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部分地区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思路,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培养与渗透,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到限制。小学是学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认知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主体发展,由此看来,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的有效开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有效性研究
正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其心智培养和思德意识都处于发育阶段,对外界的事物认识和是非判断存在不足,这就需要班主任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创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导致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难以保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师生共管、协调家校、活动细节、职业素养四个方面出发对此展开研究。
一、构建师生共管,培养学生民主意识
班级作为学生日常活动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的集体意识,将学生主体纳入到班级管理活动之中,由被动管理向自觉遵守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民主、自律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其创新发展的管理目标。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秉承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师生共管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管理意识,使学生在协同管理中,树立民主、合作的集体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师生共管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发挥指导、监督的作用,帮助学生合理、有序的展开管理活动,保证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可以采取定期轮岗机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职责,这不仅能拓宽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知范围,还能渗透其协作发展的团队精神。
二、积极协调家校,保证主体教育落实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其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主体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育儿方法,仍然存在“不打不骂不成材”的传统思想,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积极协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工作,纠正家长的育儿理念和问题,对家长教育形式给予正确指导,保证学生主体教育的有效落实。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QQ、钉钉等工具,保持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与探究,及时反馈学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动态,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计划,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组织经验分享会、家长访谈记等不同形式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有助于提升家长整体的教育水平。
三、把握活动细节,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的有效渗透。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班级活动的组织细节,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注重对学生主体状态的调整和培养,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此外,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班主任可以采取室内与户外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班级讨论会、主题辩论赛等室内活动,丰富学生集体活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品质。还有,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者、纪念馆参观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观意识得到增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
四、加强职业素养,发挥模范榜样作用
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大多存在印随效应,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接触较多的人员之一,其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行为发展。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保持严于律己的行为标准,充分发挥模范榜样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班主任除了在日常行为上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其教育方式上应主动贴近学生的心理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和不良问题,消除师生之间的职业隔阂和距离感,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疏导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力。此外,班主任在做好自身言行的基础上,还应督导其他教师保持热情、健康的教育行为,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长效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师生共管的构建、家校教育的协调、活动细节的把握、职业素养的加强,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还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有效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其学生的主体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家庭教育,保持有效的家校沟通,正确指导家长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關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和主体基础,从而保证学生教育主体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毛朝华.试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J].读书文摘,2017(5):54-54.
[2]张媛媛.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0):99-99.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有效性研究
正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其心智培养和思德意识都处于发育阶段,对外界的事物认识和是非判断存在不足,这就需要班主任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创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导致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难以保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师生共管、协调家校、活动细节、职业素养四个方面出发对此展开研究。
一、构建师生共管,培养学生民主意识
班级作为学生日常活动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的集体意识,将学生主体纳入到班级管理活动之中,由被动管理向自觉遵守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民主、自律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其创新发展的管理目标。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秉承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师生共管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管理意识,使学生在协同管理中,树立民主、合作的集体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师生共管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发挥指导、监督的作用,帮助学生合理、有序的展开管理活动,保证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可以采取定期轮岗机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职责,这不仅能拓宽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知范围,还能渗透其协作发展的团队精神。
二、积极协调家校,保证主体教育落实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其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主体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育儿方法,仍然存在“不打不骂不成材”的传统思想,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积极协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工作,纠正家长的育儿理念和问题,对家长教育形式给予正确指导,保证学生主体教育的有效落实。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QQ、钉钉等工具,保持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与探究,及时反馈学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动态,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计划,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组织经验分享会、家长访谈记等不同形式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有助于提升家长整体的教育水平。
三、把握活动细节,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的有效渗透。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班级活动的组织细节,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注重对学生主体状态的调整和培养,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此外,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班主任可以采取室内与户外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班级讨论会、主题辩论赛等室内活动,丰富学生集体活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品质。还有,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者、纪念馆参观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观意识得到增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
四、加强职业素养,发挥模范榜样作用
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大多存在印随效应,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接触较多的人员之一,其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行为发展。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保持严于律己的行为标准,充分发挥模范榜样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班主任除了在日常行为上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其教育方式上应主动贴近学生的心理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和不良问题,消除师生之间的职业隔阂和距离感,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疏导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力。此外,班主任在做好自身言行的基础上,还应督导其他教师保持热情、健康的教育行为,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长效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师生共管的构建、家校教育的协调、活动细节的把握、职业素养的加强,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还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有效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其学生的主体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家庭教育,保持有效的家校沟通,正确指导家长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關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和主体基础,从而保证学生教育主体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毛朝华.试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J].读书文摘,2017(5):54-54.
[2]张媛媛.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0):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