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空腹高血糖“忽悠”了您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木吉反应”和“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两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二者均可表现为空腹高血糖的症状,很多病人甚至包括一些基层医生往往都会将两者混淆,一看见血糖高,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不足,盲目地加大药物的用量,从而导致低血糖昏迷等严重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对他们安全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久前的一天,我在病房值二线班。天刚蒙蒙亮,急症室来电话请我速去会诊。放下电话,我急速赶到急症室,只见床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看上去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神志不清。患者妻子告诉我,丈夫3年前查出有2型糖尿病,因口服降糖效果不佳,半年前开始换用胰岛素治疗。前不久,他在家自测空腹血糖有点高,就把晚上睡前的中效胰岛素增加了2个单位,之后的几天里,他夜里睡觉老是做恶梦,而且特别能出汗,前天自己又复查了一次,空腹血糖非但没降,而且比上次结果还要高,他认为胰岛素用量还是不足,于是昨晚又增加了2个单位。今天凌晨4点左右,家人起夜时发现他全身冷汗、呼之不应,于是赶紧打120把他送到医院。
  听完病情介绍,我心里就基本有数了,患者十有八九是“低血糖昏迷”。随后的化验证实了我的判断。于是马上给患者静推葡萄糖,半小时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一直在旁守候的家人这时终于松了一口气。苏醒后的患者除了对我表示感谢之外,又向我抛出了心中的疑团。他说,“我的空腹血糖偏高,我把睡前胰岛素用量增加点难道有什么不妥吗?怎么竟会引起如此严重的低血糖昏迷呢?”我告诉他,“导致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很多,原因不同,处理迥异。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像您这种情况,药量不但不能增加,反而应该适当减少。”至于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曾有过空腹高血糖的经历,其原因有很多。在此谈谈最常见的两种情况:即“苏木吉反应”和“黎明现象”。
  1.“苏木吉反应”:通常是指继发于严重低血糖之后的反跳性血糖升高,这种反应实际上是机体对低血糖的一种保护性自我调节。具体说来,当人体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低血糖之后,会激发体内的升糖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后者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帮助机体自行纠正低血糖。健康人由于其胰岛 细胞功能正常,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亦随之增多,使血糖得以恢复正常但不至于过高,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 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致使其低血糖之后的血糖水平呈反跳性升高。在这种情况下,降糖药用量越大,血糖反跳越高。糖尿病人出现“苏木吉反应”的常见原因有胰岛素使用过量、睡前没有按时加餐等等。
  2.“黎明现象”:它是指患者夜间未曾发生低血糖,其血糖在每天黎明以后(凌晨3点~8点)一段时间内逐渐升高的现象。“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逐渐增多有关。此时,为了对抗血液中逐渐增多的胰岛素拮抗激素,人体需要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但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致使空腹血糖升高而发生“黎明现象”。
  尽管“苏木吉反应”和“黎明现象”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但两者病因不同,处理迥异,故需仔细鉴别。
  具体做法是,患者可从夜间零点开始,每隔2小时测一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晨。如果在黎明前后发现有低血糖(<3.3毫摩尔/升),则为“苏木吉现象”;如果夜间没有低血糖发生,而是表现为血糖逐渐升高,则为“黎明现象”。
  不少糖尿病患者平时只查空腹血糖,并以此作为了解病情和调整药量的依据,这是不够的。且不说空腹血糖并不能完全代表全天的血糖控制水平,而且,如不注意分辨,有时它还可能给人造成某种假象而误导治疗。 像前面这位患者,虽然早晨空腹血糖高,实际却是夜间低血糖后引起的反跳性高血糖,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所致。该患者一看见空腹血糖高,不分青红皂白,盲目继续增加胰岛素用量,结果导致严重低血糖昏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全天候的血糖监测是多么重要,否则,很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蒙蔽,而导致误诊误治。
  由于引起“苏木吉反应”和“黎明现象”的原因截然不同,前者是因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引起低血糖之后,血糖反跳性增高;后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引起的空腹血糖升高,所以两者的处理原则完全不同。
  如果属于“黎明现象”,则应适当增加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剂量,且要使其作用维持到第二天早上,以控制清晨出现的高血糖。
  如果属于“苏木吉反应”,则应酌情减少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并注意睡前适当加餐,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及空腹血糖的反跳性升高。
  有些患者甚至包括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一看见空腹血糖高,就认为是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用量不足,不加分析地增大降糖药物的用量,其结果使“苏木吉反应”越来越严重,空腹血糖不降反升,而且容易造成夜间严重低血糖。文中的这位糖尿病患者因此而险丢性命,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很值得广大糖尿病患者汲取。
其他文献
糖尿病的基礎病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糖、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以及尿中有糖。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喝水、多吃、小便多和消瘦以及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但半数以上的人无特殊症状,或是虽有症状并没引起重视,这就可能造成漏诊。  糖尿病的病程长,从目前医疗水平来看,一般认为是终身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或控制不好,容易发生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
期刊
小张最近有点烦恼,因为自己的胸部左侧总有那么点隐隐作痛,有时一下子还很明显。办公室都是女同志,平时大家都很开心,无忧无虑,但自从由于去年办公室李大姐查出患乳腺癌后,大家都对自己胸部的不适就特别敏感了,于是小张的胸痛就成为了一块心病。为此,小张去医院看过内科、外科,做过化验、胸透、拍片,还做过心电图,结果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但这使小张的心情更为沉重,特别是近日天老是下雨,气压也低。
期刊
编辑同志:  我因经常便秘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我患有糖尿病,而我的便秘很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缘何会引起便秘呢?  云南 刘晓光  张读者:  据有关资料披露,胃肠道功能变差的约占糖尿病患者1/4,包括吞咽困难,进食后反流,胃部不适及烧灼感,食后腹胀及腹泻等。那么,糖尿病缘何又易引起便秘呢?主要也是因植物神经损害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植物神经对高血糖很敏感,过多的葡萄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神经病
期刊
编辑同志:  我是个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已经数年了,近期又发现血脂很高。过去,医生都将我当糖尿病诊治,这次诊治方案有所变动。我问缘由,医生说我是“糖脂病”,治疗当然要有所调整。我不明白,啥叫糖脂病?  北京 郑芝香  郑读者:  您的疑问不无道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病人在诊断为糖尿病前已存在血脂升高,推测血脂升高可产生脂毒性,损伤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或使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而胰岛素对人体的血糖代谢
期刊
近年来,不少单位把开展乙肝门诊作为“摇钱树”。本来仅是一般的普科医生,摇身一变成了专科医生,甚至连不具备行医资格的土郎中,居然也办起了治疗乙肝的“研究所”。这些假“专科”、假  “研究所”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做特做不实的广告宣传,如“克星”、“转阴王”、“神医”等等,招揽各地的乙肝病人。有的还把自己称作乙肝转阴“专家”,用极普通的药材制成“特效”药向全国发售,欺骗百姓。许多病人就是在这伙“含灵巨贼
期刊
何谓“补药”?  是指在中药当中有一类能补养人体阴阳气血不足,用以治疗各种虚症的药物。据有关专家介绍,补药的作用有二一是用于病后正气受损,以改善虚弱症状,促进机体健康的恢复;二是用于正气已损的虚实夹杂症,配合祛邪药以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补药扶正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调整与增强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使各种机能保持相  何谓“保肝药”?  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
期刊
日前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采访我国现代烧伤医学的开拓者、著名烧创伤专家盛志勇院士。他精神矍铄,热情开朗,若不是一头银发,根本不会想到他已是92岁高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在整个采访中,他思维敏捷,谈锋犀利,毫无废话,象解剖细胞一样脉络清楚,和蔼的语言中透出练达和严谨。提到养生之道,盛老笑了笑说,我没有什么养生之道,一切顺其自然,我觉得养生不要太过分,不要太刻意就行。  不要把自己当成病人  盛老说
期刊
晓婷最近在坐月子,她非常喜欢吃水果,可是婆婆却说水果太冷了,不能吃。于是,晓婷只能把苹果啊草莓啊都放微波炉里转—下,但她不确定这样吃是否健康,加热后的水果还有多少营养?  不仅仅是水果,一些人还喜欢把酸奶也加热了再喝。那么,这些东西加热以后再吃到底科不科学呢?听听营养专家怎么说吧!  ●水果加热,维生素还健全吗?  常吃蔬菜和水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水果,不仅营养丰富,吃起来可口,而且还有美容等功
期刊
疲劳不是病,但可能会要人命。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慢性疲劳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调查发现,每5人中,就有1人会不时感到疲劳,每10人中,就有1人会经常感到疲惫。研究者指出,容易疲劳也可能是一些危险疾病的信号,比如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等。  如果经常感到疲惫、身体虚弱、喘不过来气,脚踝、双脚以及脖子里的静脉血管感到肿胀,吃得过饱或运动后胸部有疼痛感,很可能是患上了心脏病,这是由于持续性的心搏过速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