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舒筋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降糖药或用胰岛素及维生素B1、谷维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筋通络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为6.4±1.9分,治疗后为3.5±1.6分;对照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为6.3±1.9分,治疗后为46±22分。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筋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舒筋通络汤临床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高血糖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有维持神经生长和功能的特性,胰岛素缺乏引起血液循环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减少,可能与DPN的发病有关。还有葡萄糖自动氧化使反应性氧化产物形成,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1],主要表现为足干性坏疽[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中医认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气阴两虚,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脉络瘀阻造成的,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原则。近年来,采用舒筋通络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4岁,平均578岁;病程4~15年,平均59年。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6岁,平均591岁;病程3~13年,平均56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严格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及合理选用降糖药或用胰岛素及维生素B1、谷维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筋通络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葛根20g,丹参20g,伸筋草18g,桂枝18g,海风藤15g,川芎10g,蜈蚣6g,全蝎6g,水蛭6g。辨证加减:肢体冷疼明显者加没药6g,乳香6g,附子6g(先煎),艾叶12g;肢体灼热疼痛者加钩藤20g,赤芍20g;肢体麻木明显者加鸡血藤30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包括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
积分标准:足部感觉异常、疼痛及单神经痛或感覺异常按无、轻、中、重各积0、1、2、3分。双跟腱反射按正常、减弱、消失各积0、1、2、3分。双足踝震动觉以128Hz音叉检查,持续>10秒为正常,积0分;持续5~10秒积1分;持续5秒以下积2分;痛温觉减退、消失各积1、2分。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讨论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在祖国医学中多有相吻合的描述,如《诊治要决》曰:“三消久之精血即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疾,非风也。”“消渴日久,精血亏耗,可致雀盲或四肢麻木疼痛。”究其原因,实属气阴两虚,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血液黏稠度高和微循环障碍[3],为中医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提供了理论根据。故在治疗方面,除常规降糖治疗并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不仅能消除临床症状,还能改善微循环纠正异常的血液高黏、高凝状态,达到治疗目的。方中黄芪益气健脾,葛根养阴生津;丹参、川芎养血活血;桂枝温经通络;同时取水蛭、蜈蚣等虫类善行走窜之性,化瘀通络、活血止痛;海风藤、伸筋草舒筋活络。配合口服弥可保片调节、营养神经,静滴盐酸丁咯地尔改善微循环。临床观察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舒筋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Meli S,Bruno CM.Endothelin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a new pathogenetic factor[J].Panminerva Med,2011,43(1):45.
2刘建华,陈丽云,吴建国,等.系统连续性糖尿病教育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病情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杂志,2009,5(3):22.
3李学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J].河南中医,2006,26(6):65.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舒筋通络汤临床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高血糖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有维持神经生长和功能的特性,胰岛素缺乏引起血液循环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减少,可能与DPN的发病有关。还有葡萄糖自动氧化使反应性氧化产物形成,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1],主要表现为足干性坏疽[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中医认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气阴两虚,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脉络瘀阻造成的,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原则。近年来,采用舒筋通络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4岁,平均578岁;病程4~15年,平均59年。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6岁,平均591岁;病程3~13年,平均56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严格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及合理选用降糖药或用胰岛素及维生素B1、谷维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筋通络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葛根20g,丹参20g,伸筋草18g,桂枝18g,海风藤15g,川芎10g,蜈蚣6g,全蝎6g,水蛭6g。辨证加减:肢体冷疼明显者加没药6g,乳香6g,附子6g(先煎),艾叶12g;肢体灼热疼痛者加钩藤20g,赤芍20g;肢体麻木明显者加鸡血藤30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包括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
积分标准:足部感觉异常、疼痛及单神经痛或感覺异常按无、轻、中、重各积0、1、2、3分。双跟腱反射按正常、减弱、消失各积0、1、2、3分。双足踝震动觉以128Hz音叉检查,持续>10秒为正常,积0分;持续5~10秒积1分;持续5秒以下积2分;痛温觉减退、消失各积1、2分。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讨论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在祖国医学中多有相吻合的描述,如《诊治要决》曰:“三消久之精血即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疾,非风也。”“消渴日久,精血亏耗,可致雀盲或四肢麻木疼痛。”究其原因,实属气阴两虚,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血液黏稠度高和微循环障碍[3],为中医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提供了理论根据。故在治疗方面,除常规降糖治疗并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不仅能消除临床症状,还能改善微循环纠正异常的血液高黏、高凝状态,达到治疗目的。方中黄芪益气健脾,葛根养阴生津;丹参、川芎养血活血;桂枝温经通络;同时取水蛭、蜈蚣等虫类善行走窜之性,化瘀通络、活血止痛;海风藤、伸筋草舒筋活络。配合口服弥可保片调节、营养神经,静滴盐酸丁咯地尔改善微循环。临床观察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舒筋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Meli S,Bruno CM.Endothelin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a new pathogenetic factor[J].Panminerva Med,2011,43(1):45.
2刘建华,陈丽云,吴建国,等.系统连续性糖尿病教育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病情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杂志,2009,5(3):22.
3李学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J].河南中医,2006,26(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