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的本质问题是文艺学最基本也是最古老的问题,最早可溯源至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技艺论。这一问题沿着本体论的逻辑发展到今天, 不仅含蕴了厚实的时代历史内涵, 呈现出极为丰富的面貌, 而且还揭示出了许多复杂的问题。本文试从艺术的审美本质这一层次试析“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
【关键词】艺术 审美
现如今像古典时代的那种单一的,不变的艺术本质基本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艺术的内涵以及对艺术的要求和规定性的原则却一直都存在着,它不同于其它的任何事物,有自己内在的规定性。艺术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面去看待的,是开放的、独特的,有自身价值的一种审美,分析艺术的美主要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从心理层面分析艺术审美
从心理层面分析艺术的审美主要是有一定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与人的基本意识是息息相关的,它对艺术内在的图文构思、符合表达都起到了一定的审视作用。是对艺术无意识的审美,充分体现艺术的本质和审美活动的动机,是艺术家和审美家对艺术品内在的一种欣赏和认可,从而完成审美的目的。
对于审美目的的形式一般分为三个层面: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以及审美显意识的意识形式,其中审美显意识主要是与与人们的意识、情感与认知相联系的,通过反映人们内心的情感意识状态来构成对审美的认识。
艺术也是审美意识形态,它根据不同的人,认识层面的不同以及意识水平的不同都会导致对艺术审美意识的表现不同,观念不同。在发生学的角度上,意识水平低体现出了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审美意识发展的一个基础。虽然以前看待意识主要注重的是理论方面的认识,这只能片面的体现了艺术的形态,使古典形态美学主要是从理性的出发,忽视了文化艺术中的非理性和潜意识、无意识的一面。
二、从形式层面分析审美本质
形式主义美学在20 世纪中期(40 - 50 年代) 发展到最彻底的状态就形成了结构主义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列维- 斯特劳斯(1908 - ) 和罗兰·巴特(1915 - 1980)。“作为一个结构主义者,斯特劳斯更为关注的是怎样把结构主义的一般方法特别是现代语言学的方法用来分析非语言学的材料,从而实现其最终的目的,创立‘关于人的普遍科学’。他的这种发展状态主要是以人文语言为主的,认为人类独特的特征“语言”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根本,是建立一种文化构成的原型,同时也是对生活形式的确定和固定。在他的神话研究中,可以看到在美学的角度上对同一的形式的一种尝试,在他的认知中神话和艺术就是人类统同一的一种结构形式。
对于结构理论者而言,人类最终端的形式就是结构形式,他们认为无论是在艺术中、神话里、电影、时装以及广告表达中无不体现的是一种结构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人类生存的必要选择。而在这种理论中主要考虑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稳固的关系,双方在一种理想的状态,双方之间维持平衡,使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反映和接受的状态,主客之间相互依赖,这样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一般这种状态是在相对无变化中,如果主客之间有一方有一点改变则会导致整个结构整理的变化。
这中理想状态主要是在时代极端化的理想理论的状态中,如果时代发生根本质变,这种状态也会随之瓦解,成为另外一种形态。通常在这种理想状态中主要体现的就是它的兼容性以及开放性,它能够反映艺术本质追寻最真是的、自由的,存在的一些东西,在不同时代都会以同样理论的身份出现。
三、从功能层面分析审美本质
功能层面相比较与前两种层面更接近于现实,促进其它层次得以在现实中实现的有效介质。在这个层面上所反映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比前两者更为复杂。
从客体的主体,主体统一客体,客体反映主体称之为反映关系。这种状态中主要体现的是客体由主体经过同化和过滤,把客体内在的性质和结构加以修整和改变,使之变化为主体结构的客体。
从主体到客体,客体体现主体,构建主体模块,又称之为构建关系。这主要是考虑客体在面对主体的过滤和同化后所产生的反映,主体起到引导作用,但是对主体的性质和结构同样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遵循客体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使相互之间的转变有序的变化。
所以對于这个功能层面也可以描述出反映与建构的关系。
而在这种状态下,主体和客体成为了相互依赖的一种关系,不在以独立的结构模式存在, 成为一种实体性关系的非实体性的两极要素。这就满足主客体之间的不断的构建,通过中介进行传输运动,主体对客体进行同化和改变,以这种关系不断的改变改变建构的内外变化。
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应的同构关系, 由此完成对于主客体之间实体性关系的建构。其中, 内化建构是指主体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方式; 外化建构是指这一思维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演化。以内化建构与外化建构方式为中介建立的主客体关系互返同化, 使审美主客体的本质在这一关系中对应交换, 主体的本质变为客体的本质, 客体的本质变为主体的本质。这就决定了艺术的对象不在单一化,不在是对现实的一种实际的反映而是遵循其内在的构建和变化。同样艺术也不在是单一情感的表达,而是更深层次的身体、心理的一种改变。这样, 三个层次互动作用, 彼此强化各自在系统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艺术本质系统就在这种互动作用中同现实完成了种种复杂的结合, 从而完成了自身的现实化动态构成。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在艺术本质的三个层次中, 审美的价值层次是最稳定也是最能表现艺术特质的层次。艺术之于生活正像是一条河流的源泉,艺术是为人生而艺术,为人而造物。艺术是诗意的,是生活的,是灵动的,是感人的。
作者简介:
刘露 (1992·6)女;籍贯:陕西省西安市 ;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品牌设计与管理。
于群 (1989·5)男;籍贯:山东省青岛市;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展示设计。
【关键词】艺术 审美
现如今像古典时代的那种单一的,不变的艺术本质基本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艺术的内涵以及对艺术的要求和规定性的原则却一直都存在着,它不同于其它的任何事物,有自己内在的规定性。艺术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面去看待的,是开放的、独特的,有自身价值的一种审美,分析艺术的美主要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从心理层面分析艺术审美
从心理层面分析艺术的审美主要是有一定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与人的基本意识是息息相关的,它对艺术内在的图文构思、符合表达都起到了一定的审视作用。是对艺术无意识的审美,充分体现艺术的本质和审美活动的动机,是艺术家和审美家对艺术品内在的一种欣赏和认可,从而完成审美的目的。
对于审美目的的形式一般分为三个层面: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以及审美显意识的意识形式,其中审美显意识主要是与与人们的意识、情感与认知相联系的,通过反映人们内心的情感意识状态来构成对审美的认识。
艺术也是审美意识形态,它根据不同的人,认识层面的不同以及意识水平的不同都会导致对艺术审美意识的表现不同,观念不同。在发生学的角度上,意识水平低体现出了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审美意识发展的一个基础。虽然以前看待意识主要注重的是理论方面的认识,这只能片面的体现了艺术的形态,使古典形态美学主要是从理性的出发,忽视了文化艺术中的非理性和潜意识、无意识的一面。
二、从形式层面分析审美本质
形式主义美学在20 世纪中期(40 - 50 年代) 发展到最彻底的状态就形成了结构主义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列维- 斯特劳斯(1908 - ) 和罗兰·巴特(1915 - 1980)。“作为一个结构主义者,斯特劳斯更为关注的是怎样把结构主义的一般方法特别是现代语言学的方法用来分析非语言学的材料,从而实现其最终的目的,创立‘关于人的普遍科学’。他的这种发展状态主要是以人文语言为主的,认为人类独特的特征“语言”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根本,是建立一种文化构成的原型,同时也是对生活形式的确定和固定。在他的神话研究中,可以看到在美学的角度上对同一的形式的一种尝试,在他的认知中神话和艺术就是人类统同一的一种结构形式。
对于结构理论者而言,人类最终端的形式就是结构形式,他们认为无论是在艺术中、神话里、电影、时装以及广告表达中无不体现的是一种结构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人类生存的必要选择。而在这种理论中主要考虑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稳固的关系,双方在一种理想的状态,双方之间维持平衡,使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反映和接受的状态,主客之间相互依赖,这样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一般这种状态是在相对无变化中,如果主客之间有一方有一点改变则会导致整个结构整理的变化。
这中理想状态主要是在时代极端化的理想理论的状态中,如果时代发生根本质变,这种状态也会随之瓦解,成为另外一种形态。通常在这种理想状态中主要体现的就是它的兼容性以及开放性,它能够反映艺术本质追寻最真是的、自由的,存在的一些东西,在不同时代都会以同样理论的身份出现。
三、从功能层面分析审美本质
功能层面相比较与前两种层面更接近于现实,促进其它层次得以在现实中实现的有效介质。在这个层面上所反映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比前两者更为复杂。
从客体的主体,主体统一客体,客体反映主体称之为反映关系。这种状态中主要体现的是客体由主体经过同化和过滤,把客体内在的性质和结构加以修整和改变,使之变化为主体结构的客体。
从主体到客体,客体体现主体,构建主体模块,又称之为构建关系。这主要是考虑客体在面对主体的过滤和同化后所产生的反映,主体起到引导作用,但是对主体的性质和结构同样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遵循客体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使相互之间的转变有序的变化。
所以對于这个功能层面也可以描述出反映与建构的关系。
而在这种状态下,主体和客体成为了相互依赖的一种关系,不在以独立的结构模式存在, 成为一种实体性关系的非实体性的两极要素。这就满足主客体之间的不断的构建,通过中介进行传输运动,主体对客体进行同化和改变,以这种关系不断的改变改变建构的内外变化。
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应的同构关系, 由此完成对于主客体之间实体性关系的建构。其中, 内化建构是指主体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方式; 外化建构是指这一思维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演化。以内化建构与外化建构方式为中介建立的主客体关系互返同化, 使审美主客体的本质在这一关系中对应交换, 主体的本质变为客体的本质, 客体的本质变为主体的本质。这就决定了艺术的对象不在单一化,不在是对现实的一种实际的反映而是遵循其内在的构建和变化。同样艺术也不在是单一情感的表达,而是更深层次的身体、心理的一种改变。这样, 三个层次互动作用, 彼此强化各自在系统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艺术本质系统就在这种互动作用中同现实完成了种种复杂的结合, 从而完成了自身的现实化动态构成。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在艺术本质的三个层次中, 审美的价值层次是最稳定也是最能表现艺术特质的层次。艺术之于生活正像是一条河流的源泉,艺术是为人生而艺术,为人而造物。艺术是诗意的,是生活的,是灵动的,是感人的。
作者简介:
刘露 (1992·6)女;籍贯:陕西省西安市 ;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品牌设计与管理。
于群 (1989·5)男;籍贯:山东省青岛市;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展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