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对高校体育课程开展德育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详细探究了德育目标的设定以及实现策略,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 体育; 德育目标
引言:
体育课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要参与的一门公共课程,其在塑造学生身体形态、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效果。習近平主席曾经多次强调,“以德树人”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即我国不仅要求大学生群体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要在思想层面保持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仅指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和途径。
1、“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德育目标的设定
1.1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一直都是大学思政教育的基本任务,而从体育课程的角度来看,依托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则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体育事业是我国近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不仅是我国经济物质水平提高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纵贯我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着鲜明的体育历史印记,这些印记象征着我国的体育精神,象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事业自身也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文化,而这些体育文化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造成刺激,同时更能够带来一定的本体感受。由此可见,体育课程与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相互融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且体育课程自然的优势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1.2 塑造学生的拼搏精神
拼搏精神是社会生存对于我国公民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且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塑造学生拼搏精神方面,没有任何一类课程可以与体育课程相提并论。现代体育本身就强调竞技精神、拼搏精神,无论何种体育项目都可以融入竞技色彩。以常见的中长跑项目为例,通过中长跑训练,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耐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拼搏精神、顽强不息精神。在跑步的过程中,学生先后经历了起跑后的轻松、跑步中后期的困难和跑步完成后的舒缓。中长跑并非易事,学生不仅要克服身体上的疲劳感,更要不断与自己的心理进行斗争,坚持下来的学生往往更加具有拼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此外,体育课程还有利于改善学生自身对待生活与学习的态度,可以让学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和生活中的困难。
1.3 培养学生的规则规范精神和正当竞争意识
体育课程自身具有特定的课程规则,这种课程规则是组织纪律的一种表现,其本质上也可以属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体现形式。每一种体育项目都具有明确的规则和要求,而遵循规则,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参与体育项目则是开展体育竞赛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的过程中,体育规则就像一堵无形之中的墙,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学生,约束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动作不该做,什么动作可以做。通过长期的体育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下要遵循相应的规则,而反馈到社会上就是自觉遵循社会规则。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组织竞赛活动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在体育竞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由此可见,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竞争的前提条件就是“规则”,学生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之下,通过正当手段来相互进行竞争,这是一种“平等”的机会与条件,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是公平、公正的。
1.4 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
大学体育课程中所组织的体育竞赛主要以团队竞赛项目为主,而参与此类竞赛项目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团队精神更是团队胜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集体性的竞赛项目,学生自身的团队意识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合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客观分析团队与成功之间的必然联系性。而当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之后,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社会中的法宝和诀窍。
2、体育课程德育教学策略分析
2.1 提高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师是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自身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的具体开展效果。体育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课程思政”理念的基本要求和执行方式,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逐步提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首先,体育教师需要分析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追求体育课程内在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充分融合。其次,体育教师应当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将动作指导与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最后,学校方面需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通过组织讲座、观摩学习、外派学习等形式逐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2.2 从理论教学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
体育课程的理论素材中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不仅包含了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内容,同时也可以用于开展德育教育。例如:爱国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体育理论素材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则相对较为丰富,如丁海峰、中国女排、中国女足等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素材。这些内容不仅是中国体育历史的缩影和写照,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的体育精神,其对于塑造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构建民族自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重视教学实践
思政教育要始终从实践出发,并以实践结尾。若仅仅将思政教育局限在理论层面,则显然无法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基本要求,且学生对于传统的“说教”自身就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只要通过实践的方式,为学生带来真实感受,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体育课程自身的实践性较强,这不仅是可体育课程的特色,更是体育课程的优势,同时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亲身体验的契机。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更能够了解到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艰辛与付出,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提高。此外,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弥补其他课程实践性不足的缺陷,这对于构建全面、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而言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4 构建以德育教育为主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成为推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力助手,让学生从被动通过体育课程参与体育锻炼转变为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若能够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当中,则可以进一步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教育的良好局面。这样一来,学生自身可以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更加积极的学习德育教育内容,并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感悟德育教育的真谛,最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
3、结语
综合来看,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开展德育教育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高校及体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价值,从实践出发,强化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宁, 都希.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67).
[2]夏肖林.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J]. 作家天地, 2019(22).
[3]游柱然, 陈均土. 论优秀传统德育文化的课程思政价值[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10):1-6.
[4]张铨洲, 第天骄.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及引导策略[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69-72.
[5]徐飞跃. 高校课程思政“六进”行动策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8):58-61.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 体育; 德育目标
引言:
体育课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要参与的一门公共课程,其在塑造学生身体形态、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效果。習近平主席曾经多次强调,“以德树人”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即我国不仅要求大学生群体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要在思想层面保持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仅指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和途径。
1、“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德育目标的设定
1.1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一直都是大学思政教育的基本任务,而从体育课程的角度来看,依托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则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体育事业是我国近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不仅是我国经济物质水平提高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纵贯我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着鲜明的体育历史印记,这些印记象征着我国的体育精神,象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事业自身也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文化,而这些体育文化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造成刺激,同时更能够带来一定的本体感受。由此可见,体育课程与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相互融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且体育课程自然的优势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1.2 塑造学生的拼搏精神
拼搏精神是社会生存对于我国公民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且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塑造学生拼搏精神方面,没有任何一类课程可以与体育课程相提并论。现代体育本身就强调竞技精神、拼搏精神,无论何种体育项目都可以融入竞技色彩。以常见的中长跑项目为例,通过中长跑训练,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耐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拼搏精神、顽强不息精神。在跑步的过程中,学生先后经历了起跑后的轻松、跑步中后期的困难和跑步完成后的舒缓。中长跑并非易事,学生不仅要克服身体上的疲劳感,更要不断与自己的心理进行斗争,坚持下来的学生往往更加具有拼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此外,体育课程还有利于改善学生自身对待生活与学习的态度,可以让学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和生活中的困难。
1.3 培养学生的规则规范精神和正当竞争意识
体育课程自身具有特定的课程规则,这种课程规则是组织纪律的一种表现,其本质上也可以属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体现形式。每一种体育项目都具有明确的规则和要求,而遵循规则,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参与体育项目则是开展体育竞赛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的过程中,体育规则就像一堵无形之中的墙,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学生,约束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动作不该做,什么动作可以做。通过长期的体育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下要遵循相应的规则,而反馈到社会上就是自觉遵循社会规则。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组织竞赛活动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在体育竞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由此可见,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竞争的前提条件就是“规则”,学生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之下,通过正当手段来相互进行竞争,这是一种“平等”的机会与条件,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是公平、公正的。
1.4 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
大学体育课程中所组织的体育竞赛主要以团队竞赛项目为主,而参与此类竞赛项目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团队精神更是团队胜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集体性的竞赛项目,学生自身的团队意识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合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客观分析团队与成功之间的必然联系性。而当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之后,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社会中的法宝和诀窍。
2、体育课程德育教学策略分析
2.1 提高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师是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自身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的具体开展效果。体育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课程思政”理念的基本要求和执行方式,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逐步提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首先,体育教师需要分析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追求体育课程内在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充分融合。其次,体育教师应当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将动作指导与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最后,学校方面需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通过组织讲座、观摩学习、外派学习等形式逐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2.2 从理论教学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
体育课程的理论素材中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不仅包含了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内容,同时也可以用于开展德育教育。例如:爱国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体育理论素材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则相对较为丰富,如丁海峰、中国女排、中国女足等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素材。这些内容不仅是中国体育历史的缩影和写照,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的体育精神,其对于塑造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构建民族自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重视教学实践
思政教育要始终从实践出发,并以实践结尾。若仅仅将思政教育局限在理论层面,则显然无法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基本要求,且学生对于传统的“说教”自身就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只要通过实践的方式,为学生带来真实感受,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体育课程自身的实践性较强,这不仅是可体育课程的特色,更是体育课程的优势,同时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亲身体验的契机。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更能够了解到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艰辛与付出,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提高。此外,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弥补其他课程实践性不足的缺陷,这对于构建全面、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而言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4 构建以德育教育为主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成为推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力助手,让学生从被动通过体育课程参与体育锻炼转变为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若能够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当中,则可以进一步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教育的良好局面。这样一来,学生自身可以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更加积极的学习德育教育内容,并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感悟德育教育的真谛,最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
3、结语
综合来看,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开展德育教育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高校及体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价值,从实践出发,强化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宁, 都希.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67).
[2]夏肖林.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J]. 作家天地, 2019(22).
[3]游柱然, 陈均土. 论优秀传统德育文化的课程思政价值[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10):1-6.
[4]张铨洲, 第天骄.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及引导策略[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69-72.
[5]徐飞跃. 高校课程思政“六进”行动策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