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次成功的“教学导入”,将开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本文从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以情相激、巧用“趣疑”、联系课堂内外等方面入手,对“如何用渗入了情感教学的‘教学导入’环节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这一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 教学导入 情感教学 期待视野
引言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是一堂语文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教学导入”能够“引人入胜”,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给语文教师明确了一个方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在这一精神的带领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导入”方式日渐丰富的今天,我们怎样将这二者紧密结合,利用好“教学导入”这一环节,达到唤起学生阅读期待视野的效果?笔者认为,“导入”环节虽小,却不可忽视情感教学的渗透。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次林老师曾说:“学生的认知源于情感,又归于情感。”只有在“教学导入”中重视情感教学的渗透,才能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冲动,进而唤起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期待”。
一、民主平等,营造情感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要唤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真诚、和谐是前提。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课前准备应从努力营造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开始。倘若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仅被动地接受某一权威结论或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那么学生内心的“审美体验”就会逐渐被忽略,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就丧失了应有的意义,课堂随即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怎么会对文本阅读充满期待?新课改下,“学生主体”被反复强调,基于这一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导入”环节就营造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课堂上尽可以用一些简短而带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你曾经有过这样奇特的经历吗?”“能不能仔细回想……”“你们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话语能够很快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前就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唤起对文本探索的兴趣和对收获成功的渴望。身处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解开思维的束缚,活跃思维,打开心门,对阅读充满期待。
二、以情相激,激发情感共鸣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根据这一要求,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这正肯定并强调了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之初就应找准情感基调,以情激励,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产生探究文本的激情。雷丽云老师(宁德一中)在讲授《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像她自己对学生讲的:“每一次阅读这篇课文,我总是心潮澎湃。”正是这种激动的心情,使这堂课的教学导入环节饱含深情,教师很好地将情感传递给了学生,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对文本的“期待”溢于言表,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不难发现,新课改下的诸多课文都是极富感染力和情感性的,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巧妙的“导入”,让学生对阅读充满期盼,带着期待进入阅读,显然可以收获更多审美体验。如《我遥望》一诗,学生对漫长的人生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初中生活,站在刚刚告别初中生活的现在,再次体会初中生活的欢笑和泪水,可以很好地引发他们的情感冲动,让学生“诗未读而兴已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一个能唤起学生阅读期待的“教学导入”,这就好比动笔写作,“以奇句夺目”,使对方“一见而惊”。
三、传递“趣疑”,唤起阅读冲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的教学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冲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笔者认为,在“教学导入”环节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除了教师以“情”传递,引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这一途径之外,在这一环节用“设疑”或“引趣”的方式,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魏书生老师在讲授《论语》时有这样一个经典导入:“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第一?”①学生因为好奇很快兴奋起来。激学生以“趣疑”,同样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宽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文中隐藏着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可以成为“教学导入”的好原料。以《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例,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些“原料”导入:“‘我’的这次远行遇到了哪些荒唐之事?”“苹果被抢时,司机却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呢”……十八岁的共同经历和面对荒诞时的好奇心理等因素都会使学生形成对作品的期待。
四、结合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一次成功的“教学导入”,犹如交响乐之序曲,引人入胜。笔者认为,任何一次成功的“教学导入”都不可能是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换言之,成功的教学导入应该是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的,即学生自身经验、素养、知识、心理等。超出学生自身经验、素养、知识、心理的教学导入,不能被学生接受;仅抓住课本内容而不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导入,则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导入”中,应注意通过内外结合渗透情感教学,达到唤起学生阅读期待视野的目的。
内外结合显然不仅指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更是课本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师通过构建课文相关信息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得到预先提示和沟通,唤起对文本和审美的要求和期望,正如姚斯所说的:“就像每个真实的经验一样,对一部先前一无所知的文学作品的首次文学经验,也要求一种先入之知,它是这种经验本身的一个成分;在这种先入之知的基础上,我们遇到任何新东西,都完全可以加以体验。”②在教学实际中,“内外结合”无疑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导入方法,如从“李清照的传奇一生”导入《声声慢》的教学,以“中外经典爱情故事列举”导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等,这些都强调学生的“先入之知”,让他们对随即而来的文本阅读产生情感冲动,使接下来的教学趣味盎然。
结语
卢梭说:“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从情感教学角度出发,巧妙地设计“教学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让学生不仅喜欢“你教的东西”,更期待“你教的东西”。用渗透情感的教学导入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注释:
①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6,6.
②姚斯.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5-12.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2]姚斯.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关键词: 教学导入 情感教学 期待视野
引言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是一堂语文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教学导入”能够“引人入胜”,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给语文教师明确了一个方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在这一精神的带领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导入”方式日渐丰富的今天,我们怎样将这二者紧密结合,利用好“教学导入”这一环节,达到唤起学生阅读期待视野的效果?笔者认为,“导入”环节虽小,却不可忽视情感教学的渗透。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次林老师曾说:“学生的认知源于情感,又归于情感。”只有在“教学导入”中重视情感教学的渗透,才能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冲动,进而唤起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期待”。
一、民主平等,营造情感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要唤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真诚、和谐是前提。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课前准备应从努力营造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开始。倘若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仅被动地接受某一权威结论或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那么学生内心的“审美体验”就会逐渐被忽略,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就丧失了应有的意义,课堂随即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怎么会对文本阅读充满期待?新课改下,“学生主体”被反复强调,基于这一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导入”环节就营造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课堂上尽可以用一些简短而带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你曾经有过这样奇特的经历吗?”“能不能仔细回想……”“你们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话语能够很快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前就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唤起对文本探索的兴趣和对收获成功的渴望。身处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解开思维的束缚,活跃思维,打开心门,对阅读充满期待。
二、以情相激,激发情感共鸣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根据这一要求,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这正肯定并强调了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之初就应找准情感基调,以情激励,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产生探究文本的激情。雷丽云老师(宁德一中)在讲授《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像她自己对学生讲的:“每一次阅读这篇课文,我总是心潮澎湃。”正是这种激动的心情,使这堂课的教学导入环节饱含深情,教师很好地将情感传递给了学生,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对文本的“期待”溢于言表,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不难发现,新课改下的诸多课文都是极富感染力和情感性的,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巧妙的“导入”,让学生对阅读充满期盼,带着期待进入阅读,显然可以收获更多审美体验。如《我遥望》一诗,学生对漫长的人生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初中生活,站在刚刚告别初中生活的现在,再次体会初中生活的欢笑和泪水,可以很好地引发他们的情感冲动,让学生“诗未读而兴已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一个能唤起学生阅读期待的“教学导入”,这就好比动笔写作,“以奇句夺目”,使对方“一见而惊”。
三、传递“趣疑”,唤起阅读冲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的教学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冲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笔者认为,在“教学导入”环节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除了教师以“情”传递,引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这一途径之外,在这一环节用“设疑”或“引趣”的方式,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魏书生老师在讲授《论语》时有这样一个经典导入:“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第一?”①学生因为好奇很快兴奋起来。激学生以“趣疑”,同样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宽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文中隐藏着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可以成为“教学导入”的好原料。以《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例,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些“原料”导入:“‘我’的这次远行遇到了哪些荒唐之事?”“苹果被抢时,司机却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呢”……十八岁的共同经历和面对荒诞时的好奇心理等因素都会使学生形成对作品的期待。
四、结合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一次成功的“教学导入”,犹如交响乐之序曲,引人入胜。笔者认为,任何一次成功的“教学导入”都不可能是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换言之,成功的教学导入应该是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的,即学生自身经验、素养、知识、心理等。超出学生自身经验、素养、知识、心理的教学导入,不能被学生接受;仅抓住课本内容而不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导入,则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导入”中,应注意通过内外结合渗透情感教学,达到唤起学生阅读期待视野的目的。
内外结合显然不仅指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更是课本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师通过构建课文相关信息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得到预先提示和沟通,唤起对文本和审美的要求和期望,正如姚斯所说的:“就像每个真实的经验一样,对一部先前一无所知的文学作品的首次文学经验,也要求一种先入之知,它是这种经验本身的一个成分;在这种先入之知的基础上,我们遇到任何新东西,都完全可以加以体验。”②在教学实际中,“内外结合”无疑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导入方法,如从“李清照的传奇一生”导入《声声慢》的教学,以“中外经典爱情故事列举”导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等,这些都强调学生的“先入之知”,让他们对随即而来的文本阅读产生情感冲动,使接下来的教学趣味盎然。
结语
卢梭说:“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从情感教学角度出发,巧妙地设计“教学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让学生不仅喜欢“你教的东西”,更期待“你教的东西”。用渗透情感的教学导入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注释:
①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6,6.
②姚斯.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5-12.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2]姚斯.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