知。而传统文化则可提供很好的途径。高中语文的学习包含丰富的小说、诗词、戏曲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不少的传统文化内容。
2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1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联动传统时令,打造生活情境
古人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我们的祖先具有热爱生活的朴素品质,他们对大自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受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影响,农业活动与自然时令、气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传统文化中,许多内容都与自然时令相关。而几千年过去了,虽然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以及自然特征仍没有太大的变化。正如古人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古今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我们在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时候也可以获得与古人同样的感悟和体会,这种共情能极大地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会。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传统节日与时令的变化能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成为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媒介。
2.2结合历史名人及典故,灵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完整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易于被接受、富有吸引力的切入点。历史名人是具有广阔延展性的文化主体,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则是可以延伸的多元化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科普与讲解,将零碎的知识通过特定的主体串联整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体系。
2.3扎根教材挖掘文化内涵,体现文化底蕴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学习这些课文并挖掘其内涵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好语文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无尽的精神文化瑰宝,若教材中的内容不能让学生完全消化,那么再加入更多的内容只能为学生增添负担,并不能真正让学生增长认知、培养兴趣。
例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这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千古传诵的词,这首词不仅气势波澜壮阔,引经据典,还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精神与崇高的理想,其中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在讲解这首词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详细分析,并为学生讲述辛弃疾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思想态度,教师要注意将这些扩展内容与课文本身相结合,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的延展,同时,这些延展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了解了辛弃疾抗金的人生经历和放马南山的最终命运后,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这首词所饱含的情感,理解辛弃疾心中真挚的爱国情怀。
2.4開展多种文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教化,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帮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广阔的延展性和兼容性,为学生认识、了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启发意义。教师应积极探索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途径。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研究什么样的活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而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兼顾更应引起教师的思考和研究,只有平衡好这两个内容,才能让校园文化活动在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在学习《书愤》一诗时,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首律诗时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以历史典故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如“比比谁知道的历史典故多”“分享冷门的历史典故”“列举运用历史典故的古诗词”等,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向内挖掘的同时也能通过交流积累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3结束语
高中语文的高效学习非常关键,教师若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学习中,不仅能够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还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底蕴,这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且积极探究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2]李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3]马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设计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