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自然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在相对更加直观生动的环境下理解,并且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够丰富多彩地学习语文。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意义,然后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扩充课堂教学容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应用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信息技术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教育信息化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融合。要想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工作的融合效果,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理念,从而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对教育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语文知识,完善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次,拓展学生知识面。语文教学内容繁多,学习起来较困难,因此,想要学好语文,需要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面。而小学生年纪小,其知识面较狭窄,再加上语文课本所阐述的内容有限,无法拓宽学生视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补充各种学习资源,并将其传给学生,以弥补学生学习资源的不足,使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不断学习新的、优良的知识,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知识面。
最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因此,教师可合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积累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解除疑惑,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出话题,让学生进行交流探究,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因此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其心理需求的阅读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另外,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以图像、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这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必须以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比如,在《长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为学生展示长城的雄伟与壮观,再配上音乐和有情感的朗读,为学生带来视听盛宴与心灵的震撼。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其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年纪较小,经历较少,有时候无法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或作者情感,这就成为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教学中较复杂、反映文章主题等部分内容为教学重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重难点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各种资料,丰富作者信息,增加写作背景阐述,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可通过信息技术将课文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转化为图片或视频,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教学重点问题。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因为课文所写的时代离小学生较远,学生无法体会詹天佑修铁路的急迫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可提前搜集资料,补充作者和詹天佑的个人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二人的生平,然后阐述课文的写作背景,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让学生了解詹天佑修铁路是浓浓爱国之情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最后教师再对课文进行详细阐述。课文有一部分内容详细阐述了詹天佑设计铁路线路的思路,学生仅通过文字阐述可能无法明了其具体的线路,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教师通过图片向学生讲解具体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内容,使学生理解了此知识,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问题,深化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得学生深刻理解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还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文字转为图片、视频,化抽象为形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充课堂教学容量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教师可以将其和图书馆等信息资源体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语文阅读资源。课上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无线交流功能,在课下和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交流讨论、信息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灵活动用自己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和思考系统。在完成一篇比较著名的长篇文章选集的课文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该名著中所涉及的其他人物和主要故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该名著的海报和课余故事,或者教师给学生留下一个与名著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相关的信息。学生还可以组成一个小队,小队成员有不同的分工,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探究,最后将所有的信息聚合到一起,小组内成员进行资源共享,在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展示给其他学生,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动态的故事简介,让相对了解不是十分清晰的學生能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充分学习文内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白炳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4):189-191.
[2]张书民.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2):51-52.
[3]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36-237.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应用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信息技术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教育信息化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融合。要想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工作的融合效果,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理念,从而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对教育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语文知识,完善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次,拓展学生知识面。语文教学内容繁多,学习起来较困难,因此,想要学好语文,需要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面。而小学生年纪小,其知识面较狭窄,再加上语文课本所阐述的内容有限,无法拓宽学生视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补充各种学习资源,并将其传给学生,以弥补学生学习资源的不足,使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不断学习新的、优良的知识,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知识面。
最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因此,教师可合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积累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解除疑惑,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出话题,让学生进行交流探究,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因此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其心理需求的阅读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另外,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以图像、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这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必须以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比如,在《长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为学生展示长城的雄伟与壮观,再配上音乐和有情感的朗读,为学生带来视听盛宴与心灵的震撼。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其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年纪较小,经历较少,有时候无法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或作者情感,这就成为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教学中较复杂、反映文章主题等部分内容为教学重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重难点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各种资料,丰富作者信息,增加写作背景阐述,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可通过信息技术将课文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转化为图片或视频,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教学重点问题。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因为课文所写的时代离小学生较远,学生无法体会詹天佑修铁路的急迫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可提前搜集资料,补充作者和詹天佑的个人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二人的生平,然后阐述课文的写作背景,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让学生了解詹天佑修铁路是浓浓爱国之情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最后教师再对课文进行详细阐述。课文有一部分内容详细阐述了詹天佑设计铁路线路的思路,学生仅通过文字阐述可能无法明了其具体的线路,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教师通过图片向学生讲解具体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内容,使学生理解了此知识,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问题,深化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得学生深刻理解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还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文字转为图片、视频,化抽象为形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充课堂教学容量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教师可以将其和图书馆等信息资源体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语文阅读资源。课上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无线交流功能,在课下和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交流讨论、信息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灵活动用自己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和思考系统。在完成一篇比较著名的长篇文章选集的课文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该名著中所涉及的其他人物和主要故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该名著的海报和课余故事,或者教师给学生留下一个与名著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相关的信息。学生还可以组成一个小队,小队成员有不同的分工,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探究,最后将所有的信息聚合到一起,小组内成员进行资源共享,在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展示给其他学生,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动态的故事简介,让相对了解不是十分清晰的學生能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充分学习文内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白炳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4):189-191.
[2]张书民.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2):51-52.
[3]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