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阶段翻阅《心理健康教育》一书,看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无条件的积极尊重,颇令我深思。
作为一名职校班主任,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在与不同类型学生的接触交流中,感觉无条件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老师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尊重自己。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
一、尊重学生的意愿
尊重学生的意愿,教师就应该理解学生的需求。
一次早读课上,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我在例行检查时,发现小张同学在吃零食。我走到他身边,看了看他的桌子,是一块啃了几大口的面包。或许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满脸通红,低垂着头,等待老师的批评。上课吃东西,理应板着脸批评,但考虑到他可能没吃早饭,就和蔼地问:“肚子饿了,是吧?”小张点点头,“下课倒点水喝再吃,好吗?”这是个聪明的孩子,点点头说:“老师!对不起!我早上起晚了,没吃早饭!”我只是摸了摸他的头,一切尽在不言中。之后,小张听课更认真了。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尊重。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每个学生,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正如一棵树上没有相同的叶子一样,学生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对好学生倾注诸多心血,无可厚非,但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关爱。他们在初中受到的挫折已经够多,对这些学生的理解、尊重,能换回他们的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老师有责任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活泼地成长。小李以前是一个做事速度极慢的孩子,整理书包慢、课前准备慢、站起来回答问题动作慢、吃饭也慢、打扫卫生也慢。在这学期的一次民主推选中,小李有幸被选为一周进步最大的学生候选时“受宠若惊”,尽管没能被选上。事后,翻看学生《周记》时发现,那件事成了他当月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真的很神奇,现在即使小李再“忙”,也从不拖拉作业,吃饭比以前快多了。真正的尊重要求教师全面、无条件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发现那些特殊学生,并加以保护,使他们抬起头来做人,逐步改善自我,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三、尊重学生的权力
一天下午,我通知几个学生放学后留一下。可等我开完会回到班上,发现多数学生都走了,只剩少数学生在等。我当时非常生气,想训他们一顿。可放学这个时间概念告诉我,让学生留下来是占用学生的自由空间,是剥夺学生自由权力的行为。于是,我为自己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而感到内疚,便诚心诚意地向留下来的学生表达了歉意,当时学生向我投来了理解和信任的目光。
我和学生谈话,一贯态度和蔼,请他们坐下。但是谈话的全过程都是按我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学生除了回答我的问题以外,几乎全在听我说教,只有受教育的份儿。看着学生不自在、忐忑不安的神情,我意识到这不是平等的谈话,而是上级对下级的训导。忽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实践告诉我应当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力,这样才能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能接触学生的心灵。现在,我先注意压住自己内心的怒气,让学生给一个做法,让被认为犯错误的学生各自用最具体的语言写下事情经过,然后逐一分析。学生叙述事情的过程多少存在反思,就是想编,也会编得合乎情理,那样,正确的观念就慢慢在学生脑中形成了。
尊重学生,给他们陈述事实的权利,能促进学生改正缺点,规范行为。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
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评价学生时切忌讥讽、呵斥、嘲笑、挖苦的言行举止,面对学生不摆居高临下的架子,不持逼人就范的神情。中国俗话也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
班上的小王同学平时手脚比较慢,在一次内务整理中。有的同学嘲笑他比蜗牛还慢。我能体会到小王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想速战速决,可就是容易走神。我赶紧说:“小王还是挺不错的,主要是他严谨、仔细,考虑问题全面。”只见小王不好意思地朝我看了一眼,脸涨得通红,赶紧加快了速度。中午,我找小王單独谈话:“既要讲质量,又要比速度。熟能生巧啊,平时要加强练习啊!”他点了点头。从他的表情,我读懂了,他需要理解。之后,加上同学、家长的监督,他果真加快了速度。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使是所谓的“待进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后进生经过正确引导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十分关切地对待青少年内在的精神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讨论。”尊重学生,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职校班主任,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在与不同类型学生的接触交流中,感觉无条件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老师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尊重自己。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
一、尊重学生的意愿
尊重学生的意愿,教师就应该理解学生的需求。
一次早读课上,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我在例行检查时,发现小张同学在吃零食。我走到他身边,看了看他的桌子,是一块啃了几大口的面包。或许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满脸通红,低垂着头,等待老师的批评。上课吃东西,理应板着脸批评,但考虑到他可能没吃早饭,就和蔼地问:“肚子饿了,是吧?”小张点点头,“下课倒点水喝再吃,好吗?”这是个聪明的孩子,点点头说:“老师!对不起!我早上起晚了,没吃早饭!”我只是摸了摸他的头,一切尽在不言中。之后,小张听课更认真了。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尊重。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每个学生,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正如一棵树上没有相同的叶子一样,学生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对好学生倾注诸多心血,无可厚非,但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关爱。他们在初中受到的挫折已经够多,对这些学生的理解、尊重,能换回他们的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老师有责任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活泼地成长。小李以前是一个做事速度极慢的孩子,整理书包慢、课前准备慢、站起来回答问题动作慢、吃饭也慢、打扫卫生也慢。在这学期的一次民主推选中,小李有幸被选为一周进步最大的学生候选时“受宠若惊”,尽管没能被选上。事后,翻看学生《周记》时发现,那件事成了他当月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真的很神奇,现在即使小李再“忙”,也从不拖拉作业,吃饭比以前快多了。真正的尊重要求教师全面、无条件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发现那些特殊学生,并加以保护,使他们抬起头来做人,逐步改善自我,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三、尊重学生的权力
一天下午,我通知几个学生放学后留一下。可等我开完会回到班上,发现多数学生都走了,只剩少数学生在等。我当时非常生气,想训他们一顿。可放学这个时间概念告诉我,让学生留下来是占用学生的自由空间,是剥夺学生自由权力的行为。于是,我为自己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而感到内疚,便诚心诚意地向留下来的学生表达了歉意,当时学生向我投来了理解和信任的目光。
我和学生谈话,一贯态度和蔼,请他们坐下。但是谈话的全过程都是按我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学生除了回答我的问题以外,几乎全在听我说教,只有受教育的份儿。看着学生不自在、忐忑不安的神情,我意识到这不是平等的谈话,而是上级对下级的训导。忽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实践告诉我应当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力,这样才能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能接触学生的心灵。现在,我先注意压住自己内心的怒气,让学生给一个做法,让被认为犯错误的学生各自用最具体的语言写下事情经过,然后逐一分析。学生叙述事情的过程多少存在反思,就是想编,也会编得合乎情理,那样,正确的观念就慢慢在学生脑中形成了。
尊重学生,给他们陈述事实的权利,能促进学生改正缺点,规范行为。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
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评价学生时切忌讥讽、呵斥、嘲笑、挖苦的言行举止,面对学生不摆居高临下的架子,不持逼人就范的神情。中国俗话也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
班上的小王同学平时手脚比较慢,在一次内务整理中。有的同学嘲笑他比蜗牛还慢。我能体会到小王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想速战速决,可就是容易走神。我赶紧说:“小王还是挺不错的,主要是他严谨、仔细,考虑问题全面。”只见小王不好意思地朝我看了一眼,脸涨得通红,赶紧加快了速度。中午,我找小王單独谈话:“既要讲质量,又要比速度。熟能生巧啊,平时要加强练习啊!”他点了点头。从他的表情,我读懂了,他需要理解。之后,加上同学、家长的监督,他果真加快了速度。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使是所谓的“待进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后进生经过正确引导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十分关切地对待青少年内在的精神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讨论。”尊重学生,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