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课题研究虽在许多学校提出,但由于学校教研管理者对于如何组织小课题研究?如何提高老师认识?如何促进教师研究积极性?等方面也缺乏策略,致使小课题研究“有名称,无内容”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策略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尋找到一些有效的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策略,供学校教研管理者和教师借鉴。
关键词:教研管理;小课题;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实践,由于受时间、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等的影响,做大课题显然不现实。于是,小课题研究便应运而生。
然而,小课题研究虽在许多学校提出,但由于学校教研管理者对于如何组织小课题研究?如何提高老师认识?如何促进教师研究积极性?等方面也缺乏策略,致使小课题研究“有名称,无内容”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策略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寻找到一些有效的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策略,供学校教研管理者和教师借鉴。
策略一:明价值,让老师获得小课题研究动力。许多教师把“小课题”与“规划课题”、“重点课题”混为一谈,认为这是学校里少数优秀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没有精力、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做研究。很多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隔离开来,没有为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同时认为这是两回事情,研究课题会分散教学精力,花了力气不一定能有研究成果,最后还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滑,会得不偿失。
其实,小课题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或者说是一种行动性研究。它是以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研究。它研究的重点在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策略二:低起点,让老师乐于小课题研究。一线老师做的小课题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研究,不一定非得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只要通过研究让自己原来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高效,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小课题研究应该有“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的意识,应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小课题逐一进行研究并有效解决。小课题要“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要“近”,就是要贴近自己的教学现实,不好高骛远;研究要“实”,就是要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研究要“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出真感受,最后能真正出一些成果。
策略三:定原则,让老师亲近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应遵循“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
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
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策略四:建机制,让小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学校要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研究实施流程作出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如我校的小课题研究规定: 选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一个学年。每年9月为小课题申报月,课题由教师单独申报或1---2人组成课题组(不超过3人)申报,参加“小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或教师,开学后两周内向学校教科处提交《小课题研究申报表》,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 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科处组织有关老师组成教学科研评审指导委员会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两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研究过程要与教学、听课、评课过程融合,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每年12月中旬,开展小课题中期研究进展汇报会,学校对小课题研究状况进行评估和检查指导。次年6月申报结题,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结题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结题后,学校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申报的课题及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编辑成册,并在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策略五:重总结,让小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效益。小课题研究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总结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或别人解决相同问题提供借鉴。总结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研究过程的再次梳理与提升,不总结可能很快就会忘记,总结出来可以作为经验让别人共享,还便于以后自己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和提升。
关键词:教研管理;小课题;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实践,由于受时间、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等的影响,做大课题显然不现实。于是,小课题研究便应运而生。
然而,小课题研究虽在许多学校提出,但由于学校教研管理者对于如何组织小课题研究?如何提高老师认识?如何促进教师研究积极性?等方面也缺乏策略,致使小课题研究“有名称,无内容”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策略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寻找到一些有效的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策略,供学校教研管理者和教师借鉴。
策略一:明价值,让老师获得小课题研究动力。许多教师把“小课题”与“规划课题”、“重点课题”混为一谈,认为这是学校里少数优秀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没有精力、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做研究。很多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隔离开来,没有为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同时认为这是两回事情,研究课题会分散教学精力,花了力气不一定能有研究成果,最后还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滑,会得不偿失。
其实,小课题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或者说是一种行动性研究。它是以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研究。它研究的重点在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策略二:低起点,让老师乐于小课题研究。一线老师做的小课题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研究,不一定非得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只要通过研究让自己原来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高效,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小课题研究应该有“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的意识,应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小课题逐一进行研究并有效解决。小课题要“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要“近”,就是要贴近自己的教学现实,不好高骛远;研究要“实”,就是要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研究要“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出真感受,最后能真正出一些成果。
策略三:定原则,让老师亲近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应遵循“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
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
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策略四:建机制,让小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学校要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研究实施流程作出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如我校的小课题研究规定: 选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一个学年。每年9月为小课题申报月,课题由教师单独申报或1---2人组成课题组(不超过3人)申报,参加“小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或教师,开学后两周内向学校教科处提交《小课题研究申报表》,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 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科处组织有关老师组成教学科研评审指导委员会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两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研究过程要与教学、听课、评课过程融合,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每年12月中旬,开展小课题中期研究进展汇报会,学校对小课题研究状况进行评估和检查指导。次年6月申报结题,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结题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结题后,学校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申报的课题及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编辑成册,并在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策略五:重总结,让小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效益。小课题研究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总结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或别人解决相同问题提供借鉴。总结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研究过程的再次梳理与提升,不总结可能很快就会忘记,总结出来可以作为经验让别人共享,还便于以后自己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