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运用心理学原理及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大学新生因心理不适应所引发的问题,探究导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通过开展心理咨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业余活动等措施,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意识,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大学新生 心理适应性问题 心理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新生不但要适应日益加快的学习、生活节奏,同时也要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他们的身心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为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应明确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可行的应对方案,迫在眉睫,且势在必行。
研究概况
(1)研究背景
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09年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事件;2011年,“药家鑫撞人刺八刀”恶性案件。这些案件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放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加以重视,有可能渐渐发展为影响学校教育环境,干扰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故而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研究对象
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大学新生做起。从“基层”做起,可以较早发现新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引导其今后能够用积极健康的心理来面对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资料,研究国内有关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主要问题,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学科视野和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的支持。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为该研究提供有效数据和相关理论依据,获得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3)数据统计与整理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笔者研究设计了一份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设有25个问题,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问卷着重调查了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适应能力等方面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初步了解到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及其所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形式
(1)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
在问卷分析过程中,发现有48.33%的新生们反映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的学习模式相差较多。大学讲师的授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位老师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从老师教学方式到课后作业等学习模式的变化,使新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有23..33%的新生认为课程难度较大,以致学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对生活环境不适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分析问卷后发现,造成新生环境不适应的原因中:气候等自然因素差异占18.33%;饮食差异占6.67%;文化、习俗等社会环境因素占10%;住宿环境的变化13.33%,其他原因占5%。
在调查报告中,178名大学新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45%的新生不习惯自己一个人生活,但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但是,也有11.3%的新生表示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能独自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人际交往沟通困难
在问卷中发现,有58.33%的学生因人际交往而烦恼,经分析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不适应体现于两个方面:
1.不敢与人交往
28.33%的新生缺少自信心,主观地认为别人不愿意与自己成为朋友,怕被拒绝。
2.不擅与人交往
30%的新生缺乏交往技能,在与人交往中出现交往技能障碍。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大学新生,则会回避社交活动。
(4)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在问卷中发现,共有51.67%的新生认为理想与现实具有差别,而这种反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尽人意的现实生活条件与理想中的大学殿堂构成强烈的反差。
2.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与理想中富有情趣的大学生活构成强烈的反差。
3.屡受挫折的现实自我与想象中的理想自我构成强烈的反差。
大学新生心理不适应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
(1)加强新生学前教育,帮助新生适应环境
学前教育是使新生适应学校环境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可以减少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能够尽快地投入到大学生涯。学前教育旨在使新生能够在短时期内了解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帮助其正确了解大学生活。同时,这一阶段也是新生们互相认识,结交新朋友,建立友谊的良好时期。
(2)辅助新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高等学校不仅是传授新生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新生综合素质的学堂。通过调查发现,66.7%的新生均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教育新生树立人生目标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正确的人生目标的养成,能够促使新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修养。
(3)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
以往届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适应性问题为研究材料,开展一系列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调查中,对于“大学生活你觉得需要哪方面的指导”有23.33%的学生选择为“现阶段的心态”;同时在“人际交往”问题中,有77.78%的学生存在问题。因此设立心理咨询办公室,定期进行心理辅导。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4)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建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圍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独有文化形态,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释放和转移某些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衡。
结束语
高校应针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这一现象,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这样才能使大学新生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新生 心理适应性问题 心理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新生不但要适应日益加快的学习、生活节奏,同时也要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他们的身心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为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应明确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可行的应对方案,迫在眉睫,且势在必行。
研究概况
(1)研究背景
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09年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事件;2011年,“药家鑫撞人刺八刀”恶性案件。这些案件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放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加以重视,有可能渐渐发展为影响学校教育环境,干扰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故而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研究对象
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大学新生做起。从“基层”做起,可以较早发现新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引导其今后能够用积极健康的心理来面对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资料,研究国内有关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主要问题,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学科视野和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的支持。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为该研究提供有效数据和相关理论依据,获得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3)数据统计与整理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笔者研究设计了一份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设有25个问题,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问卷着重调查了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适应能力等方面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初步了解到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及其所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形式
(1)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
在问卷分析过程中,发现有48.33%的新生们反映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的学习模式相差较多。大学讲师的授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位老师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从老师教学方式到课后作业等学习模式的变化,使新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有23..33%的新生认为课程难度较大,以致学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对生活环境不适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分析问卷后发现,造成新生环境不适应的原因中:气候等自然因素差异占18.33%;饮食差异占6.67%;文化、习俗等社会环境因素占10%;住宿环境的变化13.33%,其他原因占5%。
在调查报告中,178名大学新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45%的新生不习惯自己一个人生活,但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但是,也有11.3%的新生表示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能独自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人际交往沟通困难
在问卷中发现,有58.33%的学生因人际交往而烦恼,经分析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不适应体现于两个方面:
1.不敢与人交往
28.33%的新生缺少自信心,主观地认为别人不愿意与自己成为朋友,怕被拒绝。
2.不擅与人交往
30%的新生缺乏交往技能,在与人交往中出现交往技能障碍。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大学新生,则会回避社交活动。
(4)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在问卷中发现,共有51.67%的新生认为理想与现实具有差别,而这种反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尽人意的现实生活条件与理想中的大学殿堂构成强烈的反差。
2.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与理想中富有情趣的大学生活构成强烈的反差。
3.屡受挫折的现实自我与想象中的理想自我构成强烈的反差。
大学新生心理不适应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
(1)加强新生学前教育,帮助新生适应环境
学前教育是使新生适应学校环境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可以减少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能够尽快地投入到大学生涯。学前教育旨在使新生能够在短时期内了解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帮助其正确了解大学生活。同时,这一阶段也是新生们互相认识,结交新朋友,建立友谊的良好时期。
(2)辅助新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高等学校不仅是传授新生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新生综合素质的学堂。通过调查发现,66.7%的新生均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教育新生树立人生目标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正确的人生目标的养成,能够促使新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修养。
(3)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
以往届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适应性问题为研究材料,开展一系列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调查中,对于“大学生活你觉得需要哪方面的指导”有23.33%的学生选择为“现阶段的心态”;同时在“人际交往”问题中,有77.78%的学生存在问题。因此设立心理咨询办公室,定期进行心理辅导。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4)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建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圍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独有文化形态,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释放和转移某些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衡。
结束语
高校应针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这一现象,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这样才能使大学新生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