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特喜欢看范伟表演的节目,这不,连拙文副题都把他的“经典”原装套用上了。本来再普通不过的言语,但一出范大笑星之口,立马“流毒”全国,并且让人琅琅上Li,忍俊不禁,该用的地方用上了,即或不该用的地方也非贴着边地往上靠,笔者大概就属于这样的主儿。
  别老拿范笑星说事,博客咋不按套路出牌了?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扯上的网,既不是武术之网。也不是指泛泛的网,而是确有那么一个博客利用了一张人“网”,依然把2007年《精武》8月号上的“精武专访”(与“卢氏结构”创立者卢忠仁先生的问答)搬到了网上。最岂有此理的是将本来原刊上没有的作者,竟然署上“作者林健”之名(在本文成稿之时,在网上又发现这位林健竟然再将《精武》2007年第11期“精武专访”祝大彤先生答编者问的文章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脸皮真够厚的),这个网上博客真够可以的了。
  或许会有人说,网足一个很随意的地方,不必太较真,可是,再不较真也不能把莫须有的东西整上台面吧?“作者”二字难道是可以随便署到不是自己写的文市上吗?
  这个网上博客倒是很“识货”,大大地明门“精武专访”中的卢忠仁老先生这篇答编者问武术方面的价值。卢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习武生涯超过了半个世纪,“卢氏结构”又闻名遐迩;而这篇“专访”所问,刀刀见肉,直入武之核心,连学者型的武学大家卢先生回答起来,都极为审慎,甚至感到颇费“功力”(年岁不饶人),即可见一斑。再则说,一位武者在习武的岁月中,能答几多编者问,尚且设问所指,恰好搔到“痒处”呢?
  当我们问网上博客,咋不按套路出牌的时候,网上是不是为《精武》杂志做了一回免费的广告?人家既然已尽传播本刊之力,在下只有再套用范笑星的一句“经典”——谢谢啊!
  当然,我们还要感谢卢忠仁先生,以近九十岁的高龄,在赤日炎炎的酷夏,伏案耕耘,为我们《精武》读者写下优美的牛章,记录了一段珍贵而又翔实的武术史篇,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武林轶事,老人为我们贡献的是不可用金钱来计算的精神财富。
  可是、本文与博客争执的是《精武》2007年8月号上“精武专访”究竟是谁在“问”的冠名权,在此,我们只好借机将“专访”一文设问的“始作俑者”公诸于众,以正视听。况目前文对“精武专访”设问者自溢美之词,为小敛有“老下卖瓜”之嫌,则坚定了我们披露设问作者之名。而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拟写设问的行文是否流畅得当,而且有一定的深度,毕竟卢老先牛在武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通古遵今,曾为武术的前途上书周恩来总理。如果我们选择设问的作者与卢老先生在武学、文宁功底上相差悬殊,甚至不了解卢老先生的武学渊源,岂不贻笑大方,又怎么能使卢老回答出极其精彩的武学问题呢?
  因此,《精武》编辑部对待“精武专访”这一栏目可说是极为重视,尤其是与卢老的对话。因而本刊编辑吴宪民浮山水面,成为这一专栏的主持人。
  吴宽民自幼嗜武,研习心意、形意、八卦几近三十寒暑,与卢老所攻拳术相近。习武之余,他喜读经史、佛禅、老庄之学。不仅来得拳脚,笔下亦可生花,学养不凡。仅此两条,让他来主持“精武专访”,足矣。
  拙文文开头便称范伟为笑星,实在是委屈了范先生。他在《天下无贼》的电影中,演了一个登场只几分钟的小毛贼,便几成经典,令该剧大牌主演刘德华落于下风。而他在电视剧《马大帅》中饰演的范德彪、《刘老根》中饰演的“药匣子”等角色,给人以千人干面之感。绝不雷同,我们其实因该当称范先生为艺术巨星。
  怎么说《精武》也是本武术杂志,开头便拿范伟说事,最后又以范伟结文,笔者好像也没有按套路出牌,只好请读者诸君凑合着看。
其他文献
内功是太极拳技的核心。它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拳艺水平,增加技击力度,亦可强化人体抗御外力的能力。这诸多功能均来自于“内气”锻炼,以及“气动”与“体动”的完美结合,而内功的独立修为则是前提。  大多数习练太极拳者都知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实,这就是内功训练的总体内容和行拳要求。所谓“以心行气”就是指用意识引导内气,并按人的意志循经运行;所谓“以气运身”就是把内气运送到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几个部
期刊
(五)“闪电手”马英图    马英图,字健勋,回族,生于1898年,卒于1956年,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杨石桥村人。小时候跟随父亲马捷元、家兄马凤图练习武术。英图少年时身体就十分健壮,勇猛之名扬于乡里。兄弟俩先是随盐山县黄龙潭村黄林彪先生学习通背劈挂拳法,1904年,大哥凤图备重礼(其中包括一对上品毛桶和一副眼镜),带着他到罗疃村拜张景星先生为师,学习八极拳内招“六大开”、“八大招”及六合大
期刊
白眉派拳术是南拳中独树一帜的上乘功夫,它集各家之长,内外兼修,包括三形、四标、六劲、八式等要诀。  “三形”为手、身、步的形态,要求圆(指手法圆滑顺变)、扁(将身体压低,减少对敌的面积)、薄(指步法从窄位切入)。  “四标”即指内劲,即吞、吐、浮、沉。其中,“吞”是收纳、含蓄的意思,表现在身形上,身未退而胸向里折则为吞;表现在劲力方面,则是拉劲和揪劲,如气吞山河之势,尽摄己中。“吐”是发放外棚的意
期刊
陈广路这个名字,在大多数读者的眼里是非常陌生的,对于哈市武术界的年轻同道来说,恐怕也不大熟悉。然而,黑龙江老一辈的武术家,如陈再实先生、张继修先生、王连成先生、孙铭九先生当年都曾经器重他,对他表示关怀和敬意。陈广路先生是怎样的人?为什么得武林前辈的器重?他在什么精神的驱动下,沉寂三十年后又奋然提笔著书弘扬中华武术的瑰宝——天罡绵掌拳?乍暖还寒的阳春三月,本刊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问:是何种思
期刊
十大真形归定把中的鹞形钻天把,是继虎形双把式之后的第四个单练归定把式。    一、动作要领    1.定步鹞形钻天把:由轻扑站,屈身下沉,塌肩坠肘,双掌根下按,以腰腹带动双掌在下沉中向右翻转(下蹲的高度视个人情况而定),整个身体在拧裹螺旋中运行,体重由后脚(右脚)逐渐随身动转移至前脚(左脚),完成下蹲的定式。然后身体向右转,左脚蹬地,身体边旋转边站起,双掌同时向有转,右掌转至头部右上方,略高于头部
期刊
桩步又叫桩功,因桩功是拳术中的一种很重要的基本功夫,所以它既有强壮身心(能使体内的中气保持中正安舒)之功,又有稳定平衡之能。太极拳中有很多桩步练法,这里只介绍吴氏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四种桩法。    1.马步站桩    练步之法以马步为基础。马步,又名马裆、地盆或站桩。为什么要练马步站桩呢?因其步稳气沉,不但可免血气上浮和呼吸短促之病,而且可使浮力渐去,得到气力沉重的效果。虽然拳术多半都在练手上的功夫
期刊
第一式刀技 向前(正面)    意义:敌我互相对峙,我预感对手有杀机,即先发制人,拔刀向对手太阳穴挥击,即由正面向下斩。  动作:一、正面而坐,三次呼吸后(吸第三次气息时),两手稳握刀柄和鞘口,同时推刀离鞘,直起腰部,竖起双足足尖,使上身垂直于地面,将鞘向左扭,慢慢拔出刀,至刀尖差10厘米出鞘时,右足踏出,同时将刀水平地向对方太阳穴挥击。  注:刀拔出时,左手握住鞘口,小指押鞘,擦着左腰带,左肘要
期刊
(鸟台)形是李老能仿猛禽编创的动作    李老能(1807-1888年),字能然,直隶深州窦王庄村人,身材魁梧,性格憨厚,出身于独尊儒术的家庭。他是读书人,知识非常渊博,熟悉道家方术之天文、历法、医术、占卜、遁甲等,懂道教《道藏》之《胎息经》、《胎息气经》学,研究道教“修仙”方法。道教理论称,经过修炼,人的呼吸可以做到“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胎息”亦作“导引”,又为“道引”,为“
期刊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米,岭南尚武成风,历代英雄辈出,形成了以洪、刘、蔡、李、莫为首的“五大名家”和十八名拳。新中国成市后,武术作为传统体育运动,得到周恩来、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最视和提倡,古洪拳重现了勃勃生机。  上世纪50年代的广州,武风炽盛,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练武者,各拳派更是群英荟萃。洪家拳传人中锐意进取者甚众,而其中尤以“大波”,“细波”和“火妹”兄妹三人
期刊
黄达生,是岭南著名武术家,洪拳巨子,现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虽曾在各种传媒上多次见过他的大名,愧我寡闻,直到周至蔼先生介绍后,才略晓其平生:黄先生1938年出生于广州,父亲是洪拳圣手黄添老前辈,黄先生初从乃父习洪拳,后又转易多师,因其天资聪颖,加上练功勤奋,习武数年,洪拳精华使已全部烂熟于胸。老前辈们夸奖他是“古贤行止,豪侠义烈,兼而有之”。黄先生为人性格豪爽,乐于助人,艺成后多次与人较技,屡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