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由此看来,感恩教育是教育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 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方面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从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资源的开与利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 小学语文;感恩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81-01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所处环境优越,父母亲过于溺爱,凡事替孩子包办,这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自我满足,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而父母、教师及其他身边的人为自己的付出往往被他们忽视,他们对父母、老师、他人的关怀无动于衷,这样容易造成他们将来缺乏责任感。
一、加强感恩教育资源的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方式:
感恩教育,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社会之恩……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感情朗读中体验,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表演是儿童最喜欢的表现形式。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请学生编一编、演一演,使他们在编与演中得到一次快乐的感恩教育。想象能把文字材料激活。课堂需要学生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翅膀的展开。只有通过想象,心灵才得以体验、思维得以在碰撞、精神得以在对话。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感恩之情。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可以讓学生画一画,写一写。如: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到户外去,画一画自己的家乡,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再用优美的语言写一写家乡,写一写春天,让学生亲身地仔细地感受到自然之恩,从而产生感恩的情绪。教师言传身教,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比如叫一位学生帮忙端一叠作业到办公室,学生离开时就对他说:“辛苦你了!”学生则会笑笑或说“不辛苦”。作师长的就这样把人际交往的礼貌、感激在点滴在小事中表现给学生看,影响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让学生知道别人对你做的一丁点好,都要记住,都要表示感谢。
二、积极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新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体现的“感恩”是丰富多彩的,如《西湖》、《庐山的云雾》表现了大自然之恩;《陈毅探母》、《第一次抱母亲》表现了父母之恩;《泸定桥烽火》、《大江保卫战》、《我们爱你啊,中国》则表现了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教法,确保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时,首先,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韵律美和诗情诗意。其次,引导学生细读全诗,理解和感悟诗情诗意,帮助学生领悟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学生对老师的真切关心和美好祝福,体会学生对老师深深的感恩之心。最后,我满含深情地总结说:“多美的紫丁香啊!多美的诗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美好的愿望!同学们在老师窗前栽下的仅仅是一株紫丁香吗?不!同学们栽下了紫丁香,同时也栽下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是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爱心,一片感恩之心。”至此,我又话锋一转:“老师也知道同学们的心愿。教师节的时候,老师就收到了许多的礼物:美丽的百合花,那是你们想让老师永远年轻漂亮;精美的日记本,是希望老师记下你们成长的足迹;活泼的卡通画,是你们希望老师成为你们的朋友……这些礼物非常好,老师一定会好好珍惜!这节课,老师又意外的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就是你们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你们的智慧,你们的真诚,你们热情的目光。老师要说:你们真的棒极了!老师爱你们!这发自肺腑的话语,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孩子的爱师之情,升华了他们的感恩之心。
三、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孩子获得更多知识和精神营养的主渠道之一。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使他们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为提高课外学习效率,教师要在课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以课外阅读为例,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关感恩教育的优秀读物,从内容上确保课外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教会他们如何粗读,怎样细读,怎样通过摘录经典句段、写读后感等方法来消化吸收所读内容。这样,就能让他们从优美山川中感受自然之恩,从亲情故事中感受亲人之恩,从革命故事中感受社会之恩。
结论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帮助学生提高品德修养、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我们只要用心去琢磨,让语文教育渗透感恩教育,就会融通生命,散发魅力,舒展每一个怦然心动的美好愿望,使人类感情更浓烈,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陈小兰. 爱心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根”[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199.
[2] 林文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1):45-46.
[3] 刘昌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 科技视界,2012,(26):192+142.
关键词: 小学语文;感恩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81-01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所处环境优越,父母亲过于溺爱,凡事替孩子包办,这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自我满足,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而父母、教师及其他身边的人为自己的付出往往被他们忽视,他们对父母、老师、他人的关怀无动于衷,这样容易造成他们将来缺乏责任感。
一、加强感恩教育资源的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方式:
感恩教育,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社会之恩……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感情朗读中体验,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表演是儿童最喜欢的表现形式。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请学生编一编、演一演,使他们在编与演中得到一次快乐的感恩教育。想象能把文字材料激活。课堂需要学生那轻灵善飞的想象翅膀的展开。只有通过想象,心灵才得以体验、思维得以在碰撞、精神得以在对话。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感恩之情。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可以讓学生画一画,写一写。如: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到户外去,画一画自己的家乡,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再用优美的语言写一写家乡,写一写春天,让学生亲身地仔细地感受到自然之恩,从而产生感恩的情绪。教师言传身教,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比如叫一位学生帮忙端一叠作业到办公室,学生离开时就对他说:“辛苦你了!”学生则会笑笑或说“不辛苦”。作师长的就这样把人际交往的礼貌、感激在点滴在小事中表现给学生看,影响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让学生知道别人对你做的一丁点好,都要记住,都要表示感谢。
二、积极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新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体现的“感恩”是丰富多彩的,如《西湖》、《庐山的云雾》表现了大自然之恩;《陈毅探母》、《第一次抱母亲》表现了父母之恩;《泸定桥烽火》、《大江保卫战》、《我们爱你啊,中国》则表现了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教法,确保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时,首先,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韵律美和诗情诗意。其次,引导学生细读全诗,理解和感悟诗情诗意,帮助学生领悟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学生对老师的真切关心和美好祝福,体会学生对老师深深的感恩之心。最后,我满含深情地总结说:“多美的紫丁香啊!多美的诗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美好的愿望!同学们在老师窗前栽下的仅仅是一株紫丁香吗?不!同学们栽下了紫丁香,同时也栽下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是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爱心,一片感恩之心。”至此,我又话锋一转:“老师也知道同学们的心愿。教师节的时候,老师就收到了许多的礼物:美丽的百合花,那是你们想让老师永远年轻漂亮;精美的日记本,是希望老师记下你们成长的足迹;活泼的卡通画,是你们希望老师成为你们的朋友……这些礼物非常好,老师一定会好好珍惜!这节课,老师又意外的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就是你们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你们的智慧,你们的真诚,你们热情的目光。老师要说:你们真的棒极了!老师爱你们!这发自肺腑的话语,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孩子的爱师之情,升华了他们的感恩之心。
三、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孩子获得更多知识和精神营养的主渠道之一。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使他们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为提高课外学习效率,教师要在课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以课外阅读为例,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关感恩教育的优秀读物,从内容上确保课外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教会他们如何粗读,怎样细读,怎样通过摘录经典句段、写读后感等方法来消化吸收所读内容。这样,就能让他们从优美山川中感受自然之恩,从亲情故事中感受亲人之恩,从革命故事中感受社会之恩。
结论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帮助学生提高品德修养、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我们只要用心去琢磨,让语文教育渗透感恩教育,就会融通生命,散发魅力,舒展每一个怦然心动的美好愿望,使人类感情更浓烈,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陈小兰. 爱心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根”[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199.
[2] 林文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1):45-46.
[3] 刘昌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 科技视界,2012,(26):19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