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把旋律、节奏、力度、音色、曲式等构成音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将美好的感情付诸于声音表现,从而激发听者的共鸣给人以美感,表现者的音乐情感与听赏者的音乐情感融为一体,这种心理因素就是“心灵体操”。去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使之在音乐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美好的心理。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美感 情感 激励 快乐
现代心理学表明,艺术教育的美感作用与人才素质的成长有密切的关系,音乐是培养美感作用的艺术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运用特殊的思维方式,把旋律、节奏、力度、音色、曲式等构成音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将美好的感情付诸于声音表现,从而激发听者的共鸣给人以美感,表现者的音乐情感与听赏者的音乐情感融为一体,这种心理因素就是“心灵体操”。去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使之在音乐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美好的心理。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动应当有以下的教育效果:
一、音乐活动应充满愉悦性
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选择内容基本的、启蒙的、幼儿能接受的、通过自我努力能达到的。如在培养幼儿音准感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在“来了一群小鸭子”、“爸爸妈妈我爱你”等韵律听音游戏中,使幼儿从听不准音高找错家,逐渐发展到人人都能找对,这时幼儿高兴起来,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呼。
二、音乐活动应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儿童不应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灌输的“容器”,而是要学会思维。因而,我们强调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学习,让音乐成为有所创新的、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别人想过的、说过的、做过的人。在所有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应主张尽可能的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探索和发现,是幼儿的一种进步和发展。比如:在《掀起你的盖头》来的韵律活动中,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在课前多欣赏一些新疆舞,对新疆舞的基本步伐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活动中多听听音乐,让孩子整体感受音乐,再用一些辅助的材料,比如纱巾,扮新娘营造一种气氛,让孩子慢慢体会乐曲中的域外风情和情调,接着再来启发幼儿,慢慢让孩子和着音乐节奏与环境交往,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由创造,这样孩子才能创编出与环境相符的得体的动作情节。
三、学习从属于发展性
教育是从属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的,儿童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步调。皮亚杰的阶段论给人们提供了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及时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教什么?怎样教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依据,根据这一依据,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应考虑到渐进性,在了解幼儿的阶段水平基础上,引导并推进幼儿向前发展。当然,我们还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个幼儿能按给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如:一段活泼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想象自己快乐玩耍的欢快情境。
四、音乐学习是一个主动、积极和发现的过程,具有主动性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并不是受命于教师,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他们主动自发的学习,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找到和发现、发明自己答案。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他们为自己的需要去听音乐、学唱歌、演奏乐器。他们主动的摆弄敲击乐器过程中声音有高低强弱、快慢之分,他们积极地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编出了描述自己生活的音乐(小狗的叫声、春游之声、快乐的六一)。教师可以从2个方面激励幼儿主动自发的学习,一是直接作用幼儿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材料;二是幼儿心理上的主动性。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知识转交给幼儿,而是提出问题和介绍对策,让幼儿自己主动地“自发学习”。当然,这里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题问题,否则,凡事都让幼儿自发学习也是不可能的。如:在幼儿会玩简单音乐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手脚并用的游戏,教师由深入浅的开始打击节拍,速度由慢到快,让幼儿进行手脚合拍的协调动作,最后能随着音乐节奏动作,这时幼儿感到其中的兴趣,会说再来一次,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体现。
五、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激励性是不可或缺的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幼儿参与,应引导幼儿逐渐懂得怎样去思考,怎样在不懂和不会之间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去大胆的探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正面教育,不断鼓励幼儿去观察、实践、探索、创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六、整体性
幼儿教育是整体性的,幼儿应作为一个整合而发展的,应注意幼儿期人格建构和全面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增强自信,获得知识、增长智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实现自我完善,健全人性人格,使他们不仅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发展,而且能迁移到其他学习中,不仅在幼儿阶段获得发展,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能发展,我们既重视近期效果,又重视远期效应,为其今后的成长最终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幼儿教育
早期教育
幼教博览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美感 情感 激励 快乐
现代心理学表明,艺术教育的美感作用与人才素质的成长有密切的关系,音乐是培养美感作用的艺术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运用特殊的思维方式,把旋律、节奏、力度、音色、曲式等构成音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将美好的感情付诸于声音表现,从而激发听者的共鸣给人以美感,表现者的音乐情感与听赏者的音乐情感融为一体,这种心理因素就是“心灵体操”。去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使之在音乐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美好的心理。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动应当有以下的教育效果:
一、音乐活动应充满愉悦性
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选择内容基本的、启蒙的、幼儿能接受的、通过自我努力能达到的。如在培养幼儿音准感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在“来了一群小鸭子”、“爸爸妈妈我爱你”等韵律听音游戏中,使幼儿从听不准音高找错家,逐渐发展到人人都能找对,这时幼儿高兴起来,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呼。
二、音乐活动应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儿童不应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灌输的“容器”,而是要学会思维。因而,我们强调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学习,让音乐成为有所创新的、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别人想过的、说过的、做过的人。在所有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应主张尽可能的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探索和发现,是幼儿的一种进步和发展。比如:在《掀起你的盖头》来的韵律活动中,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在课前多欣赏一些新疆舞,对新疆舞的基本步伐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活动中多听听音乐,让孩子整体感受音乐,再用一些辅助的材料,比如纱巾,扮新娘营造一种气氛,让孩子慢慢体会乐曲中的域外风情和情调,接着再来启发幼儿,慢慢让孩子和着音乐节奏与环境交往,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由创造,这样孩子才能创编出与环境相符的得体的动作情节。
三、学习从属于发展性
教育是从属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的,儿童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步调。皮亚杰的阶段论给人们提供了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及时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教什么?怎样教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依据,根据这一依据,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应考虑到渐进性,在了解幼儿的阶段水平基础上,引导并推进幼儿向前发展。当然,我们还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个幼儿能按给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如:一段活泼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想象自己快乐玩耍的欢快情境。
四、音乐学习是一个主动、积极和发现的过程,具有主动性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并不是受命于教师,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他们主动自发的学习,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找到和发现、发明自己答案。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他们为自己的需要去听音乐、学唱歌、演奏乐器。他们主动的摆弄敲击乐器过程中声音有高低强弱、快慢之分,他们积极地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编出了描述自己生活的音乐(小狗的叫声、春游之声、快乐的六一)。教师可以从2个方面激励幼儿主动自发的学习,一是直接作用幼儿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材料;二是幼儿心理上的主动性。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知识转交给幼儿,而是提出问题和介绍对策,让幼儿自己主动地“自发学习”。当然,这里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题问题,否则,凡事都让幼儿自发学习也是不可能的。如:在幼儿会玩简单音乐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手脚并用的游戏,教师由深入浅的开始打击节拍,速度由慢到快,让幼儿进行手脚合拍的协调动作,最后能随着音乐节奏动作,这时幼儿感到其中的兴趣,会说再来一次,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体现。
五、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激励性是不可或缺的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幼儿参与,应引导幼儿逐渐懂得怎样去思考,怎样在不懂和不会之间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去大胆的探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正面教育,不断鼓励幼儿去观察、实践、探索、创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六、整体性
幼儿教育是整体性的,幼儿应作为一个整合而发展的,应注意幼儿期人格建构和全面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增强自信,获得知识、增长智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实现自我完善,健全人性人格,使他们不仅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发展,而且能迁移到其他学习中,不仅在幼儿阶段获得发展,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能发展,我们既重视近期效果,又重视远期效应,为其今后的成长最终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幼儿教育
早期教育
幼教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