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地理;课外活动;探讨
在地理教育系统中,地理课外活动是与课内教学相互渗透,各有侧重的子系统。从信息时代对人才需要,从当前教改的高度看,特别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地理课外活动就有其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
1 理论依据
1.1 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深化。
1.2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
1.3 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需要
教改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发展)转变,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而目前教学上存在读死书(死记硬背),集中思维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课外活动在实现这些转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2 实施的步骤
2.1 列出计划表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活动序列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加以总结,要找出成功原因及失败的地方。
2.2 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到2课时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到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2.3 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如在调查我县乡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参观余山天文台和地震站时要做好笔记,要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适得其反。
2.4 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成果检阅方法很多,可以请专家领导作专题报告或现场观摩指导;参与学生小论文竞赛评审(地震、环境等),学生课外活动作品进行展览(如少科站巡展)进行国土、国情知识演讲等等三、效果
2.4.1 增进了解,加强德育效果
十多年来,老师指导在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各项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参加了地理课外活动,师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情谊,老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在每次的活动中,他们的言谈举动都远比课上更容易流露,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和行为。
2.4.2 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科学素质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动手动脑发展了智力和技能。通过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制图各要素应用、观察地理事象的方法步骤,制作区域地理模型及调查内容方法确立等等,在课外活动中加以应用。这样无疑对训练他们各种能力有极大好处,从活动中迎接困难挑战,必然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仔细的科学作风去收集、整理、综合、分析有关资料图表,选择和使用材料,提出见解,必然要去探索、创新不断发展自己的才能智慧。从而使热爱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等科学素质得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得以形成。
2.4.3 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促进教改
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大自然中天文、环境、人文在内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既可开拓视野,又可让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才干得以增长。通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才智和思想情操得以提高,仅89年到95年听地理专题报告全校就达2400多人次(内容地震、环境、人口等)。
4 总结
地理知识与技能是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知识,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祖国现代化建设对地理教育需要,是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是教育青少年从小爱地理,学地理、懂科学、用科学报效祖国的需要。为了推动地理课外活动普及提高、深化地理教改,特此建议:各级主管领导应十分重视地理课外活动,要从活动教材资料(需加快编写),活动资金、活动场地等方向给予大力支持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切实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投入活动,必须做好动员工作,用广播宣传,用布置环境创造气氛(小作品展),指导老师必须有计划,在管理操作指导等环节上做到放而不乱,导而不死。严格课外活动管理制度,要对学生思想、纪律、行为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尤其对好人好事好作品及时表扬交流,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关键词]地理;课外活动;探讨
在地理教育系统中,地理课外活动是与课内教学相互渗透,各有侧重的子系统。从信息时代对人才需要,从当前教改的高度看,特别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地理课外活动就有其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
1 理论依据
1.1 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深化。
1.2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
1.3 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需要
教改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发展)转变,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而目前教学上存在读死书(死记硬背),集中思维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课外活动在实现这些转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2 实施的步骤
2.1 列出计划表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活动序列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加以总结,要找出成功原因及失败的地方。
2.2 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到2课时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到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2.3 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如在调查我县乡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参观余山天文台和地震站时要做好笔记,要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适得其反。
2.4 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成果检阅方法很多,可以请专家领导作专题报告或现场观摩指导;参与学生小论文竞赛评审(地震、环境等),学生课外活动作品进行展览(如少科站巡展)进行国土、国情知识演讲等等三、效果
2.4.1 增进了解,加强德育效果
十多年来,老师指导在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各项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参加了地理课外活动,师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情谊,老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在每次的活动中,他们的言谈举动都远比课上更容易流露,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和行为。
2.4.2 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科学素质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动手动脑发展了智力和技能。通过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制图各要素应用、观察地理事象的方法步骤,制作区域地理模型及调查内容方法确立等等,在课外活动中加以应用。这样无疑对训练他们各种能力有极大好处,从活动中迎接困难挑战,必然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仔细的科学作风去收集、整理、综合、分析有关资料图表,选择和使用材料,提出见解,必然要去探索、创新不断发展自己的才能智慧。从而使热爱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等科学素质得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得以形成。
2.4.3 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促进教改
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大自然中天文、环境、人文在内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既可开拓视野,又可让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才干得以增长。通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才智和思想情操得以提高,仅89年到95年听地理专题报告全校就达2400多人次(内容地震、环境、人口等)。
4 总结
地理知识与技能是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知识,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祖国现代化建设对地理教育需要,是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是教育青少年从小爱地理,学地理、懂科学、用科学报效祖国的需要。为了推动地理课外活动普及提高、深化地理教改,特此建议:各级主管领导应十分重视地理课外活动,要从活动教材资料(需加快编写),活动资金、活动场地等方向给予大力支持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切实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投入活动,必须做好动员工作,用广播宣传,用布置环境创造气氛(小作品展),指导老师必须有计划,在管理操作指导等环节上做到放而不乱,导而不死。严格课外活动管理制度,要对学生思想、纪律、行为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尤其对好人好事好作品及时表扬交流,激励学生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