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工笔画教学有效即要让学生掌握工笔画技法。从中掌握文房四宝与国画颜料的运用,融合诗、书、画、印知识,结合当代艺术、本土文化等精髓,谋求工笔画的传承与发展。开设中国书画工笔花鸟教学的环节包括:知识脉络,白描、勾线、过稿,染墨色,着色,作品装裱等一些列的知识。作品类型分:宣纸、扇面、卡纸等。画面内容不拘一格:从花鸟到山水花鸟、到本土文化,本地特色,科创未来。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熟识工笔画,精通工笔绘画技法,了解工笔画的工序,能临习古法,能工笔创新,与时俱进。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课堂;有效性
一、背景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萌芽,发展到唐朝时成为独立的画种。于五代时期进入了成熟期,而宋代又是一个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明、清时期至今仍不断发展。从工笔花鸟画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与中国共同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产物。在美术教学中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国工笔画这一优秀的非遗瑰宝,使其不断发展创新,是高中美术教学的责任与担当。
基于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文件的精神和要求,2016年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以岭南文化艺术为重点,鼓励中小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设地方课程。基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教學要求,坚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工作,在高中美术课程上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以中国工笔绘画技法、岭南艺术、“没骨”技法等为研究基础,实践探究构建“中国花鸟画”高中特色课程体系,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有机统整,通过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形成特色课程体系。以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为中国工笔花鸟艺术培育新一代人才。
中国工笔画教学有效即要让学生掌握工笔画技法。从中掌握文房四宝与国画颜料的运用,融合诗、书、画、印知识,结合当代艺术、本土文化等精髓,谋求工笔画的传承与发展。开设中国书画工笔花鸟教学的环节包括:知识脉络,白描、勾线、过稿,染墨色,着色,作品装裱等一些列的知识。作品类型分:宣纸、扇面、卡纸等。画面内容不拘一格:从花鸟到山水花鸟、到本土文化,本地特色,科创未来。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熟识工笔画,精通工笔绘画技法,了解工笔画的工序,能临习古法,能工笔创新,与时俱进。
二、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一)工笔教学提升艺术修养
中国工笔画是中国国粹,它与很多传承至今的传统艺术、民间工艺关系紧密,通过开设课程研习,让学生掌握工笔绘画技法,提升艺术素养。以美育为契机,为学校五育并举添砖加瓦,并在教学中打造“一校一品”,推广特色课程建设。这是个从美术教学到学校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艺术辐射,通过传统艺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通过生活熏陶自幼潜移默化,对中国艺术瑰宝---中国画有艺术情怀,具有人文环境。高中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学习中国工笔画,从点入手,以点带面,掌握工笔绘画技术,提升艺术高度。
(二)工笔画有效的技能教学
在高中开设工笔花鸟画课程,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工笔画的绘制工序创新点在与,一是工具运用上从受限到不限。运笔上不限笔的质地,也不限支数,为了达到“快、准、齐“的效果,有的局部二至三支笔同时开工、纸张的运用也是不断尝试,有生宣、熟宣、半生熟宣等,有的为了效果,生熟结合,黏贴装裱在一起形成一幅作品,也有的作品背景为了肌理效果,夹杂了一些综合材料,例如棉线、麻布、纸巾等,不断探索用料的边界,为工笔画发展提供可能。二是从技法上的运用,简化以往的三晕九染。花鸟画技法教学上一方面继承了古法传统的双勾填彩及“以色晕染”,用色浓重艳丽,作品大胆醒目。另一方面又把工笔画技法强调的工整精细的”罩染法““勾填法”和 “落墨法”融合在一起。使得画面极具 “用墨色如兼五彩”的表现技法,有墨有色,画面生机天趣,参杂”没骨“与”重彩“技法,作品呈现不枸一格。加上运笔白描勾线时独创的运用“双勾”“”双笔“,更好的发展了传统的“勾花点叶”技法,如此奇绝天趣的用笔,使学生的花鸟画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上色时把传统的技艺与”没骨“技法结合运用,也是对“兼工带写”工笔技法更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同时运用”重彩“的颜色达到画面富丽堂皇的效果。画面中的物体与素描中的明暗及透视法融合在一起,立体感更强,光影对比鲜明,使得画面色泽亮丽。如此仿古不局于古,仿宋但不局限宋,把广东岭南画派、没骨画法推广、不断实践,创新,融合,形成了工笔画的新样式,使得工笔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开创学生的创作热情,研究探索精神。
(三)工笔教学培养创新性
中国画自“文人画”时期就开始强调绘画要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绝艺完美布局于一幅作品。强调“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恰到好处,甚至是“得意忘形”、“象外传神”表达的至高境界。为了更好的达到这样的画面,从用具上的创新,不同纸张的尝试,不同效果的体现融合,给了工笔画更广阔的天地。技法上的全面融合,工笔写意结合,没骨、重彩技法的运用,颜料的不限制等,使得工笔画解脱了以往的束缚,把绘制与装裱结合,使得学生有成品意识。每一件作品都是佳作,进行校园展览,展演,让学生不断推广工笔艺术。达到传承的最大化效益。这也使得教学不限于课堂,形成一个“制作——装裱——展演”的完整教学体系。
三、工笔花鸟教学的意义
中国书画乃中国之绝艺,传承与创新发展之梯度,通过工笔画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传统艺术,不断提升艺术品味,培育工笔画的审美观念,以美育带德育;认识中国画的文明成果,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信念;在中国画教学实践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工笔画的领域,让中国工笔画能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飞《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中国书店出版社 2018年1月
[2]高茜《工笔新经典》 广西美术出版蛇2020年9月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课堂;有效性
一、背景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萌芽,发展到唐朝时成为独立的画种。于五代时期进入了成熟期,而宋代又是一个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明、清时期至今仍不断发展。从工笔花鸟画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与中国共同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产物。在美术教学中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国工笔画这一优秀的非遗瑰宝,使其不断发展创新,是高中美术教学的责任与担当。
基于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文件的精神和要求,2016年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以岭南文化艺术为重点,鼓励中小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设地方课程。基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教學要求,坚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工作,在高中美术课程上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以中国工笔绘画技法、岭南艺术、“没骨”技法等为研究基础,实践探究构建“中国花鸟画”高中特色课程体系,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有机统整,通过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形成特色课程体系。以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为中国工笔花鸟艺术培育新一代人才。
中国工笔画教学有效即要让学生掌握工笔画技法。从中掌握文房四宝与国画颜料的运用,融合诗、书、画、印知识,结合当代艺术、本土文化等精髓,谋求工笔画的传承与发展。开设中国书画工笔花鸟教学的环节包括:知识脉络,白描、勾线、过稿,染墨色,着色,作品装裱等一些列的知识。作品类型分:宣纸、扇面、卡纸等。画面内容不拘一格:从花鸟到山水花鸟、到本土文化,本地特色,科创未来。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熟识工笔画,精通工笔绘画技法,了解工笔画的工序,能临习古法,能工笔创新,与时俱进。
二、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一)工笔教学提升艺术修养
中国工笔画是中国国粹,它与很多传承至今的传统艺术、民间工艺关系紧密,通过开设课程研习,让学生掌握工笔绘画技法,提升艺术素养。以美育为契机,为学校五育并举添砖加瓦,并在教学中打造“一校一品”,推广特色课程建设。这是个从美术教学到学校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艺术辐射,通过传统艺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通过生活熏陶自幼潜移默化,对中国艺术瑰宝---中国画有艺术情怀,具有人文环境。高中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学习中国工笔画,从点入手,以点带面,掌握工笔绘画技术,提升艺术高度。
(二)工笔画有效的技能教学
在高中开设工笔花鸟画课程,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工笔画的绘制工序创新点在与,一是工具运用上从受限到不限。运笔上不限笔的质地,也不限支数,为了达到“快、准、齐“的效果,有的局部二至三支笔同时开工、纸张的运用也是不断尝试,有生宣、熟宣、半生熟宣等,有的为了效果,生熟结合,黏贴装裱在一起形成一幅作品,也有的作品背景为了肌理效果,夹杂了一些综合材料,例如棉线、麻布、纸巾等,不断探索用料的边界,为工笔画发展提供可能。二是从技法上的运用,简化以往的三晕九染。花鸟画技法教学上一方面继承了古法传统的双勾填彩及“以色晕染”,用色浓重艳丽,作品大胆醒目。另一方面又把工笔画技法强调的工整精细的”罩染法““勾填法”和 “落墨法”融合在一起。使得画面极具 “用墨色如兼五彩”的表现技法,有墨有色,画面生机天趣,参杂”没骨“与”重彩“技法,作品呈现不枸一格。加上运笔白描勾线时独创的运用“双勾”“”双笔“,更好的发展了传统的“勾花点叶”技法,如此奇绝天趣的用笔,使学生的花鸟画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上色时把传统的技艺与”没骨“技法结合运用,也是对“兼工带写”工笔技法更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同时运用”重彩“的颜色达到画面富丽堂皇的效果。画面中的物体与素描中的明暗及透视法融合在一起,立体感更强,光影对比鲜明,使得画面色泽亮丽。如此仿古不局于古,仿宋但不局限宋,把广东岭南画派、没骨画法推广、不断实践,创新,融合,形成了工笔画的新样式,使得工笔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开创学生的创作热情,研究探索精神。
(三)工笔教学培养创新性
中国画自“文人画”时期就开始强调绘画要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绝艺完美布局于一幅作品。强调“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恰到好处,甚至是“得意忘形”、“象外传神”表达的至高境界。为了更好的达到这样的画面,从用具上的创新,不同纸张的尝试,不同效果的体现融合,给了工笔画更广阔的天地。技法上的全面融合,工笔写意结合,没骨、重彩技法的运用,颜料的不限制等,使得工笔画解脱了以往的束缚,把绘制与装裱结合,使得学生有成品意识。每一件作品都是佳作,进行校园展览,展演,让学生不断推广工笔艺术。达到传承的最大化效益。这也使得教学不限于课堂,形成一个“制作——装裱——展演”的完整教学体系。
三、工笔花鸟教学的意义
中国书画乃中国之绝艺,传承与创新发展之梯度,通过工笔画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传统艺术,不断提升艺术品味,培育工笔画的审美观念,以美育带德育;认识中国画的文明成果,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信念;在中国画教学实践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工笔画的领域,让中国工笔画能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飞《正统工笔花鸟技法入门》中国书店出版社 2018年1月
[2]高茜《工笔新经典》 广西美术出版蛇2020年9月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