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综合了文字、线条、图片等多种元素,将具体的思维通过结构图的形式来呈现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梳理和记忆。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这项教学工具,灵活地将习作知识和图像、符号有机结合,使习作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把握习作的大致内容和思路,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以小学语文习作部分为例进行了以下探讨,增强了教学策略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为其他教师提供实践借鉴,同时彰显了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的优势,希望能够促进习作教学整体效率的稳定提升。
一、应用思维导图拓宽习作思路
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习作的主题和大致思路,让学生懂得这篇习作应该怎么写。所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出示思维导图习作提纲,引导学生根据这张思维导图并结合自身的實际情况来列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提纲,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习作思路,逐步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使学生初步把握习作的大致内容。
例如,在教学《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首先,教师教学生如何审题,了解这篇习作究竟要写什么;其次,教学生如何选材,懂得这篇习作该如何去写;最后,向学生呈现了思维导图的写作提纲并让学生仿照这个大纲来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提供的大纲以“写身边有特点的人”为中心,一级分支分别为:①审题(写什么);②选材(怎么写)。二级分支分为:①写人:可以写喜欢的、佩服的人;②开头:写有特点的人是谁;中间:通过典型的例子来突出特点;结尾:表达对他的印象或者感情。学生根据教师的大纲绘制出如下的导图,以“一个精益求精的人”为题,讲作文分成三部分:①开头:写妈妈的外貌特点(从眼睛、头发、眉毛、脸型等方面)和工作特点,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言放弃;②中间:妈妈为了参加单位的诗朗诵夜以继日的练习;③结尾:妈妈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让我深感敬佩向她学习。这样拓宽了学生的习作思路,使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或动作来凸显身边人的特点,同时还能借助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利于使学生把握这篇习作的大致思路。
二、应用思维导图理清习作结构
在作文结构的安排上,许多学生存在一定问题。而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个中心来向四周发散二级分支,进一步引出三级分支,随着分支的不断扩展和确定,也就明确了一篇作文的骨架,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习作框架,有利于理清他们的习作结构。
例如,在教学《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时,教师引导学生绘制作文的大体架构,使学生及时捕捉自己的灵感,下面,以水蜜桃的生长过程为例,使学生列举所有的相关信息。如学生以“水蜜桃生长过程”为中心绘制了导图,一级分支为:①三月;②四月到六月;③七月到八月。二级分支为:①桃花;②小桃子;③成熟。三级分支为:①近看:颜色、形状、香味,远看,活动桃花节;②外形(颜色、口感);品桃大会;③颜色、香味、口感;摘桃子、吃桃子。这样,在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之后,整个习作过程就像一张明晰的“纲领”,使学生掌握清晰的习作结构,而且也不会出现“写着写着跑题”的现象。
三、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细节描写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习作要做到“内容具体”,要想内容具体,一定离不开对细节进行描写,而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软肋,他们在描写某个事物时一般都是从表面粗略地几笔带过,整篇习作没有什么深度可言。而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某一个事物分解得更细致、更完整,能够让学生将事物的细节具体的、详尽的凸显。
例如,在教学《习作:我学会了——————》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写具体、写详细,并运用关键词来绘制思维导图。下面以我学会了擦玻璃为例。学生围绕“我学会了擦玻璃”这一中心向四周扩散绘制导图,一共画出五条分支,分别为:①首先:选择一块玻璃(教室或家里);②其次:准备工具(凳子、水桶、毛巾);③接着:将毛巾拧干;用手扶着窗框,踮起脚部;从上往下擦一次,遇到污点,呼口气擦;遇到顽固污点,用手指抠;④然后:清洗毛巾,从下往上擦,再用干毛巾擦;⑤最后:检查是否擦干净,补擦遗漏污渍。学生把擦玻璃这件事情分解为十几个动作来写,从而将自己学到的步骤描写得详尽又传神,这样后续的写作内容也会更加具体、完整,通过对细节进行描写有利于增强整个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习作水平,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来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写作的框架,进一步理清学生的习作结构,注重引领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细节描写,最后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牟晓燕.学生思维透明化的点滴思考——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思维导图的应用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65-66.
[2]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43.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以小学语文习作部分为例进行了以下探讨,增强了教学策略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为其他教师提供实践借鉴,同时彰显了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的优势,希望能够促进习作教学整体效率的稳定提升。
一、应用思维导图拓宽习作思路
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习作的主题和大致思路,让学生懂得这篇习作应该怎么写。所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出示思维导图习作提纲,引导学生根据这张思维导图并结合自身的實际情况来列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提纲,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习作思路,逐步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使学生初步把握习作的大致内容。
例如,在教学《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首先,教师教学生如何审题,了解这篇习作究竟要写什么;其次,教学生如何选材,懂得这篇习作该如何去写;最后,向学生呈现了思维导图的写作提纲并让学生仿照这个大纲来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提供的大纲以“写身边有特点的人”为中心,一级分支分别为:①审题(写什么);②选材(怎么写)。二级分支分为:①写人:可以写喜欢的、佩服的人;②开头:写有特点的人是谁;中间:通过典型的例子来突出特点;结尾:表达对他的印象或者感情。学生根据教师的大纲绘制出如下的导图,以“一个精益求精的人”为题,讲作文分成三部分:①开头:写妈妈的外貌特点(从眼睛、头发、眉毛、脸型等方面)和工作特点,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言放弃;②中间:妈妈为了参加单位的诗朗诵夜以继日的练习;③结尾:妈妈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让我深感敬佩向她学习。这样拓宽了学生的习作思路,使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或动作来凸显身边人的特点,同时还能借助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利于使学生把握这篇习作的大致思路。
二、应用思维导图理清习作结构
在作文结构的安排上,许多学生存在一定问题。而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个中心来向四周发散二级分支,进一步引出三级分支,随着分支的不断扩展和确定,也就明确了一篇作文的骨架,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习作框架,有利于理清他们的习作结构。
例如,在教学《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时,教师引导学生绘制作文的大体架构,使学生及时捕捉自己的灵感,下面,以水蜜桃的生长过程为例,使学生列举所有的相关信息。如学生以“水蜜桃生长过程”为中心绘制了导图,一级分支为:①三月;②四月到六月;③七月到八月。二级分支为:①桃花;②小桃子;③成熟。三级分支为:①近看:颜色、形状、香味,远看,活动桃花节;②外形(颜色、口感);品桃大会;③颜色、香味、口感;摘桃子、吃桃子。这样,在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之后,整个习作过程就像一张明晰的“纲领”,使学生掌握清晰的习作结构,而且也不会出现“写着写着跑题”的现象。
三、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细节描写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习作要做到“内容具体”,要想内容具体,一定离不开对细节进行描写,而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软肋,他们在描写某个事物时一般都是从表面粗略地几笔带过,整篇习作没有什么深度可言。而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某一个事物分解得更细致、更完整,能够让学生将事物的细节具体的、详尽的凸显。
例如,在教学《习作:我学会了——————》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写具体、写详细,并运用关键词来绘制思维导图。下面以我学会了擦玻璃为例。学生围绕“我学会了擦玻璃”这一中心向四周扩散绘制导图,一共画出五条分支,分别为:①首先:选择一块玻璃(教室或家里);②其次:准备工具(凳子、水桶、毛巾);③接着:将毛巾拧干;用手扶着窗框,踮起脚部;从上往下擦一次,遇到污点,呼口气擦;遇到顽固污点,用手指抠;④然后:清洗毛巾,从下往上擦,再用干毛巾擦;⑤最后:检查是否擦干净,补擦遗漏污渍。学生把擦玻璃这件事情分解为十几个动作来写,从而将自己学到的步骤描写得详尽又传神,这样后续的写作内容也会更加具体、完整,通过对细节进行描写有利于增强整个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习作水平,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来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写作的框架,进一步理清学生的习作结构,注重引领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细节描写,最后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牟晓燕.学生思维透明化的点滴思考——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思维导图的应用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65-66.
[2]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