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气氛宽松、形式灵活多样,适合在学龄前儿童中开展,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发现区域设置形式化、材料投放随意、教师指导欠恰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兴趣。如何提高幼儿兴趣,调整区域并发挥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幼儿的兴趣点、能力、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提高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活动兴趣;激发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幼儿对于区域活动的兴趣决定了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和区域活动是否达到了提高幼儿技能的效果。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让幼儿对区域活动不关注、兴趣缺乏,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1 存在问题
1.1 区域设置形式化
教师在安排各区域的位置时,根据区域的特点、设施需要及预定进区人数,在现有的空间内安排到最佳位置。可往往有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设置区域和主题,没有考虑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因此,无法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区域活动。
1.2 材料投放的随意性
如果说兴趣是前提,材料一定是坚实的垫脚石。区域游戏中的材料的投放有一定目的性,但是有些教师投放材料的时候却随心所欲,想到什么材料就投放什么材料。其次是收集材料,虽然是有目的性的收集材料,但是所收集的材料并不一定都适合该活动区域。
1.3 教师指导欠恰当
区域活动应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教师用命令的口吻,指挥幼儿到某个区域进行游戏,完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有的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甚至为了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有的教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以至于区域活动并没有让孩子在原有经验上加以提升。
2 解决策略
2.1 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创设区域
蒙台梭利提出:孩子内在有很多资源,一直想要找机会表达,但总是困难重重,这是由于环境不顺,使自己的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小班开学初就设置以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内容为活动区,如发动幼儿从家里带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这样幼儿在活动时能与自己熟悉并喜爱的玩具为伴,就会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
2.2 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引导选择区域
幼儿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就增添一些反应幼儿园生活的内容的区域,如“宝宝幼儿园”为幼儿和准备一些小铃鼓、图书和玩具,让幼儿在模仿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社会性发展。还设置了生活区,借鉴蒙氏教育中生活教育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了大大小小的娃娃及配套的衣服裙子鞋子,让幼儿练习穿衣服、穿鞋子、扣纽扣等。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将学到的技能为生活服务。
2.3 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适当调整区域
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来操作摆弄学习活动。
2.4 调整区域活动材料,提高幼儿兴趣
2.4.1 关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孩子提供丰富多变、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这也是区域活动受到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体现层次性,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
2.4.2 挖掘投放材料的引导性。蒙台梭利强调教具设计要据有能够在视觉与触觉方面进行检验的属性——“错误控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错误,进行自我纠正。
2.5 提高指导的有效性,确保经验提升
2.5.1 观察在先,针对性强。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对所提供的材料感兴趣,材料的程度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水平,是否需要增添或减少层次,材料的大小、数量是否合适,幼儿是怎样操作这些材料,在操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有哪些创新的做法,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从而提供适合该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材料。
2.5.2 把握尺度,指导恰当。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仅要面向全体幼儿,还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有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鼓励和具体帮助。
2.6 及时评价,调整适度
尝试把终结性的评价变为过程性的评价,将统一、定期、标准化的评价变为个人化、发展性的评价,促使教师将视角从关注结果转为关注每一个孩子是怎样发展的,从而真正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促进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区域活动结束前的评价交流活动中,鼓励大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学习他冷暖色调和渐变色的应用,还把他的画让孩子编成美妙动听的故事。渐渐地,被大家认可的他也愿意和同伴交流,一起进入到别的区域进行活动。
区域活动水平的提高是提升幼儿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全面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分析反思,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位孩子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理.中华教育理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 汪萱编.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末蓝)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活动兴趣;激发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幼儿对于区域活动的兴趣决定了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和区域活动是否达到了提高幼儿技能的效果。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让幼儿对区域活动不关注、兴趣缺乏,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1 存在问题
1.1 区域设置形式化
教师在安排各区域的位置时,根据区域的特点、设施需要及预定进区人数,在现有的空间内安排到最佳位置。可往往有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设置区域和主题,没有考虑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因此,无法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区域活动。
1.2 材料投放的随意性
如果说兴趣是前提,材料一定是坚实的垫脚石。区域游戏中的材料的投放有一定目的性,但是有些教师投放材料的时候却随心所欲,想到什么材料就投放什么材料。其次是收集材料,虽然是有目的性的收集材料,但是所收集的材料并不一定都适合该活动区域。
1.3 教师指导欠恰当
区域活动应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教师用命令的口吻,指挥幼儿到某个区域进行游戏,完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有的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甚至为了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有的教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以至于区域活动并没有让孩子在原有经验上加以提升。
2 解决策略
2.1 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创设区域
蒙台梭利提出:孩子内在有很多资源,一直想要找机会表达,但总是困难重重,这是由于环境不顺,使自己的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小班开学初就设置以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内容为活动区,如发动幼儿从家里带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这样幼儿在活动时能与自己熟悉并喜爱的玩具为伴,就会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
2.2 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引导选择区域
幼儿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就增添一些反应幼儿园生活的内容的区域,如“宝宝幼儿园”为幼儿和准备一些小铃鼓、图书和玩具,让幼儿在模仿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社会性发展。还设置了生活区,借鉴蒙氏教育中生活教育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了大大小小的娃娃及配套的衣服裙子鞋子,让幼儿练习穿衣服、穿鞋子、扣纽扣等。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将学到的技能为生活服务。
2.3 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适当调整区域
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来操作摆弄学习活动。
2.4 调整区域活动材料,提高幼儿兴趣
2.4.1 关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孩子提供丰富多变、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这也是区域活动受到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体现层次性,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
2.4.2 挖掘投放材料的引导性。蒙台梭利强调教具设计要据有能够在视觉与触觉方面进行检验的属性——“错误控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错误,进行自我纠正。
2.5 提高指导的有效性,确保经验提升
2.5.1 观察在先,针对性强。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对所提供的材料感兴趣,材料的程度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水平,是否需要增添或减少层次,材料的大小、数量是否合适,幼儿是怎样操作这些材料,在操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有哪些创新的做法,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从而提供适合该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材料。
2.5.2 把握尺度,指导恰当。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仅要面向全体幼儿,还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有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鼓励和具体帮助。
2.6 及时评价,调整适度
尝试把终结性的评价变为过程性的评价,将统一、定期、标准化的评价变为个人化、发展性的评价,促使教师将视角从关注结果转为关注每一个孩子是怎样发展的,从而真正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促进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区域活动结束前的评价交流活动中,鼓励大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学习他冷暖色调和渐变色的应用,还把他的画让孩子编成美妙动听的故事。渐渐地,被大家认可的他也愿意和同伴交流,一起进入到别的区域进行活动。
区域活动水平的提高是提升幼儿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全面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分析反思,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位孩子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理.中华教育理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 汪萱编.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末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