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版语文教材全面启动,如何用活动引领学生兴趣,让整合带动语文课堂,成为当下一线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谈对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教材;活动;整合;单元教学
一、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现状
2020年9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新版教材正式启用。新教材与以往教材对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原人教版必修一共有4个单元12课都是阅读鉴赏的内容,其它写作和文化知识则不设专门单元;新教材必修一改为8个单元16课,其中有5个单元是阅读鉴赏,还有三个单元是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内容。在结构上不只限于“文”,真正实现了语言和文学的统一,由“文学阅读课”变成比较全面的“语文课”。在单元组合上更是打破了以往文体的统一性,按照思想内容进行全新组合,让现代文和古文、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自由混合。在这种全新的组合下,要求教师们打破陈规,大胆尝试单元整合教学: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又将以往独立出来的实践活动和写作练习等与阅读和鉴赏融为一体,使得学中有练,练中有试,多方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能力。因此,如何设计有趣的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唯有用活动引领兴趣,用整合带动课堂才能适应当下新教材的要求,如果还是走“老路子”,那么,新教材之“新”就无从体现。
语文学科单元整合教学,是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再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活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自然情怀”,入选本单元的篇目依次为《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五篇写景抒情散文。学习本单元,旨在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本专题学习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基于第七单元内容,编写一本散文集。
笔者通过活动引领,单元整合的方式,带领学生赏析风物,解读情感;品味语言,分析手法;实地采风,写作实践;写作指导;互相评价;反复修改,最后汇集成册:《一起看过的风景——禺山高中高一5班散文集》。
具体安排如下:
中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增进小组合作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让学生有效地把书读“厚”,让教师高效地把书教“活”。
二、单元整合教学实践操作策略
1.单元整合,突出重点
统编版第七单元由三篇现代散文、两篇古代散文组成。按照传统教学手法,教师们往往会在把握“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单篇教学。首先,探讨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归纳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最后,品味语言,鉴赏手法。五篇文章用同样的套路教完后,再让学生仿照文本样式,进行散文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篇篇落实,基础扎实,但是在当下“大语文”的环境下,难免效率低下,同时缺乏创新意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应抓住重点,大胆省略,把书读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之前,统观五篇文章,寻找相同点,慎重确定教学重点。如,本单元赏析散文是夯实基础,创作散文是提升能力。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散文集,让学生创作的文章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那么,这样的学习无疑是做到了铸造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由赏到写汇文集”成为笔者本单元整合过程中依托的总纲。所有活动,均在这一总纲的引领之下完成,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2.活动引领,提升兴趣
以往教学散文,大多是建立在阅读和朗读的基础之上。又因为散文不是高考作文的主要写作体裁,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连写作的环节都省了。笔者大胆尝试用活动引领的方式,将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散文教学过程中。如:①实地采风。带学生们从课堂、教材移步大自然,讓教材中的景与物“活”起来,让学生们真切地明白:在自然之中,悠闲之时,什么叫做“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②给书起名。实际上是对本次散文集整体精神的把握;③腰封设计。实际上是对每篇文章主题精神的理解;④封面设计。让学生们在才艺展示的过程中寻得自信和榜样;⑤插图设计。让小组在活动中增进情感。
当这样的散文集印刷出版后,学生们拿到印有自己文章的散文集时,是学习付出以后收获的喜悦,在此过程中,学科知识已经渗透其中。即使多年以后,学生可能不一定记住某一个知识点,但是他们一定记得,教师曾经带领他们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如此一来,情感教育远远胜过知识教育。
3.情景创设,身临其境
本单元要让学生在学会鉴赏的基础上,进行散文创作。而写作重在以情动人,闭门造车、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文章势必令人厌弃。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笔者为学生创设情景,带他们在学校的角落、附近的公园、博物馆、民胜古迹(如,沙湾古镇、宝墨园、滴水岩)等,寻找触动内心的风物。如,看见墙角不起眼的小花时,有学生写下这样的文字:想要转身离去的瞬间,瞥见在这片杉树脚下的一株小花,鲜艳而美丽,在凉风中微微摆动。徐志摩所说“不胜凉风的娇羞”大概就是这样吧?这朵花在大树之下,日光所照不见的地方,但是丝毫挡不住它在角落里熠熠生辉。
有的学生被生物园自由活泼的鱼儿所吸引,写着这样的语句:这园子好像许久未迎来这么多的年轻客人了,被欢快的脚步声唤醒,小心翼翼地伸展身躯,想要向我们展现她最美的风采。你看那水池中游动的成群小鱼,也好似我们这群高中生一般,好奇而活泼,不知哪位同学凑上前去,将它们吓得一溜烟儿跑了。不一会儿,这些欢快的生灵又从各个角落探头探脑地游了出来,吐着泡泡观望,好像在与我们玩乐。
有的学生被校道上盛放的紫荆花所惊艳,写下这样的语句:在安静的校道上徘徊,冬日的老树下,一片片紫红落地,带去了生命的痕迹。北国落雪,南国起风,一夜琼枝玉叶,粉妆玉砌。一夜草木黄落,枯荷听雨。南方,尤其是广州,冬天总是姗姗来迟,纵使是冬季,也是满眼春色。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也许笔者永远无法看到学生们内心涌动着的才情。看着这些令人欣喜的文字和语句,批改作文也成为一件幸福的事。不管是语言朴素,还是辞藻华丽,都各美其美,令人欣慰。
4.资源拓展,铸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生活处处有语文,学生只有把课内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应用于生活语文学习,才有意义和价值。
如,本单元在让学生学习鉴赏散文的时候,引入了为文集设计封面、写腰封、起书名、同学之间互改作文、学写评语等一系列操作,让学生学会了创作文集的全过程。让他们知道,原来出版文集并不神秘。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是小作家。除此以外,在单元整合、活动引领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小组合作。单元任务仅仅依靠个人,很难完成。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再也不是形同虚设的形式主义。
三、结语
单元整合教学需要实践探索的方面还很多,这里只是笔者的几点实践体会。但在统编版教材落地的当下,具有整合意识非常关键。只有从“大语文”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从学习规律把握语文,从提升学生素养为出发点对待语文,就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周健.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单元整合意识[J].黑河学刊,2010(2):50.
[2]张娟,王瑞生.大单元整体学习下的情境创设——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为例[J].新智慧,2020.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教材;活动;整合;单元教学
一、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现状
2020年9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新版教材正式启用。新教材与以往教材对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原人教版必修一共有4个单元12课都是阅读鉴赏的内容,其它写作和文化知识则不设专门单元;新教材必修一改为8个单元16课,其中有5个单元是阅读鉴赏,还有三个单元是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内容。在结构上不只限于“文”,真正实现了语言和文学的统一,由“文学阅读课”变成比较全面的“语文课”。在单元组合上更是打破了以往文体的统一性,按照思想内容进行全新组合,让现代文和古文、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自由混合。在这种全新的组合下,要求教师们打破陈规,大胆尝试单元整合教学: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又将以往独立出来的实践活动和写作练习等与阅读和鉴赏融为一体,使得学中有练,练中有试,多方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能力。因此,如何设计有趣的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唯有用活动引领兴趣,用整合带动课堂才能适应当下新教材的要求,如果还是走“老路子”,那么,新教材之“新”就无从体现。
语文学科单元整合教学,是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再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活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自然情怀”,入选本单元的篇目依次为《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五篇写景抒情散文。学习本单元,旨在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本专题学习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基于第七单元内容,编写一本散文集。
笔者通过活动引领,单元整合的方式,带领学生赏析风物,解读情感;品味语言,分析手法;实地采风,写作实践;写作指导;互相评价;反复修改,最后汇集成册:《一起看过的风景——禺山高中高一5班散文集》。
具体安排如下:
中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增进小组合作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让学生有效地把书读“厚”,让教师高效地把书教“活”。
二、单元整合教学实践操作策略
1.单元整合,突出重点
统编版第七单元由三篇现代散文、两篇古代散文组成。按照传统教学手法,教师们往往会在把握“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单篇教学。首先,探讨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归纳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最后,品味语言,鉴赏手法。五篇文章用同样的套路教完后,再让学生仿照文本样式,进行散文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篇篇落实,基础扎实,但是在当下“大语文”的环境下,难免效率低下,同时缺乏创新意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应抓住重点,大胆省略,把书读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之前,统观五篇文章,寻找相同点,慎重确定教学重点。如,本单元赏析散文是夯实基础,创作散文是提升能力。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散文集,让学生创作的文章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那么,这样的学习无疑是做到了铸造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由赏到写汇文集”成为笔者本单元整合过程中依托的总纲。所有活动,均在这一总纲的引领之下完成,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2.活动引领,提升兴趣
以往教学散文,大多是建立在阅读和朗读的基础之上。又因为散文不是高考作文的主要写作体裁,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连写作的环节都省了。笔者大胆尝试用活动引领的方式,将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散文教学过程中。如:①实地采风。带学生们从课堂、教材移步大自然,讓教材中的景与物“活”起来,让学生们真切地明白:在自然之中,悠闲之时,什么叫做“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②给书起名。实际上是对本次散文集整体精神的把握;③腰封设计。实际上是对每篇文章主题精神的理解;④封面设计。让学生们在才艺展示的过程中寻得自信和榜样;⑤插图设计。让小组在活动中增进情感。
当这样的散文集印刷出版后,学生们拿到印有自己文章的散文集时,是学习付出以后收获的喜悦,在此过程中,学科知识已经渗透其中。即使多年以后,学生可能不一定记住某一个知识点,但是他们一定记得,教师曾经带领他们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如此一来,情感教育远远胜过知识教育。
3.情景创设,身临其境
本单元要让学生在学会鉴赏的基础上,进行散文创作。而写作重在以情动人,闭门造车、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文章势必令人厌弃。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笔者为学生创设情景,带他们在学校的角落、附近的公园、博物馆、民胜古迹(如,沙湾古镇、宝墨园、滴水岩)等,寻找触动内心的风物。如,看见墙角不起眼的小花时,有学生写下这样的文字:想要转身离去的瞬间,瞥见在这片杉树脚下的一株小花,鲜艳而美丽,在凉风中微微摆动。徐志摩所说“不胜凉风的娇羞”大概就是这样吧?这朵花在大树之下,日光所照不见的地方,但是丝毫挡不住它在角落里熠熠生辉。
有的学生被生物园自由活泼的鱼儿所吸引,写着这样的语句:这园子好像许久未迎来这么多的年轻客人了,被欢快的脚步声唤醒,小心翼翼地伸展身躯,想要向我们展现她最美的风采。你看那水池中游动的成群小鱼,也好似我们这群高中生一般,好奇而活泼,不知哪位同学凑上前去,将它们吓得一溜烟儿跑了。不一会儿,这些欢快的生灵又从各个角落探头探脑地游了出来,吐着泡泡观望,好像在与我们玩乐。
有的学生被校道上盛放的紫荆花所惊艳,写下这样的语句:在安静的校道上徘徊,冬日的老树下,一片片紫红落地,带去了生命的痕迹。北国落雪,南国起风,一夜琼枝玉叶,粉妆玉砌。一夜草木黄落,枯荷听雨。南方,尤其是广州,冬天总是姗姗来迟,纵使是冬季,也是满眼春色。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也许笔者永远无法看到学生们内心涌动着的才情。看着这些令人欣喜的文字和语句,批改作文也成为一件幸福的事。不管是语言朴素,还是辞藻华丽,都各美其美,令人欣慰。
4.资源拓展,铸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生活处处有语文,学生只有把课内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应用于生活语文学习,才有意义和价值。
如,本单元在让学生学习鉴赏散文的时候,引入了为文集设计封面、写腰封、起书名、同学之间互改作文、学写评语等一系列操作,让学生学会了创作文集的全过程。让他们知道,原来出版文集并不神秘。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是小作家。除此以外,在单元整合、活动引领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小组合作。单元任务仅仅依靠个人,很难完成。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再也不是形同虚设的形式主义。
三、结语
单元整合教学需要实践探索的方面还很多,这里只是笔者的几点实践体会。但在统编版教材落地的当下,具有整合意识非常关键。只有从“大语文”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从学习规律把握语文,从提升学生素养为出发点对待语文,就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周健.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单元整合意识[J].黑河学刊,2010(2):50.
[2]张娟,王瑞生.大单元整体学习下的情境创设——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为例[J].新智慧,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