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意识到健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没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认为,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各方面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对学生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生存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整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
一、身体健康教育
1.教育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娱活动
在学习“动物的运动”一节中,结合这一节,讲述了青少年骨易变形的特点,举例说明坐,立,行姿势对体形及健康的影响,利用关节的结构,说明脱臼的原因及运动对关节的作用等。结合“心脏和血管”、“骨骼肌”、“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道,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提高工作效率。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的营养,使骨长得更粗壮、坚固。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可以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交替活动和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记忆力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2.通过生物学教学,教育学生合理膳食
“消化和吸收”一节中介绍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这些营养物质,将会出现相应的缺乏症。例如,青少年蛋白质、碘摄入量不足,将会出现发育迟缓,消瘦。缺铁,会患贫血症。缺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等。合理营养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体质的需要量能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最有利于人的健康,而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保持合理的营养尤其重要。在生物学课本中编排了“关注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内容。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讲清楚偏食挑食的危害性。目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吃早饭;吃饭狼吞虎咽;暴饮暴食。针对这些,教师应着重阐述其危害性,让学生感悟到其危害性,从而杜绝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3.通过生物学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促进人体健康成长形成健壮体魄的保证,良好卫生习惯包括人体清洁卫生,饮食卫生,运动卫生,呼吸卫生,用耳卫生,用眼卫生,用脑卫生,不吸烟,不酗酒等多方面。
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介绍与学生学习、生活较为密切的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讲卫生、讲科学的生活习惯。例如,要告诉学生“病从口入”的道理,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 , 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购买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又如,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等,还通过观察寄生虫的生活史和细菌等,来提高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兴趣广泛,坦率热情,富于想像力,肯于动手,勇于实践,知识涉猎面广,自信勇敢。但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我国的学校教育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相当高。中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报复心理强,吸烟饮酒甚至犯罪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1.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把分数当成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指标,把分数当成检验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中学生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学习“生命的由来”让每一个中学生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最宝贵的,从而让青少年珍惜生命。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深深地触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这是残酷的現实。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如何面对人际交往的“碰钉子”或“碰壁”,如何对待人生道路的“坑坑洼洼”,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利用生物课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稻株做实验,先后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经过努力终于在1976,使世界第一批杂交水稻在中国诞生了,带来了粮食生产的一次“绿色革命”。还有国外的科学家孟德尔、达尔文等的事迹,让学生体验在鲜花和掌声背后科学家们为之付出艰苦劳动,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献身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具有不怕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通过生物课堂教育,使我们的中学生真实地面对人生,勇敢地承受人生,大胆地挑战人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尊重自我、珍爱自我,用生命的力量去承受暂时的挫折。在挫折中汲取力量,用挫折所转化而来的动力战胜挫折。
一、身体健康教育
1.教育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娱活动
在学习“动物的运动”一节中,结合这一节,讲述了青少年骨易变形的特点,举例说明坐,立,行姿势对体形及健康的影响,利用关节的结构,说明脱臼的原因及运动对关节的作用等。结合“心脏和血管”、“骨骼肌”、“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道,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提高工作效率。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的营养,使骨长得更粗壮、坚固。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可以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交替活动和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记忆力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2.通过生物学教学,教育学生合理膳食
“消化和吸收”一节中介绍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这些营养物质,将会出现相应的缺乏症。例如,青少年蛋白质、碘摄入量不足,将会出现发育迟缓,消瘦。缺铁,会患贫血症。缺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等。合理营养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体质的需要量能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最有利于人的健康,而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保持合理的营养尤其重要。在生物学课本中编排了“关注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内容。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讲清楚偏食挑食的危害性。目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吃早饭;吃饭狼吞虎咽;暴饮暴食。针对这些,教师应着重阐述其危害性,让学生感悟到其危害性,从而杜绝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3.通过生物学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促进人体健康成长形成健壮体魄的保证,良好卫生习惯包括人体清洁卫生,饮食卫生,运动卫生,呼吸卫生,用耳卫生,用眼卫生,用脑卫生,不吸烟,不酗酒等多方面。
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介绍与学生学习、生活较为密切的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讲卫生、讲科学的生活习惯。例如,要告诉学生“病从口入”的道理,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 , 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购买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又如,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等,还通过观察寄生虫的生活史和细菌等,来提高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兴趣广泛,坦率热情,富于想像力,肯于动手,勇于实践,知识涉猎面广,自信勇敢。但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我国的学校教育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相当高。中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报复心理强,吸烟饮酒甚至犯罪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1.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把分数当成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指标,把分数当成检验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中学生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学习“生命的由来”让每一个中学生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最宝贵的,从而让青少年珍惜生命。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深深地触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这是残酷的現实。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如何面对人际交往的“碰钉子”或“碰壁”,如何对待人生道路的“坑坑洼洼”,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利用生物课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稻株做实验,先后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经过努力终于在1976,使世界第一批杂交水稻在中国诞生了,带来了粮食生产的一次“绿色革命”。还有国外的科学家孟德尔、达尔文等的事迹,让学生体验在鲜花和掌声背后科学家们为之付出艰苦劳动,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献身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具有不怕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通过生物课堂教育,使我们的中学生真实地面对人生,勇敢地承受人生,大胆地挑战人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尊重自我、珍爱自我,用生命的力量去承受暂时的挫折。在挫折中汲取力量,用挫折所转化而来的动力战胜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