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98年,杰米·戴蒙与桑迪·韦尔经过16年的努力奋斗终于站在了华尔街之巅。但戴蒙并没有欣赏多久顶巅的风景,到年底,那确定了他职业生涯的合作关系就要面临终止了。
旅行者集团的计划小组定期会在阿蒙克召开会议。1997年12月的会议主题是地道的韦尔式:“我们接下来收购什么?”企划主管迈克·卡彭特主持计划小组讨论了许多可能进行合并的公司,包括美国运通、高盛、J.P.摩根、美林等。突然,有人提出花旗公司,引来一片质疑。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不是一路的——花旗的规模太大,实力太强了。
戴蒙还记得他曾经的那个想法“所有收购之母”。从概念上来讲,与花旗公司合并将会是最有意义的。花旗在从信用卡到支票账户的几乎所有现存的银行产品上都是全球领先者。旅行者集团在除银行服务以外的金融产品上拥有巨大的优势,包括旅行者的保险业务,所罗门美邦的证券经纪和投资银行业务,以及普莱莫瑞卡的财务咨询业务。
然而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韦尔与戴蒙作为交易缔造者享有卓越的声誉,而金融服务公司之最的“蒂芬妮”花旗公司要远远高于他们。相比之下旅行者集团就是交易家的混合物,是多个部分的集合。虽然与花旗并购的交易会形成有意义的业务互补,但对贵族般深受尊敬的花旗公司CEO约翰·里德(John Reed)来说几乎找不到什么理由要把至高的职位在一次并购中让与韦尔。而很难相信韦尔还会接受作为领导者以外的职位。
但在数据上,韦尔注意到旅行者集团的市值比花旗公司差不了多少。或许旅行者集团这一品牌名称不如全球银行花旗公司,但十年来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而使旅行者集团的价值达到如此的高度,使其完全可能进行与花旗的并购交易。
约翰·里德在商业银行界出类拔萃。他被认为是他那个年代最有远见的银行家。他先于他的同行们看到了技术的力量,通过ATM业务以及运用数据库搜索现有的与潜在的客户获得了新的业务机会,进一步推动了花旗公司的发展。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气质的银行家,坐拥世界上最受尊崇的公司之一,公司在1997年收益达216亿美元,净收益36亿美元。
里德也拥有这个行业的专业特点,喜欢隐匿在他的办公室里与他的员工通过备忘录进行交流。在这一点上,桑迪·韦尔正好与他相反。韦尔始终都是一个显得很友好的人。韦尔最喜欢的是走到第一线与他的员工们在一起。“里德不喜欢他的员工,”一个多年的老同事说,“给他一块白板,一间他不必与员工交流的办公室,他会讲上好几个小时。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他确实想与你沟通,他会每天都来向你证明他比你聪明。”
然而里德很聪明,事实上他足够的聪明,而能够意识到在金融服务业到处进行着快速的联合,他也不得不保持开放的思维来面对任一个与所有的关于如何保持公司竞争优势的构想。他意识到他与公司前任CEO华尔特·芮斯顿(Walter Wriston)在这家银行巨头内部建立的官僚主义正使整个公司陷入窒息。公司需要一剂兴奋剂使它达到平衡。尽管公司具有巨大的规模与极好的声誉,却仍然不时产生巨大的失误。比如在十年前,却就由于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而受到了一次其历史上最严重的损失。媒体曾报道里德刚刚联系过美国运通的哈维·戈卢布(Harvey Golub)有关花旗与美国运通的合并事宜,尽管讨论失败,但这件事显示了花旗进行收购的可能性,这使韦尔受到了鼓舞。1997年12月,韦尔给里德打电话建议两人见面谈谈,里德提出将在2月2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由顶尖CEO参加的工商大会见面。
里德并不十分清楚见面的原因。当他在晚上9点钟敲响了韦尔酒店的房门,他还在想韦尔可能要他在某次慈善晚宴上花2.5万美元买一张桌子,或者诸如此类的事情。而韦尔已经准备好了他的鼓动宣传。里德刚刚进门,韦尔就开始说明他们两家市值相互匹敌公司进行合并的远见卓识,指出两家公司的联合将会强大地坐拥整个金融界。韦尔提议两人可以分享CEO领导职位,两家公司平分董事会席位。
里德并没有立即表示拒绝。第二天上午七点,韦尔打电话给戴蒙。莫尼卡·兰利在他的书中详述了他们的谈话。“你不会相信!”韦尔说,“这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合并!”虽然戴蒙并不知道韦尔与里德的会面,但他仍然清楚他的老板韦尔在说什么。“所有收购之母?”戴蒙问。“是啊,所有交易的赢家。”桑迪回答。
戴蒙震惊了。这是他们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所谈论的梦想。从他们在巴尔的摩时的无名小卒——事实上,是从1985年在西格拉姆大厦的那些低迷的日子——他们终于还是实现了这一宏愿,到达了他们行业中的最高峰。所有收购之母不再只是闲扯间的一句遭人非议的玩笑话。
进一步考虑之后,里德觉得合并的想法让他很感兴趣,于是建议韦尔与花旗公司副主席保罗·柯林斯(Paul Collins)继续会谈,时间定在3月2日。到这个阶段,韦尔鉴于合并的重要性,只带了戴蒙与公司企划主管迈克·卡彭特进入会谈,这两人在3月5日聚集到韦尔的家里,继续商讨如何将这次合并付诸实施。接下来的几天里,戴蒙一人回答了柯林斯关于这次交易的大部分财务问题。
两家公司的合并小组约定3月20日至21日,里德一从海外旅行回来就在阿蒙克举行会谈。然而在此之前,韦尔请里德在19号晚上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如果说韦尔扼杀他的门徒戴蒙的抱负就像投下的一枚枚炸弹,那么在共进晚餐时,韦尔秘密地投下了遏制他门徒的抱负的第一枚炸弹。
韦尔后来写道,他注意到里德很喜欢戴蒙,便告诉里德不要把戴蒙看成合并后公司最终的CEO。“不要为了得到杰米这个接班人而进行这桩合并,”韦尔说,“你必须为自己看,有些问题是你不了解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继续谈论,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计划已经开始了。(詹姆斯·罗宾逊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委任彼得·科恩来除掉了桑迪·韦尔。韦尔如果让那种事情再上演一次可真是该死了。这一次,他不会再在“成功之后出局”了。)
接下来的两天,双方团队详细地讨论了对于合并的概念框架,包括将新公司命名为花旗集团,以及确定了三个大的业务部门: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部、消费业务部和资产管理业务部。戴蒙合理地设想到他会被任命去负责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部。这是跟在所罗门美邦他与莫恩联合管理的那份同样的工作。
鉴于他在旅行者集团董事会的任职及其在几年里旅行者所接管的公司,他所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他不会进入花旗集团董事会的可能性。这是韦尔投下的第二枚炸弹。在三月中旬,韦尔与戴蒙在韦尔家讨论合并的细节。这时韦尔转向他多年的老副官说,“杰米,你将不能够进入新公司的董事会。”
这句话标志着曾经比大多数的父子更为紧密的关系最终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决裂。即使两人又为此陷入了争吵,但这次再也不是以前的那种争吵了。韦尔告诉戴蒙他永远都不会成为花旗集团的CEO。即使其包含了更多隐含的意思,但这就是结局。如果是在童话故事里,戴蒙会接替他的导师韦尔,引领花旗集团取得更大的辉煌。那么,杰米·戴蒙就不会去领导花旗唯一一家强大的竞争者,十年后花旗集团就不会濒临绝境。换句话说,美国银行未来的发展就会是另一个样子。如果桑迪·韦尔满足了戴蒙的热切期望,使戴蒙确信他会成为韦尔的接替者,那么历史将要进行大幅度的改写。然而韦尔还不准备跳出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去思考。他生活在现在,戴蒙是他的部下,他对认为他们两人是平等的想法感到深恶痛绝。如果董事会已经有一位跟他平起平坐的约翰·里德,那么韦尔就不需要一名部下了。
戴蒙对此瞠目结舌。“桑迪,我跟你一起奋斗了15年来建造这个公司,请你不要这样对我。”戴蒙气急败坏地说。韦尔便开始罗列出不大能说得过去的理由来向他解释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既成事实的东西,最终却成为了不可能。韦尔说,他已经与里德达成协议,规定除了韦尔和里德之外没有其他内部人员加入新公司的董事会。戴蒙并不买账,说可以安排另一名像保罗·柯林斯这样的花旗管理者跟他一起进入董事会。韦尔又以鲍勃·利普作为理由来反驳,如果只是任命了戴蒙而没有任命利普,那么他会怎么想。“桑迪,去问问鲍勃吧,”戴蒙回答,“鲍勃会告诉你让我加入董事会。”
戴蒙说,除此之外还有尊严的问题。人们已经沸沸扬扬地议论戴蒙会成为新公司总裁的事情。戴蒙说如果他真的担任总裁一职,他会成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里唯一一名没有进入董事会的总裁。也就是说,这是一件尴尬而又说不过去的事情。但是韦尔语意坚决,“我们已经决定了。”戴蒙再也无法忍受,就离开了韦尔的家。
戴蒙承受了巨大的震惊与悲痛,他后来对他一个朋友说,“天啊!我帮助建造了旅行者集团。”虽然戴蒙因为所受到的不公而感到沮丧,其实他没能领会韦尔所说的话中更大的含义。桑迪·韦尔已经开始着手废除美国公司史上时间最长、知名度最广,也是得到了最广泛认可的继任计划。
更多内容请见《最后的胜者》原著
[作者简介]
达夫·麦克唐纳
著名作家,《纽约》杂志特约编辑。曾在《名利场》、《GQ》、《连线》和《时代》等知名杂志发表诸多文章,频频出现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和福克斯新闻频道。
旅行者集团的计划小组定期会在阿蒙克召开会议。1997年12月的会议主题是地道的韦尔式:“我们接下来收购什么?”企划主管迈克·卡彭特主持计划小组讨论了许多可能进行合并的公司,包括美国运通、高盛、J.P.摩根、美林等。突然,有人提出花旗公司,引来一片质疑。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不是一路的——花旗的规模太大,实力太强了。
戴蒙还记得他曾经的那个想法“所有收购之母”。从概念上来讲,与花旗公司合并将会是最有意义的。花旗在从信用卡到支票账户的几乎所有现存的银行产品上都是全球领先者。旅行者集团在除银行服务以外的金融产品上拥有巨大的优势,包括旅行者的保险业务,所罗门美邦的证券经纪和投资银行业务,以及普莱莫瑞卡的财务咨询业务。
然而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韦尔与戴蒙作为交易缔造者享有卓越的声誉,而金融服务公司之最的“蒂芬妮”花旗公司要远远高于他们。相比之下旅行者集团就是交易家的混合物,是多个部分的集合。虽然与花旗并购的交易会形成有意义的业务互补,但对贵族般深受尊敬的花旗公司CEO约翰·里德(John Reed)来说几乎找不到什么理由要把至高的职位在一次并购中让与韦尔。而很难相信韦尔还会接受作为领导者以外的职位。
但在数据上,韦尔注意到旅行者集团的市值比花旗公司差不了多少。或许旅行者集团这一品牌名称不如全球银行花旗公司,但十年来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而使旅行者集团的价值达到如此的高度,使其完全可能进行与花旗的并购交易。
约翰·里德在商业银行界出类拔萃。他被认为是他那个年代最有远见的银行家。他先于他的同行们看到了技术的力量,通过ATM业务以及运用数据库搜索现有的与潜在的客户获得了新的业务机会,进一步推动了花旗公司的发展。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气质的银行家,坐拥世界上最受尊崇的公司之一,公司在1997年收益达216亿美元,净收益36亿美元。
里德也拥有这个行业的专业特点,喜欢隐匿在他的办公室里与他的员工通过备忘录进行交流。在这一点上,桑迪·韦尔正好与他相反。韦尔始终都是一个显得很友好的人。韦尔最喜欢的是走到第一线与他的员工们在一起。“里德不喜欢他的员工,”一个多年的老同事说,“给他一块白板,一间他不必与员工交流的办公室,他会讲上好几个小时。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他确实想与你沟通,他会每天都来向你证明他比你聪明。”
然而里德很聪明,事实上他足够的聪明,而能够意识到在金融服务业到处进行着快速的联合,他也不得不保持开放的思维来面对任一个与所有的关于如何保持公司竞争优势的构想。他意识到他与公司前任CEO华尔特·芮斯顿(Walter Wriston)在这家银行巨头内部建立的官僚主义正使整个公司陷入窒息。公司需要一剂兴奋剂使它达到平衡。尽管公司具有巨大的规模与极好的声誉,却仍然不时产生巨大的失误。比如在十年前,却就由于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而受到了一次其历史上最严重的损失。媒体曾报道里德刚刚联系过美国运通的哈维·戈卢布(Harvey Golub)有关花旗与美国运通的合并事宜,尽管讨论失败,但这件事显示了花旗进行收购的可能性,这使韦尔受到了鼓舞。1997年12月,韦尔给里德打电话建议两人见面谈谈,里德提出将在2月2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由顶尖CEO参加的工商大会见面。
里德并不十分清楚见面的原因。当他在晚上9点钟敲响了韦尔酒店的房门,他还在想韦尔可能要他在某次慈善晚宴上花2.5万美元买一张桌子,或者诸如此类的事情。而韦尔已经准备好了他的鼓动宣传。里德刚刚进门,韦尔就开始说明他们两家市值相互匹敌公司进行合并的远见卓识,指出两家公司的联合将会强大地坐拥整个金融界。韦尔提议两人可以分享CEO领导职位,两家公司平分董事会席位。
里德并没有立即表示拒绝。第二天上午七点,韦尔打电话给戴蒙。莫尼卡·兰利在他的书中详述了他们的谈话。“你不会相信!”韦尔说,“这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合并!”虽然戴蒙并不知道韦尔与里德的会面,但他仍然清楚他的老板韦尔在说什么。“所有收购之母?”戴蒙问。“是啊,所有交易的赢家。”桑迪回答。
戴蒙震惊了。这是他们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所谈论的梦想。从他们在巴尔的摩时的无名小卒——事实上,是从1985年在西格拉姆大厦的那些低迷的日子——他们终于还是实现了这一宏愿,到达了他们行业中的最高峰。所有收购之母不再只是闲扯间的一句遭人非议的玩笑话。
进一步考虑之后,里德觉得合并的想法让他很感兴趣,于是建议韦尔与花旗公司副主席保罗·柯林斯(Paul Collins)继续会谈,时间定在3月2日。到这个阶段,韦尔鉴于合并的重要性,只带了戴蒙与公司企划主管迈克·卡彭特进入会谈,这两人在3月5日聚集到韦尔的家里,继续商讨如何将这次合并付诸实施。接下来的几天里,戴蒙一人回答了柯林斯关于这次交易的大部分财务问题。
两家公司的合并小组约定3月20日至21日,里德一从海外旅行回来就在阿蒙克举行会谈。然而在此之前,韦尔请里德在19号晚上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如果说韦尔扼杀他的门徒戴蒙的抱负就像投下的一枚枚炸弹,那么在共进晚餐时,韦尔秘密地投下了遏制他门徒的抱负的第一枚炸弹。
韦尔后来写道,他注意到里德很喜欢戴蒙,便告诉里德不要把戴蒙看成合并后公司最终的CEO。“不要为了得到杰米这个接班人而进行这桩合并,”韦尔说,“你必须为自己看,有些问题是你不了解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继续谈论,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计划已经开始了。(詹姆斯·罗宾逊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委任彼得·科恩来除掉了桑迪·韦尔。韦尔如果让那种事情再上演一次可真是该死了。这一次,他不会再在“成功之后出局”了。)
接下来的两天,双方团队详细地讨论了对于合并的概念框架,包括将新公司命名为花旗集团,以及确定了三个大的业务部门: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部、消费业务部和资产管理业务部。戴蒙合理地设想到他会被任命去负责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部。这是跟在所罗门美邦他与莫恩联合管理的那份同样的工作。
鉴于他在旅行者集团董事会的任职及其在几年里旅行者所接管的公司,他所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他不会进入花旗集团董事会的可能性。这是韦尔投下的第二枚炸弹。在三月中旬,韦尔与戴蒙在韦尔家讨论合并的细节。这时韦尔转向他多年的老副官说,“杰米,你将不能够进入新公司的董事会。”
这句话标志着曾经比大多数的父子更为紧密的关系最终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决裂。即使两人又为此陷入了争吵,但这次再也不是以前的那种争吵了。韦尔告诉戴蒙他永远都不会成为花旗集团的CEO。即使其包含了更多隐含的意思,但这就是结局。如果是在童话故事里,戴蒙会接替他的导师韦尔,引领花旗集团取得更大的辉煌。那么,杰米·戴蒙就不会去领导花旗唯一一家强大的竞争者,十年后花旗集团就不会濒临绝境。换句话说,美国银行未来的发展就会是另一个样子。如果桑迪·韦尔满足了戴蒙的热切期望,使戴蒙确信他会成为韦尔的接替者,那么历史将要进行大幅度的改写。然而韦尔还不准备跳出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去思考。他生活在现在,戴蒙是他的部下,他对认为他们两人是平等的想法感到深恶痛绝。如果董事会已经有一位跟他平起平坐的约翰·里德,那么韦尔就不需要一名部下了。
戴蒙对此瞠目结舌。“桑迪,我跟你一起奋斗了15年来建造这个公司,请你不要这样对我。”戴蒙气急败坏地说。韦尔便开始罗列出不大能说得过去的理由来向他解释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既成事实的东西,最终却成为了不可能。韦尔说,他已经与里德达成协议,规定除了韦尔和里德之外没有其他内部人员加入新公司的董事会。戴蒙并不买账,说可以安排另一名像保罗·柯林斯这样的花旗管理者跟他一起进入董事会。韦尔又以鲍勃·利普作为理由来反驳,如果只是任命了戴蒙而没有任命利普,那么他会怎么想。“桑迪,去问问鲍勃吧,”戴蒙回答,“鲍勃会告诉你让我加入董事会。”
戴蒙说,除此之外还有尊严的问题。人们已经沸沸扬扬地议论戴蒙会成为新公司总裁的事情。戴蒙说如果他真的担任总裁一职,他会成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里唯一一名没有进入董事会的总裁。也就是说,这是一件尴尬而又说不过去的事情。但是韦尔语意坚决,“我们已经决定了。”戴蒙再也无法忍受,就离开了韦尔的家。
戴蒙承受了巨大的震惊与悲痛,他后来对他一个朋友说,“天啊!我帮助建造了旅行者集团。”虽然戴蒙因为所受到的不公而感到沮丧,其实他没能领会韦尔所说的话中更大的含义。桑迪·韦尔已经开始着手废除美国公司史上时间最长、知名度最广,也是得到了最广泛认可的继任计划。
更多内容请见《最后的胜者》原著
[作者简介]
达夫·麦克唐纳
著名作家,《纽约》杂志特约编辑。曾在《名利场》、《GQ》、《连线》和《时代》等知名杂志发表诸多文章,频频出现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和福克斯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