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学的使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确立新的课程观,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力争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和落实,这是时代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我们转变教学理念,从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体现对学生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落实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忽视地理基础知识,而是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和有机整合。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存地理教学中,突出发展为本,并不是忽视地理知识的作用,而是强调选择什么样的地理知识,怎样编排地理知识和如何学习地理知识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恰恰是为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维的地理课程目标应该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融为一体的。在地理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三维目标的内涵包括:
(l)知识和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即获取、收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人类生存所不能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在具体学习环境中的交往、体验,以及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过程。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的是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体现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使日常的地理教学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2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要想以三维目标取代传统的“双基目标”,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地理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要想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就不能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靠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得到的高分和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得到的高分,其“含金量”是绝对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应提倡在“做”中“学”,积极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高中地理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的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去体验、感悟,乃至探究、发现、解决地理问题。
从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来看,学生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作用逐渐减小,越来越多地依靠学生的独立性。因此,地理教师在教的同时,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的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学习方法,理解学习过程。要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必须突出新课程的特性。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不直接给出结论;教会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文本、活动和自学、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即联系的、区域的、综合的思维力式,在分析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3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既有认知系统对知识的接受、储存和转化的作用,又有情感系统对学习行为的启动、调节、维持和定向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有情感的参与,就形成“乐教”“乐学”的良好教学气氛。要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 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新课程下的地理要密切联系当代一些世界性的问题,从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把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真正放到地理教学的核心位置。可持续发展则是地理新课程大纲。如何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进行下去呢?应注重新教材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地理本身的实用性才能显示出来,学生才能乐于学习地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才能进行下去,深入学生的心田并影响其日常行为。
3.2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给学生以强大的力量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这往往是他们进入科学大门的向导,也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抓住揭示地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有目的地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带着问题和悬念去学习,教师再分析讲解,归纳总结。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因此,教师对地理教学的每一个设想和措施,都应及时地告诉学生,使他们理解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课堂成为一个温暖、师生彼此接纳和充满民主和谐气氛的学习场所。
3.3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分析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展开。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通过以上途径落实三维目标,不仅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在学习的热情上,在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和落实,这是时代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我们转变教学理念,从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体现对学生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落实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忽视地理基础知识,而是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和有机整合。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存地理教学中,突出发展为本,并不是忽视地理知识的作用,而是强调选择什么样的地理知识,怎样编排地理知识和如何学习地理知识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恰恰是为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维的地理课程目标应该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融为一体的。在地理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三维目标的内涵包括:
(l)知识和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即获取、收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人类生存所不能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在具体学习环境中的交往、体验,以及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过程。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的是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体现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使日常的地理教学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2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要想以三维目标取代传统的“双基目标”,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地理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要想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就不能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靠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得到的高分和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得到的高分,其“含金量”是绝对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应提倡在“做”中“学”,积极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高中地理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的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去体验、感悟,乃至探究、发现、解决地理问题。
从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来看,学生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作用逐渐减小,越来越多地依靠学生的独立性。因此,地理教师在教的同时,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的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学习方法,理解学习过程。要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必须突出新课程的特性。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不直接给出结论;教会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文本、活动和自学、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即联系的、区域的、综合的思维力式,在分析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3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既有认知系统对知识的接受、储存和转化的作用,又有情感系统对学习行为的启动、调节、维持和定向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有情感的参与,就形成“乐教”“乐学”的良好教学气氛。要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 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新课程下的地理要密切联系当代一些世界性的问题,从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把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真正放到地理教学的核心位置。可持续发展则是地理新课程大纲。如何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进行下去呢?应注重新教材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地理本身的实用性才能显示出来,学生才能乐于学习地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才能进行下去,深入学生的心田并影响其日常行为。
3.2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给学生以强大的力量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这往往是他们进入科学大门的向导,也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抓住揭示地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有目的地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带着问题和悬念去学习,教师再分析讲解,归纳总结。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因此,教师对地理教学的每一个设想和措施,都应及时地告诉学生,使他们理解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课堂成为一个温暖、师生彼此接纳和充满民主和谐气氛的学习场所。
3.3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分析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展开。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通过以上途径落实三维目标,不仅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在学习的热情上,在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能取得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