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工制作活动是在幼教人员的指导下,幼儿使用多种工具、材料,运用各种方式,借助辅助工具,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成型作品。正确的手工制作指导不仅能使幼儿有效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意志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手工制作;策略
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型,就是玩耍。如果一个孩子拿到一张纸并将其撕成碎片,他就不会想到如何处理纸张。出于好奇,幼儿折纸,由于纸张本身可以改变其形状并看到纸张的变化,使儿童对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但他们的意图并不明确。为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明确活动的意图,采取可行的办法认真地引导幼儿投身手工活动,取得好的效果。
一、手工制作的课程设计原理
(一)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进行设计
教育只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才能帮助幼儿在绘画行为和作品创作方面发展得更好。不同幼儿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每个幼儿又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有的幼儿会出现超前或者滞后现象,一般来说幼儿的手工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玩耍阶段,幼儿主要处于小班阶段。这个阶段中,幼儿以感受和认识材料为主,其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识,只是纯粹玩耍,在玩耍中得到快感。这个时期课程的设计理念主要是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提供安全的工具,开设的课程如黏土、撕纸、简单剪纸等也要倾向于自由和安全。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常见的东西或者自然中一些形象,如可以引导幼儿用泥塑技法中的团、搓、压、捏等方式来做面条,讓幼儿感受搓的技法等。
第二,直觉表现阶段,幼儿主要处于幼儿园的中班阶段。这个阶段中,幼儿会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喜欢创作,喜欢去尝试各种可能,有很强的创造和表现力。这个时期的课程设计可以在提供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加强课程设计的多样化,可以开展简单的折纸剪纸和一些废旧物品的改造等活动。
第三,灵活表现阶段,幼儿主要处于幼儿园的大班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幼儿已经能够制作出较为完整和复杂的作品,喜欢加入故事情节,能够熟练运用工具和材料,幼儿还会出现合作的情况,作品也越来越趋于精细化。
(二)课程设置要精细化
小班幼儿手工活动主要是了解和熟悉材料,能够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在手工课程的设计上,教师要注意材料的多样化,并根据材料设计课程,指导幼儿掌握手工基础技法,熟悉和了解材料的性能和作品,从而能够持续性地创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纸张练习对折剪法,设计对称的蘑菇圣诞树等,幼儿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巧。中班幼儿手工活动是在小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其他学科,如在剪纸时可以让幼儿试着剪出方形圆形等形状。这个阶段是幼儿的直觉表现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手工和语言结合起来,让幼儿讲述出自己的作品。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制作作品的同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与鼓励。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欣赏作品,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大班的幼儿处于灵活表现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很熟悉材料,能够用各种材料做出比较复杂的作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适当加大手工制作难度,加入立体玩具,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作,关注细节,激发创造力。
(三)材料的选择要多样和安全
手工课程还要对手工的材料进行设计。手工课程有其特殊性,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教师给幼儿提供材料的时候要让材料丰富多样,要让幼儿感受各种材料,比如农作物、各种树叶、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材料的选择应尽量多取材于自然,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另外,教师要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多样化处理,创造性地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在幼儿的手工活动中,教师要“耐心引导,情感鼓励,支持幼儿坚持完成作品”。教师还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如各种废弃的瓶子、各种盒子、各种废旧报纸等,让这些材料变废为宝。多样化的材料给幼儿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安全性,对于尖锐的、不安全的材料进行筛选,让幼儿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易拉罐这种废旧材料就是不适合给幼儿投放的材料,因为易拉罐在分割的过程中会产生锋利的切面,是非常危险的。
二、手工制作课的培养目标
(一)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及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所谓创作,就是用手或操作工具改变材料形态,创造出新的形象或者创造作品。”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就要使他们自由地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手工制作是幼儿在幼儿期了解世界、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多给幼儿留一些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已有的认知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更好的作品。教师可以试着把材料都拿出来,教给幼儿一般用法后让他们去开发其他用法,比如纸可以剪、撕,还可以贴、揉、染等,这样幼儿可以自由创作。
(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如立体纸雕和纸贴画之类的作品,一个人很难完成,幼儿必须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来完成,这就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能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体会合作后的愉快心情。合作能够让幼儿形成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而且为将来与他人或周围环境合作奠定基础。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可以锻炼表达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手工制作对幼儿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课程的设计上,教师要利用各种情绪和方法,激发幼儿在手工课程中的合作积极体验,让幼儿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做幼儿情感上的支持与强化。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树立自信心和正面的合作意识。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事实上,孩子不仅在画画中,也在其他的时间,让他看得‘出神’或者‘入迷’”,这种专注忘我的状态就是幼儿的专注力。在手工制作课程的进行中,幼儿进行各种材料的组装和创造,可以培养专注力,锻炼耐力,拥有克服困难的精神。手工课程让幼儿通过动手沉浸在活动中,教师要多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幼儿专心制作感兴趣的东西。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手工制作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手工制作的有效性。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幼儿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手工活动开展方案,并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确保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手工制品的创造,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培养,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磊.幼儿手工制作教学的问题及指导方法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95-96.
[2]杨少敏.如何提高幼儿手工制作指导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35.
[3]赵腊美.浅谈幼儿园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J].华夏教师,2015(03):54.
[4]尹霄玲.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2):229.
[5]陈娉婷,谌明霞.关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1(01):290.
关键词:幼儿园;手工制作;策略
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型,就是玩耍。如果一个孩子拿到一张纸并将其撕成碎片,他就不会想到如何处理纸张。出于好奇,幼儿折纸,由于纸张本身可以改变其形状并看到纸张的变化,使儿童对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但他们的意图并不明确。为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明确活动的意图,采取可行的办法认真地引导幼儿投身手工活动,取得好的效果。
一、手工制作的课程设计原理
(一)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进行设计
教育只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才能帮助幼儿在绘画行为和作品创作方面发展得更好。不同幼儿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每个幼儿又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有的幼儿会出现超前或者滞后现象,一般来说幼儿的手工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玩耍阶段,幼儿主要处于小班阶段。这个阶段中,幼儿以感受和认识材料为主,其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识,只是纯粹玩耍,在玩耍中得到快感。这个时期课程的设计理念主要是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提供安全的工具,开设的课程如黏土、撕纸、简单剪纸等也要倾向于自由和安全。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常见的东西或者自然中一些形象,如可以引导幼儿用泥塑技法中的团、搓、压、捏等方式来做面条,讓幼儿感受搓的技法等。
第二,直觉表现阶段,幼儿主要处于幼儿园的中班阶段。这个阶段中,幼儿会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喜欢创作,喜欢去尝试各种可能,有很强的创造和表现力。这个时期的课程设计可以在提供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加强课程设计的多样化,可以开展简单的折纸剪纸和一些废旧物品的改造等活动。
第三,灵活表现阶段,幼儿主要处于幼儿园的大班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幼儿已经能够制作出较为完整和复杂的作品,喜欢加入故事情节,能够熟练运用工具和材料,幼儿还会出现合作的情况,作品也越来越趋于精细化。
(二)课程设置要精细化
小班幼儿手工活动主要是了解和熟悉材料,能够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在手工课程的设计上,教师要注意材料的多样化,并根据材料设计课程,指导幼儿掌握手工基础技法,熟悉和了解材料的性能和作品,从而能够持续性地创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纸张练习对折剪法,设计对称的蘑菇圣诞树等,幼儿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巧。中班幼儿手工活动是在小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其他学科,如在剪纸时可以让幼儿试着剪出方形圆形等形状。这个阶段是幼儿的直觉表现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手工和语言结合起来,让幼儿讲述出自己的作品。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制作作品的同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与鼓励。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欣赏作品,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大班的幼儿处于灵活表现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很熟悉材料,能够用各种材料做出比较复杂的作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适当加大手工制作难度,加入立体玩具,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作,关注细节,激发创造力。
(三)材料的选择要多样和安全
手工课程还要对手工的材料进行设计。手工课程有其特殊性,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教师给幼儿提供材料的时候要让材料丰富多样,要让幼儿感受各种材料,比如农作物、各种树叶、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材料的选择应尽量多取材于自然,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另外,教师要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多样化处理,创造性地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在幼儿的手工活动中,教师要“耐心引导,情感鼓励,支持幼儿坚持完成作品”。教师还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如各种废弃的瓶子、各种盒子、各种废旧报纸等,让这些材料变废为宝。多样化的材料给幼儿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安全性,对于尖锐的、不安全的材料进行筛选,让幼儿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易拉罐这种废旧材料就是不适合给幼儿投放的材料,因为易拉罐在分割的过程中会产生锋利的切面,是非常危险的。
二、手工制作课的培养目标
(一)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及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所谓创作,就是用手或操作工具改变材料形态,创造出新的形象或者创造作品。”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就要使他们自由地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手工制作是幼儿在幼儿期了解世界、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多给幼儿留一些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已有的认知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更好的作品。教师可以试着把材料都拿出来,教给幼儿一般用法后让他们去开发其他用法,比如纸可以剪、撕,还可以贴、揉、染等,这样幼儿可以自由创作。
(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如立体纸雕和纸贴画之类的作品,一个人很难完成,幼儿必须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来完成,这就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能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体会合作后的愉快心情。合作能够让幼儿形成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而且为将来与他人或周围环境合作奠定基础。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可以锻炼表达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手工制作对幼儿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课程的设计上,教师要利用各种情绪和方法,激发幼儿在手工课程中的合作积极体验,让幼儿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做幼儿情感上的支持与强化。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树立自信心和正面的合作意识。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事实上,孩子不仅在画画中,也在其他的时间,让他看得‘出神’或者‘入迷’”,这种专注忘我的状态就是幼儿的专注力。在手工制作课程的进行中,幼儿进行各种材料的组装和创造,可以培养专注力,锻炼耐力,拥有克服困难的精神。手工课程让幼儿通过动手沉浸在活动中,教师要多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幼儿专心制作感兴趣的东西。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手工制作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手工制作的有效性。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幼儿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手工活动开展方案,并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确保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手工制品的创造,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培养,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磊.幼儿手工制作教学的问题及指导方法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95-96.
[2]杨少敏.如何提高幼儿手工制作指导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35.
[3]赵腊美.浅谈幼儿园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J].华夏教师,2015(03):54.
[4]尹霄玲.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2):229.
[5]陈娉婷,谌明霞.关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1(0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