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先进理念融于实践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书目]
  
  《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是美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出版的一本有关自己如何学习瑞吉欧的经验集。本书由乔治·亨瑞克(Joanne Hendrick)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等人翻译。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是美国出版的有关瑞吉欧·艾米利亚市立学前学校的第三本书,同时也是第一本写给对瑞吉欧方法感兴趣的在职教师和未来教师的书。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幼儿学校的简介,并从多个角度对瑞吉欧的教育理念进行总体上的介绍。作者从介绍瑞吉欧学校的产生历史和组织机构入手,表述了瑞吉欧方法的基础——瑞吉欧的教育观、儿童观。随后,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展览会所表示的各种信息和其中所蕴含的瑞吉欧教育思想,同时作者还揭示了隐藏在展览会背后的有关方案教学的信息,消除了一些人认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展览会就是一次艺术作品展览的错误观点。最后,作者通过对瑞吉欧·艾米利亚学校和美国学校之间的比较,让读者了解双方之间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和渊源。
  第二部分是对瑞吉欧幼儿教育核心概念的本土化解读。作者认为思考和学习瑞吉欧方法有三个关键概念——合作、记录、方案。对这三个概念,作者不仅结合杜威、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理论,讨论这些概念的理论渊源,还展示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概念的实例。此外,在本部分还呈现了四个教师关于瑞吉欧方法的一些讨论,让读者对瑞吉欧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所获得的快乐有了更为感性的了解。
  第三部分是瑞吉欧方法的美国诠释,也就是瑞吉欧方法如何美国化的过程。作者不仅要让读者了解瑞吉欧方法的原理,还要让他们了解能采纳的、适宜的、能结合到自身学前教育实践中去的可行办法。作者指出全面实施瑞吉欧方法是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全面实施它。那应该怎么办?从何处着手?她指出可以先培训一些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教师尝试重新安排空间和材料,还可以请一些教师尝试作长时间跨度的方案或学习做记录。但是在此过程中,作者希望读者一定要谨慎,不能把自己正在努力实施的教育方法称为“瑞吉欧方法”。作者希望教师能够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每天与儿童互动的质量上,努力使这些互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吸引人、有意义,犹如在瑞吉欧观察到的一样。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至于是不是叫“瑞吉欧方法”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也许“发展适宜性教育”或者别的什么名称是更为适合的名称。作者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来反映一些教师在不同地方和不同背景下在运用瑞吉欧方法上所做的一些尝试。
  第四部分是与教职工一起实施瑞吉欧方法。这一部分和前三部分话题有所不同,它从教室里发生的直接变化转向了组织机构上的变化。这一部分展示了瑞吉欧方法对芝加哥贫民窟的教育机构、密西根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儿童博物馆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的教育方案和教育实践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育主管激发起教师对瑞吉欧方法的兴趣,并以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儿童。尽管面临的环境和困难都不一样,但是这些主管都能坚持瑞吉欧方法的基本教育理念,让教师把这些理念融入到他们的教学中去,最终使教师和儿童都能从中获益。
  第五部分是瑞吉欧方法和实习教师。作者讲述如何对学生和实习教师进行培养,使得他们能真正理解瑞吉欧方法的精髓,最后把这些精髓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此。“记录”这个词又被重新提出来了,他希望把记录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以让他们成为敏锐的观察者、熟练的解释者和个性化课程的设计者。通过让学生进入实践中进行记录并对其进行指导,作者发现学生对记录的认识和记录的手法都在不断提升。他们对儿童的认识也更加丰富了。第六部分作者提出了将来的计划,及他们下一步打算做的事情。他们要把瑞吉欧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促使自己不断地支持儿童成长,倡导儿童的新形象。他们要把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促进自己学习把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学前教育上来,吸引到儿童身上来。最后,针对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忧虑和畏难情绪,作者批判了一些错误观点。鼓励大家勇敢前行,沿着这条路一直前进,最终会为儿童做得最好。
  
  [读后有感]
  
  一、思考是学习的前提
  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到底是什么?是理念?是各种方法与途径?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许正像作者在书中一直暗示的那样:“思考”可能才是学习瑞吉欧的第一步。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章每一节都渗透着教师将瑞吉欧方法运用于工作实践的思考。无论是对理念的学习,还是把合作、方案教学、生成课程等瑞吉欧方法与工作实践相融合,他们都体现了自己的内化与感悟。这些借鉴不是照抄照搬瑞吉欧已有的案例与行为,而是分析本土文化特点,结合自己的实践行为,重新内化自己对瑞吉欧的理解。书里充满了教师实践理论时的探索与困惑,例如密西根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在早期发展尝试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从何处入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应该为儿童设置什么样的目标和期望?怎样才能找到时间进行合作和记录?……正是在这一个个问题的带动下,教师的研究才富有成效。书里也充满了教师发现可以利用瑞吉欧方法改变自己工作时的喜悦。例如同样是该中心的迪恩老师在应用瑞吉欧方法时发现:“方案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包括行政管理者)都在一个集体中,没有一个人完全了解瑞吉欧……但是一直存在的支持使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或许你可以试试这种方法’,我们总是想着要改变什么,‘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改变呢?’我们总是像儿童一样问自己‘我们怎样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说‘我放弃”’。当教师真正将思考带进自己的教学中时,或许品尝到的会是无尽的甘甜。
  
  二、精神是学习的核心
  本书的作者是由两部分人员构成的,他们中既有知名的瑞吉欧专家,也有一些实践工作者,包括教师和教育机构的人。但是,不论这些作者的背景有多大的差异,他们都提到了瑞吉欧哲学,也就是瑞吉欧的教育精神。书中。作者深深地意识到学习瑞吉欧方法绝不是要复制瑞吉欧学校那些熟为人知的表象,而是要学习在这些表象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瑞吉欧方法的教育精神,才能知道瑞吉欧方法中哪些是最必要因素,才能真正地把瑞吉欧本土化。例如,作者指出很多人参观瑞吉欧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展览的时候,只看到了这是一个儿童艺术作品的集中展示,没有注意到这些作品是用各种材料做成以及儿童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表达活动和思想的能力。再更深一层次探究的话,教师在长期的教育中,设置丰富的空间环境,鼓励孩子进行长时间探究的方案。才能创作这样的作品。瑞吉欧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合作、记录、方案,等等,但是在每一个方法或者概念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教育精神。只有学习好这些精神,才能真正地运用这些方法。此外,在这些做法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精神:尊重儿童、尊重家长、尊重教师:尊重儿童发展的权利、尊重家长参与的权利、尊重教师指导的权利。
  
  三、实践是学习的目标
  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不能指导、融入教学实践。那就是无效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教育精神、教育理念不是为了装饰门庭,而是为了促进教育实践。书中,作者向我们真实展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瑞吉欧方法的过程。毕竟国情、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直接把瑞吉欧的实践进行移植是不行的。因此。美国的幼教工作者就根据瑞吉欧的基本精神,采取务实的探索态度和讲求实效的作风,从日常工作点点滴滴的改进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例如。在公立学校教书的简妮斯讨论了对付“两个主人”的问题,即一方面要满足“指定课程”所提出的要求,同时有想要遵循“生成课程”的主张。最后,她通过一个老鼠方案协调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实践的变革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蓝图,需要我们“干,然后计划,再干,再做进一步的计划,再进一步地干”,如此反复进行。此外。所有大范围的实践变革也都是逐步地实施起来的。在当前我国的很多地方幼教条件还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要把先进的教育精神、教育理念作为我们的指向标,对实践进行一点一滴的逐步改革。只有这样的逐渐改革,我们的幼教实践才会真正好起来,我们的学习才能有意义。如果等到条件都齐备再改革,那是不现实的。毕竟瑞吉欧只有一个,他们的环境是特有的,我们应秉持先进的教育精神、教育理念走出自己的特色实践之路。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的课程生成应来源于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生成了“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课程。  一、主题课程的产生  “多彩的秋天”缘起于一次生活活动——餐后散步。午餐后,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散步,他们惊喜地发现黄澄澄的银杏叶,红彤彤的枫叶,粉色的菊花,橘色的南瓜,交汇成绚丽的校园秋
图画书作为一种集文学和视觉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创作者、读者和研究者所青睐,但图画书的研究和讨论,长期集中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学科门类下,而在视觉艺术领域做专门的探讨并不多见。来自于心理学和儿童文学领域的研究者普遍抱持着这样一种态度,即“儿童是天生的读图者”,似乎人类不需要学习就可以了解图画所传达的全部信息。但来自于人类学的研究又给予了相反的结论,认为图像知识只是一种约定,须透过
主持人的话:虽然新的一年从1月1日开始,但是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新年都是从春节开始的。所以,这一期刊登“新年的愿望”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其实,它的合理性还在于,本文中各位园长和教师诉说自己新年愿望的时间是2015年12月31日下午至2016年1月1日的上午,由于出版流程的时间差,只能在2016年第2期刊登。  2015年12月31日下午,我在微信圈里讲述我2016年的愿望是:在本刊开设一个新栏目,叫
迎着风雪、怀揣期待,2018年1月我们踏上了美国东海岸学前教育实地考察学习之旅。参观了林肯幼儿园、伊普斯维奇河自然幼儿园和雷斯理大学自造者空间。如今虽时隔两年多,但波士顿百年不遇的严寒和美国同行的交流热情始终历历在目、常常浮现,尤其那闲适自然、富于挑战、最大化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让我感悟良多。自然的回归和回归的自然  林肯幼儿园坐落于雕塑公园中,伊普斯维奇河自然幼儿园掩映在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区
30年前,我从无锡师范学校的幼师教材里,第一次知道了“杜威”这个名字,但那时的“杜威”是一个“知识点”。30年来,在各类文章、讲座、报告中,引经据典时,常见“杜威”。然而,有多少教师系统读过杜威的著作?有多少教育人在研究并践行杜威的教育思想?  30年后的今天,捧着《杜威教育名篇》,在艰涩的阅读过程中,“教育中的浪费”“教育即自然发展”“我们怎样思维”等篇目令人思索并汗颜。  一、关于“教育与民主
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按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苏教基[2014]17号)要求,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依据《幼儿园安全友好环境建设指南》、《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基于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句容市于2017年出台了《句容市幼儿园园舍及环境建设审议制度》(句政办发[2017]166号)。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为
所谓“普及学前教育”,一种定义成:为希望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提供适宜的学前教育;另一种定义为:所有幼儿在自愿的基础上都有机会接受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考虑到我国国情,我们认为,普及学前教育应该是在保证适当入园率的前提下,由公共财政支持的、针对适龄幼儿的、非强制性的教育。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状况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
“环境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建立关系的能力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质量——甚至是健康。”对幼儿来说,大脑、身體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户外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适宜的户外环境能够为幼儿创造诸多有价值的学习机会,有研究指出,经常参与户外游戏的儿童,他们的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能力比不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儿童强(Yerkes,1982)。户外环境创设的基础和方
谷雨,倒了春寒。被新冠疫情封锁的岁月挡不住已经挂上树梢的春意。嫩绿的小银杏芽卷着,簇着,正从梢头舒展开。绿意如浪,从根向枝头涌出来,不过几日便淹没了一窗萧瑟。  “绿了,看着看着就绿了。”婆婆每天早上起来,都兀自站在窗前叨念着。她欢愉地说完,时常又皱皱眉,叹口气,默默地给坐在电脑前的我端一杯热水。“摄像头开着呢,婆婆!”她于是惊恐地退出去,张了张嘴要说什么,又旋即闭上,打着手势说“抱歉”。一天吃晚
自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颁布以来,经过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学前教育事業发展成绩可喜,幼儿园新建数量、幼儿入园率等数据大幅提高。2016年10月底,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与北京华夏前程教育科学研究院邀请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教研、高校以及幼儿园的园长们座谈,交流近几年各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大家还对今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现摘要发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