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引导小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体会理解诗中的意境与哲理,这无论对他们学习,还是促进其情感、想像、记忆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感悟;积累;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学习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可让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呢?
一、了解背景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有感情地诵读一首古诗,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也就不同。如果对作品所处的时间段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主旨的理解就不会有较大的偏差,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有所依据了。在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后,还应了解诗人的生平,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理解古诗作品的内容,才能用最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和孟浩然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充满诗意的离别,是一种在愉快中分手,在向往中惜别的送别。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是在那繁华的季节,去那繁华的地方,一定很快乐,他自己很向往扬州,他一边送别,一边心也跟着飞翔,我们读起来,一定更灵动、愉悦、充满畅想。
二、引领诵读
古诗中贮存着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如果我们在读古诗时能把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从而激活自身的情思和联想,那就把握了神韵。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之所以把想像力摆在知识前面是为了阐述想像力比知识的涵盖面更广,辐射力更强。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诗文的意境,想像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诵读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触摸诗人的心灵,读出诗作的神韵,也可以运用自我的审美手段去再现诗作的神韵。例如孟郊的《游子吟》,我们诵读时脑海中应再现慈母缝衣的情景,我们看到了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地为将要出门的儿子缝着衣服的母亲,没有言语,没有眼泪,然而一片母爱的纯情流溢出来。这情,这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现,它拨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时再来读诗,情趣自然出来了。诵读还应注意每首诗中作者表露的情趣变化。
三、引领品读
古诗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看教科书的注释,查找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句的意思读懂,还要教会学生依托教科书,反复品味语言,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从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上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整合在一起。不同的感悟,就有不同的诵读;不同的诵读,就有不同的感悟。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内涵、节奏、韵味、美感。以读来检验学生对诗的言语的理解,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实践证明,古诗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引领学生对语言品味的导向。教师有目的的一次又一次地范读,可以让学生从中进一步悟出诗的意境。此外,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从文本出发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如,教学中把诗句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
四、背诵积累
古人读书从小就要背诵几百篇文章,这是古人几千年来学习汉语的经验。三国时代有一个董遇,他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做“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是古人信奉的读书法。杜甫有两句有名的诗,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自然写得出好诗文。这是古人信奉的作文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释文160篇(段),推荐70篇。从这里可以看出,读与背的重要性。那么,背诵古诗有哪些方法?
1.引领法。有些背下来的诗,突然想不起来,这时,教师或同学提示一下领头的字、词、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下来。
2.熟读成诵法。讓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朗读过程耳、脑、口、眼协调活动,琅琅出声地读,读多了,自然就背下来了。
3.提问法。教师根据各学段的学生特点以及诗的内容,用提问的方式,帮学生记忆。如,津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游园不值》,提问:写人、叙事的诗句是哪句?抒情的诗句是哪句?还有,背诵《春日》可提问:给诗人总体印象的句子是哪句?写诗人自己体会的句子是什么?
此外,还有插图再现法、归类背诵法等等。总之,指导背诵要结合本班实际,尽最大可能当堂指导,当堂背诵。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记忆力旺盛的时期,学习一定数量的古诗,引导他们感受一点中华优秀文学遗产的精华,体会理解诗中的意境与哲理,这无论对小学生学习,还是促进其情感、想像、记忆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感悟;积累;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学习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可让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呢?
一、了解背景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有感情地诵读一首古诗,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也就不同。如果对作品所处的时间段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主旨的理解就不会有较大的偏差,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有所依据了。在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后,还应了解诗人的生平,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理解古诗作品的内容,才能用最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和孟浩然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充满诗意的离别,是一种在愉快中分手,在向往中惜别的送别。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是在那繁华的季节,去那繁华的地方,一定很快乐,他自己很向往扬州,他一边送别,一边心也跟着飞翔,我们读起来,一定更灵动、愉悦、充满畅想。
二、引领诵读
古诗中贮存着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如果我们在读古诗时能把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从而激活自身的情思和联想,那就把握了神韵。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之所以把想像力摆在知识前面是为了阐述想像力比知识的涵盖面更广,辐射力更强。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诗文的意境,想像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诵读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触摸诗人的心灵,读出诗作的神韵,也可以运用自我的审美手段去再现诗作的神韵。例如孟郊的《游子吟》,我们诵读时脑海中应再现慈母缝衣的情景,我们看到了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地为将要出门的儿子缝着衣服的母亲,没有言语,没有眼泪,然而一片母爱的纯情流溢出来。这情,这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现,它拨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时再来读诗,情趣自然出来了。诵读还应注意每首诗中作者表露的情趣变化。
三、引领品读
古诗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看教科书的注释,查找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句的意思读懂,还要教会学生依托教科书,反复品味语言,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从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上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整合在一起。不同的感悟,就有不同的诵读;不同的诵读,就有不同的感悟。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内涵、节奏、韵味、美感。以读来检验学生对诗的言语的理解,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实践证明,古诗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引领学生对语言品味的导向。教师有目的的一次又一次地范读,可以让学生从中进一步悟出诗的意境。此外,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从文本出发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如,教学中把诗句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
四、背诵积累
古人读书从小就要背诵几百篇文章,这是古人几千年来学习汉语的经验。三国时代有一个董遇,他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做“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是古人信奉的读书法。杜甫有两句有名的诗,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自然写得出好诗文。这是古人信奉的作文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释文160篇(段),推荐70篇。从这里可以看出,读与背的重要性。那么,背诵古诗有哪些方法?
1.引领法。有些背下来的诗,突然想不起来,这时,教师或同学提示一下领头的字、词、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下来。
2.熟读成诵法。讓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朗读过程耳、脑、口、眼协调活动,琅琅出声地读,读多了,自然就背下来了。
3.提问法。教师根据各学段的学生特点以及诗的内容,用提问的方式,帮学生记忆。如,津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游园不值》,提问:写人、叙事的诗句是哪句?抒情的诗句是哪句?还有,背诵《春日》可提问:给诗人总体印象的句子是哪句?写诗人自己体会的句子是什么?
此外,还有插图再现法、归类背诵法等等。总之,指导背诵要结合本班实际,尽最大可能当堂指导,当堂背诵。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记忆力旺盛的时期,学习一定数量的古诗,引导他们感受一点中华优秀文学遗产的精华,体会理解诗中的意境与哲理,这无论对小学生学习,还是促进其情感、想像、记忆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