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方法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三、走出课堂,让学生自觉地走向社会生活
语文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联系较少,学生参与课余实践活动不多,使得学生的目光与思维被束缚在教室里,拘泥在课堂上。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资源,学生无法接触,更谈不上应用。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善于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找准课堂生成资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切入点,尽可能让语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六年级《我最好的老师》一文,作者从老师的一次不可思议的教学活动中,感悟到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布置学生课外对任教自己学科的老师进行评教,感受不同的老师对自己的点滴关爱。
其次,教师要将学生从教室带入大自然,去采撷大自然中的美妙诗篇,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活思维与语言的潜能。如春天来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对春天的感知,延伸至走到大自然中去实地体验与感悟春的美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课堂走向他们向往的生活。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逐步养成在平时生活中培养自己语文能力的良好习惯。如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看看新闻等课余活动。
四、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结语:
在新课改下,我们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要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第三,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策略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对于语文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语文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尝试。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周家翠. 语文作业设计:一方待精耕的沃土[J]. 语文教学之友. 2011(02)
[2] 王绍平. 谈谈语文课后练习的处理[J]. 石油教育. 2009(01)
[3] 陆青春. 例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练习[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1)
[4] 杨海棠. 教师应该进行“反思的反思”[J]. 小学语文教学. 2009(04)
[5] 顾丽丽. 试谈教师素质要求[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8(16)
[6] 周峥嵘. 反对我自己——《晚春》一课的教学反思[J]. 湖北教育(教学版). 2005(12)
[7] 陈娟. 试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 吉林教育. 2010(17)
[8] 吴小燕. 新课改下构建和谐小学语文课堂探析[J]. 文理导航(下旬). 2011(08)
[9] 乔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1) [10] 林永辉. 小学语文教学中改革要点[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08)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方法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三、走出课堂,让学生自觉地走向社会生活
语文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联系较少,学生参与课余实践活动不多,使得学生的目光与思维被束缚在教室里,拘泥在课堂上。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资源,学生无法接触,更谈不上应用。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善于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找准课堂生成资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切入点,尽可能让语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六年级《我最好的老师》一文,作者从老师的一次不可思议的教学活动中,感悟到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布置学生课外对任教自己学科的老师进行评教,感受不同的老师对自己的点滴关爱。
其次,教师要将学生从教室带入大自然,去采撷大自然中的美妙诗篇,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活思维与语言的潜能。如春天来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对春天的感知,延伸至走到大自然中去实地体验与感悟春的美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课堂走向他们向往的生活。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逐步养成在平时生活中培养自己语文能力的良好习惯。如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看看新闻等课余活动。
四、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结语:
在新课改下,我们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要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第三,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策略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对于语文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语文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尝试。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周家翠. 语文作业设计:一方待精耕的沃土[J]. 语文教学之友. 2011(02)
[2] 王绍平. 谈谈语文课后练习的处理[J]. 石油教育. 2009(01)
[3] 陆青春. 例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练习[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1)
[4] 杨海棠. 教师应该进行“反思的反思”[J]. 小学语文教学. 2009(04)
[5] 顾丽丽. 试谈教师素质要求[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8(16)
[6] 周峥嵘. 反对我自己——《晚春》一课的教学反思[J]. 湖北教育(教学版). 2005(12)
[7] 陈娟. 试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 吉林教育. 2010(17)
[8] 吴小燕. 新课改下构建和谐小学语文课堂探析[J]. 文理导航(下旬). 2011(08)
[9] 乔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1) [10] 林永辉. 小学语文教学中改革要点[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