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班合作是构建高质量班级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是家班合作的主体。但在实际教育情境中,学生感受被忽视、学生立场缺位已然成为家班合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其中,学生主动性被压抑、差异性被忽视、全面性被取代是主要原因。为此,教育者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升学生立场,通过构建家班合作的良性生态提升班级生活质量。
【关键词】家班合作;学生立场;班级生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9—0038—05
【作者简介】张聪,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
班级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家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日益得到重视和认可,这也是提升班级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作为微观层面的家班合作,它更是直接指向班集体,家班合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班级生活质量。本质上,家班合作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教育合作关系的主体不仅仅是家长和班主任,还应该包括学生。因此,在通过家班合作来构建高质量班级生活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坚定学生作为“当事人”的立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更有助于家班合作良性生态的形成。
一、学生立场:构建高质量班级生活的关键因素
班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域。在通过家班合作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家班合作中的学生立场。“教育的立场应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并依靠学生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属性决定了教育必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展开和进行。因此,家班合作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科学开展教育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明确学生在家班合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建构家班合作关系、提升班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学生处于家班合作的核心地位。
家班合作中的学生立场是构建优质班级生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此意义上,家班合作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服务学生,始终以学生的立场来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以及健全人格的完整主体,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这就意味着家长不能代替孩子、班主任不能代替学生看待和思考他们的发展。事实上,无论是家班合作,还是其他形式的班级生活,核心指向都是学生,根本目的都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因此,家班合作理应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始终明确学生在家班合作中的核心地位。
2.學生是连接家庭和班级的重要纽带。
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基于教育需要而展开的教育合作。“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作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学生在促进家校教育一致性上起到关键作用。家班合作是微观层面的家校合作,学生同样是建构这一合作关系的重要纽带。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教育协作,大部分是通过学生这座“桥梁”来实现的。作为班主任和家长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个性特征等都会影响家班合作的最终效果。
3.学生是家班合作良性生态的基础。
家班合作良性生态关系的基点是教师、家长和学生群体之间的需求均得到满足,其生长点在于实现教师、家长和学生群体之间的资源流动,其拓展点在于实现一种大学习观。其中,家班合作中的学习场所不应局限于教室,学习资源不应局限于教材,学习主体不应局限于学生,唯此,才能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资源互通共享。家班合作的良性生态关系突破了以往的学习场所、学习资源、学习主体的惯有印象,使家班合作更富有内涵。在参与班级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促进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实现双向流动,使家长得以通过学校教育而受到再教育,教师得以借助家长、学生资源更好地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为教育资源提供了流动渠道,而且自身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学生立场缺失:建构高质量班级生活的瓶颈
学生是教育的原点和终点,但在实际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中,教育者缺少用学生眼光审视问题的意识,学生立场往往处于“形式上的存在”。这恰恰反映出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作为构建高质量班级生活的途径之一,家班合作同样也是班级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对家班合作中学生立场缺失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
1.学生的主观感受易被忽视。
家长和班主任通常以成人的惯有思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规划和引领学生的发展,以为自己的需要就是学生的需要,自己的兴趣就是学生的兴趣,这往往造成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主观感受被忽视。在家长参与班级生活时,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大多是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为提高孩子的成绩而“绞尽脑汁”,班主任成了学生的“分数捍卫者”,但是家长和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却常常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这种意义上的家班合作,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实际上却是脱离学生和忽视学生的。教育应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生命价值的事业,教育要引导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自身的兴趣和需要理应得到关注和满足,学生的主观感受与切身体验也应被重视。
2.学生的主观立场易受影响。
家班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为家班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合作观念,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好地实现教育协作。但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身心发展的未完成性也体现为学生认知发展的有限性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因此其主观立场容易受到影响。例如,许多家长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管控过严,这极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使学生觉得家班合作就是为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督。这使得学生很可能把自己强烈的主观情绪带到客观事实的陈述中,造成家长和班主任关系的紧张,影响家长和班主任的有效沟通。在很多家班关系恶化事件当中,究其原因,其实是学生没有发挥好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缺乏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主观立场若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偏差,不仅难以起到提升班级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对班级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3.学生的主体地位易被弱化。
学生是构成家班合作的基本要素,也是家班合作关系存在的前提。家班合作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合作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生是家班合作的纽带与桥梁,更是家班合作关系的积极建构者。但是在实际的家班合作过程中,这一教育合作往往被当成一项单一的对学生的教育,家班合作的本质变成了教师和家长如何更好地相互配合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种以成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往往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者,成人立场凌驾于学生立场之上,学生仅仅是这一合作关系的旁观者和接受者。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家班合作仅仅拘泥于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协作,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正视与尊重。
三、审视与反思:学生立场缺失的关键原因
教育立场从成人立场转变为学生立场是教育理念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其特质与核心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区别于成人的特质,教师才能坚守学生立场。积极地审视与反思学生立场被忽视的关键原因,是切实提升家班合作中的学生立场、建构优质班级生活的前提。
1.主动性被压抑——学生很少具有自主选择权。
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家长和班主任总是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着学生发展,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说服,就像“我是为你好”这样的话语表达。家长和班主任总是认为学生还是未成年人,没有独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未成年人的身份影响了学生作为人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以“我是为你好”来代替学生做某些选择。“我是为你好”表面上是为了学生好,但实际上学生未必因家长和班主任对自己的“好”而领情,并不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实,学生“不领情”的原因正在于家长和班主任是从成人立场和社会标准出发的,没有从学生立场来思考学生的真实需要。在班级生活中,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自主选择权没有得到尊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家长和班主任对自己的“好”。成人立场越位,学生立场缺位,因而难以构建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
2.差异性被忽视——学生被称为“群体”而非“个体”。
在实际班级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价值往往被定义为可量化的分数和排名,班主任关注的是班集体的整体排名和荣誉,因而班主任似乎更希望学生以群体的方式存在于班级生活当中。高质量的班级生活一定是基于学生立场的,进而一定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不仅仅要促进班级整体向上发展,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严格来说,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已有知识经验、认知风格、学习习惯、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这些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了可能。但是,学生间的差异性往往会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挑战。一个班级中情况特殊的学生过多,是许多班主任不愿看到的。但是教育工作不等同于工厂生产,若把学生视为群体,那么学生性格、观念、成长背景等的差异就不会得到关注,过于追求统一性、千人一面的线性化、工厂式教育更无法实现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
3.全面性被取代——不良社会价值观念介入。
不良社会价值观念介入教育场域也会对家班合作过程中的学生立场产生影响。社会节奏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对成人的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掌握更多世俗性的生活资本成了成人的人生追求之一。家长和班主任往往会把这些观念投射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取得更高的分数,学习成绩变成了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当家班合作受到不良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设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学生的兴趣、需要、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全面发展,都被分数和成绩取代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全面发展首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德智体美劳诸育并重,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家班合作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分数,引导学生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成绩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若被学习活动完全取代,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则难以成功。
四、切实关注学生立场:构建高质量班级生活的实践路径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性、人的需要、人的生命、人的可能性、人的多样性存在方式等,都应该是教育活动应正视与尊重的。这些不仅构成了教育活动的起点,同样也是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具有自身的發展需要与发展潜力,如何提升家班合作过程中的学生立场、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是我们亟待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1.贯彻国家教育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6月23日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强调“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明确指出学生是班级生活的主体。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在构建家班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要始终明确家班合作的目的是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和家长首先要贯彻国家的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协同合作来促进班级生活的高质量发展。班主任不必成为学生的“分数捍卫者”,家长也不必以过多的“我是为你好”这样的话语来规划和引领学生的发展。教育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展开的,家班合作应确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价值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和实施教育活动。
2.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实现班级协商管理。
学生既是班级生活的参与者,也是高质量班级生活的受益者。《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班主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温馨、互帮互助的集体环境,努力建设开放型、有活力的班级氛围。这为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即要营造民主、积极、健康、有活力的班级生活氛围来引领和影响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实施民主协商管理,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话语权,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立场。在家班合作中,我们要摒弃过去忽视学生感受和意见的“班主任一家长权威式”的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关于班级管理的沟通交流不应仅仅存在于家长和班主任之间,要实行“学生参与式”的班级协商管理方式,而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是关键。师生平等对话可以促进学生勇于表达自身观点和看法,展示出学生立场下班级的理想状态。平等对话还意味着班主任应该给沉默、内向的学生以及后进生充分表达意见的话语权,为学生话语的充分表达、意见的主动提出提供时空场域。唯有允许学生就班级管理发表真实的意见,尊重学生立场的意义才能真正得以彰显。
3.构建家班合作共同体,重塑家班合作主体观。
在班级生活中,学生不断汲取班级生活中的各种营养,并主动参与到班主任、家长建构起的合作共同体之中。其中,学生不应仅仅是家班合作的教育对象,而且还应是家班合作共同体的核心参与者,是参与家班合作教育实践的重要主体。教育活动是基于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展开的,家长和班主任要帮助学生重新建构家班合作的主体理念,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是家班合作“当事人”“当家人”的意识,鼓励学生就家班合作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立场得以在家班合作中凸显。不仅如此,班主任也应积极运用家访、家长会等沟通方式,帮助家长确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孩子平等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升家庭教育艺术。
【关键词】家班合作;学生立场;班级生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9—0038—05
【作者简介】张聪,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
班级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家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日益得到重视和认可,这也是提升班级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作为微观层面的家班合作,它更是直接指向班集体,家班合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班级生活质量。本质上,家班合作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教育合作关系的主体不仅仅是家长和班主任,还应该包括学生。因此,在通过家班合作来构建高质量班级生活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坚定学生作为“当事人”的立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更有助于家班合作良性生态的形成。
一、学生立场:构建高质量班级生活的关键因素
班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域。在通过家班合作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家班合作中的学生立场。“教育的立场应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并依靠学生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属性决定了教育必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展开和进行。因此,家班合作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科学开展教育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明确学生在家班合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建构家班合作关系、提升班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学生处于家班合作的核心地位。
家班合作中的学生立场是构建优质班级生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此意义上,家班合作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服务学生,始终以学生的立场来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以及健全人格的完整主体,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这就意味着家长不能代替孩子、班主任不能代替学生看待和思考他们的发展。事实上,无论是家班合作,还是其他形式的班级生活,核心指向都是学生,根本目的都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因此,家班合作理应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始终明确学生在家班合作中的核心地位。
2.學生是连接家庭和班级的重要纽带。
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基于教育需要而展开的教育合作。“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作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学生在促进家校教育一致性上起到关键作用。家班合作是微观层面的家校合作,学生同样是建构这一合作关系的重要纽带。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教育协作,大部分是通过学生这座“桥梁”来实现的。作为班主任和家长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个性特征等都会影响家班合作的最终效果。
3.学生是家班合作良性生态的基础。
家班合作良性生态关系的基点是教师、家长和学生群体之间的需求均得到满足,其生长点在于实现教师、家长和学生群体之间的资源流动,其拓展点在于实现一种大学习观。其中,家班合作中的学习场所不应局限于教室,学习资源不应局限于教材,学习主体不应局限于学生,唯此,才能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资源互通共享。家班合作的良性生态关系突破了以往的学习场所、学习资源、学习主体的惯有印象,使家班合作更富有内涵。在参与班级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促进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实现双向流动,使家长得以通过学校教育而受到再教育,教师得以借助家长、学生资源更好地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为教育资源提供了流动渠道,而且自身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学生立场缺失:建构高质量班级生活的瓶颈
学生是教育的原点和终点,但在实际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中,教育者缺少用学生眼光审视问题的意识,学生立场往往处于“形式上的存在”。这恰恰反映出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作为构建高质量班级生活的途径之一,家班合作同样也是班级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对家班合作中学生立场缺失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
1.学生的主观感受易被忽视。
家长和班主任通常以成人的惯有思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规划和引领学生的发展,以为自己的需要就是学生的需要,自己的兴趣就是学生的兴趣,这往往造成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主观感受被忽视。在家长参与班级生活时,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大多是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为提高孩子的成绩而“绞尽脑汁”,班主任成了学生的“分数捍卫者”,但是家长和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却常常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这种意义上的家班合作,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实际上却是脱离学生和忽视学生的。教育应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生命价值的事业,教育要引导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自身的兴趣和需要理应得到关注和满足,学生的主观感受与切身体验也应被重视。
2.学生的主观立场易受影响。
家班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为家班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合作观念,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好地实现教育协作。但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身心发展的未完成性也体现为学生认知发展的有限性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因此其主观立场容易受到影响。例如,许多家长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管控过严,这极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使学生觉得家班合作就是为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督。这使得学生很可能把自己强烈的主观情绪带到客观事实的陈述中,造成家长和班主任关系的紧张,影响家长和班主任的有效沟通。在很多家班关系恶化事件当中,究其原因,其实是学生没有发挥好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缺乏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主观立场若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偏差,不仅难以起到提升班级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对班级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3.学生的主体地位易被弱化。
学生是构成家班合作的基本要素,也是家班合作关系存在的前提。家班合作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合作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生是家班合作的纽带与桥梁,更是家班合作关系的积极建构者。但是在实际的家班合作过程中,这一教育合作往往被当成一项单一的对学生的教育,家班合作的本质变成了教师和家长如何更好地相互配合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种以成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往往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者,成人立场凌驾于学生立场之上,学生仅仅是这一合作关系的旁观者和接受者。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家班合作仅仅拘泥于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协作,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正视与尊重。
三、审视与反思:学生立场缺失的关键原因
教育立场从成人立场转变为学生立场是教育理念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其特质与核心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区别于成人的特质,教师才能坚守学生立场。积极地审视与反思学生立场被忽视的关键原因,是切实提升家班合作中的学生立场、建构优质班级生活的前提。
1.主动性被压抑——学生很少具有自主选择权。
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家长和班主任总是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着学生发展,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说服,就像“我是为你好”这样的话语表达。家长和班主任总是认为学生还是未成年人,没有独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未成年人的身份影响了学生作为人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以“我是为你好”来代替学生做某些选择。“我是为你好”表面上是为了学生好,但实际上学生未必因家长和班主任对自己的“好”而领情,并不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实,学生“不领情”的原因正在于家长和班主任是从成人立场和社会标准出发的,没有从学生立场来思考学生的真实需要。在班级生活中,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自主选择权没有得到尊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家长和班主任对自己的“好”。成人立场越位,学生立场缺位,因而难以构建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
2.差异性被忽视——学生被称为“群体”而非“个体”。
在实际班级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价值往往被定义为可量化的分数和排名,班主任关注的是班集体的整体排名和荣誉,因而班主任似乎更希望学生以群体的方式存在于班级生活当中。高质量的班级生活一定是基于学生立场的,进而一定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不仅仅要促进班级整体向上发展,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严格来说,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已有知识经验、认知风格、学习习惯、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这些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了可能。但是,学生间的差异性往往会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挑战。一个班级中情况特殊的学生过多,是许多班主任不愿看到的。但是教育工作不等同于工厂生产,若把学生视为群体,那么学生性格、观念、成长背景等的差异就不会得到关注,过于追求统一性、千人一面的线性化、工厂式教育更无法实现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
3.全面性被取代——不良社会价值观念介入。
不良社会价值观念介入教育场域也会对家班合作过程中的学生立场产生影响。社会节奏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对成人的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掌握更多世俗性的生活资本成了成人的人生追求之一。家长和班主任往往会把这些观念投射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取得更高的分数,学习成绩变成了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当家班合作受到不良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设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学生的兴趣、需要、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全面发展,都被分数和成绩取代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全面发展首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德智体美劳诸育并重,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家班合作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分数,引导学生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成绩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若被学习活动完全取代,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则难以成功。
四、切实关注学生立场:构建高质量班级生活的实践路径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性、人的需要、人的生命、人的可能性、人的多样性存在方式等,都应该是教育活动应正视与尊重的。这些不仅构成了教育活动的起点,同样也是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具有自身的發展需要与发展潜力,如何提升家班合作过程中的学生立场、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是我们亟待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1.贯彻国家教育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6月23日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强调“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明确指出学生是班级生活的主体。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在构建家班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要始终明确家班合作的目的是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和家长首先要贯彻国家的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协同合作来促进班级生活的高质量发展。班主任不必成为学生的“分数捍卫者”,家长也不必以过多的“我是为你好”这样的话语来规划和引领学生的发展。教育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展开的,家班合作应确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价值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和实施教育活动。
2.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实现班级协商管理。
学生既是班级生活的参与者,也是高质量班级生活的受益者。《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班主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温馨、互帮互助的集体环境,努力建设开放型、有活力的班级氛围。这为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即要营造民主、积极、健康、有活力的班级生活氛围来引领和影响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实施民主协商管理,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话语权,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立场。在家班合作中,我们要摒弃过去忽视学生感受和意见的“班主任一家长权威式”的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关于班级管理的沟通交流不应仅仅存在于家长和班主任之间,要实行“学生参与式”的班级协商管理方式,而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是关键。师生平等对话可以促进学生勇于表达自身观点和看法,展示出学生立场下班级的理想状态。平等对话还意味着班主任应该给沉默、内向的学生以及后进生充分表达意见的话语权,为学生话语的充分表达、意见的主动提出提供时空场域。唯有允许学生就班级管理发表真实的意见,尊重学生立场的意义才能真正得以彰显。
3.构建家班合作共同体,重塑家班合作主体观。
在班级生活中,学生不断汲取班级生活中的各种营养,并主动参与到班主任、家长建构起的合作共同体之中。其中,学生不应仅仅是家班合作的教育对象,而且还应是家班合作共同体的核心参与者,是参与家班合作教育实践的重要主体。教育活动是基于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展开的,家长和班主任要帮助学生重新建构家班合作的主体理念,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是家班合作“当事人”“当家人”的意识,鼓励学生就家班合作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立场得以在家班合作中凸显。不仅如此,班主任也应积极运用家访、家长会等沟通方式,帮助家长确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孩子平等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升家庭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