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世说新语》精彩文段的赏析中,可以形象具体地领略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们的行为与风格,即鲁迅先生所说的“魏晋风度”。
  【关键词】魏晋风度;超人雅量;聪慧大方;舍生取义;以身作则;自由洒脱;放诞不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是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本书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遗闻轶事。根据内容,《世说新语》分类叙事,内容丰富,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卷36门,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故事。本书对魏晋名士的活动、性格、追求、嗜好等都有生动的描写,广泛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
  “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先生1927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的演讲,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放诞不羁、清俊通脱、纵情山水、孤傲自赏的行为风格。魏晋风度的形成,与当时人们所处的社会形势密不可分。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皇帝成了傀儡,统治黑暗。又经过党锢之祸、军阀割据、黄巾起义,继之而起的三国鼎立,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司马氏建立晋朝之后,统治者对曹魏旧臣又大开杀戒。西晋王朝土崩瓦解之后,中国又陷入分裂状态。连绵的战乱和无情的打击使当时的读书人、名士、士大夫们纷纷为求自保而追求道家的自由无为。同时,门阀制度的形成,又使得士族上层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名人辈出。纵观《世说新语》,我们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社会风气。
  一、《小儿破贼》—谢安:喜怒不形于色的超人雅量
  【原文】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译文】谢安和客人在下围棋,忽然(他的侄子)谢玄从(淝水之战的)战场前线寄来家信。谢安看完信,沉默不语,过了一会才慢慢凑近棋局(准备继续下)。客人问他战争打得怎么样了?谢安只说:“小孩子们打败了敌军。”神态举止都跟平常没什么两样。
  【简析】这则故事见于《世说新语·雅量》。故事涉及当时发生在我国的一件大事——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并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为先锋,率兵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双方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苻坚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淝水之战关乎晋朝的生死存亡,战争取胜,晋朝得以存续,这么大的事,要换作别人早就欢呼雀跃了,而谢安却“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气度恢宏,神情淡定。强压内心喜悦而不形于色,这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据理反击,聪慧大方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 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不在家?”陈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先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先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在中午,(您)中午还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再理他。
  【简析】这则故事见于《世说新语·方正》。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为当时的名士。陈元方是陈寔的长子,当时才七岁。父亲的友人当着面辱骂自己的父亲,陈元方没有默默忍受,也没有破口对骂,而是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方式,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驳斥得对方哑口无言,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本文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的“守信”“明礼”的重要性,当然,对友人的知错能改也应持肯定的态度。
  三、《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舍生取义的大丈夫
  【原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译文】荀巨伯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他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要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坏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作所为吗?”胡人来了问他:“我们大军来到这里,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下?”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愿用我自己的生命来替换朋友的性命。”胡人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进入了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退兵了。全城百姓都得以保全。
  【简析】这则故事见于《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对患病友人不离不弃;在生死关头,主动以身代友,不但救了朋友一个人的命,还拯救了全城百姓的命。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明白“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的这种舍生取义的大丈夫行为,也是需要我们褒扬和学习的。
  四、《常自教儿》—谢安:身教重于言教
  【原文】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译文】谢安夫人教育孩子,一次她问太傅:“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教育孩子?”谢安回答道:“我总是用身教来教育孩子。”   【简析】这则故事见于《世说新语·德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将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进行今昔对比,感慨世事变化之大。诗中的“王谢”指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为首的两大名门望族。谢家代表人物就是谢安,他的哥哥谢弈,弟弟谢万、谢石,侄儿谢玄等都是高官。文学史上有名的“大谢”(东晋谢灵运)、“小谢”(南朝齐谢眺)也出自谢氏世家。谢家能出这么多名人,都与谢安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五、《坦腹东床》—王羲之:自由洒脱
  【原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文】太傅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说:“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王逸少,便把女儿嫁给他。
  【简析】这则故事见于《世说新语·雅量》。逸少,是书圣王羲之的字。王羲之是东晋琅玡临沂人,出身名门,为王旷之子、王导之侄,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因书法超群而显名于世,人称“书圣”。从故事中可以看出,郗太傅赏识王羲之就是因为他不拘礼节、洒脱异于常人。故后世以“逸少”泛指美少年。
  六、《曝裈当屋》—刘伶:蔑视礼教,放诞不羁
  【原文】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译文】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子,把屋子当作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简析】这则故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任诞指任性放纵、蔑视礼教、不拘礼法,甚至狂放不羁,这些人以刘伶为代表。刘伶终日与酒为伴,崇尚老庄之学,主张无为而治。其实,以刘伶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中大部分是因为朝廷黑暗,为了避免自己被统治者杀戮,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表现。
  七、《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随心所欲,任性率真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简析】这则故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雪夜乘船去拜访朋友戴安道,兴起而行,兴尽而归,表现了王子猷随心所欲、潇洒率真的精神风貌。
  八、《七步成诗》——曹植:出口成章,以诗谏兄
  【原文】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弟弟东阿王曹植在起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做不成的话,就要施行死刑。曹植应声就作诗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露出深深的惭愧之情。
  【简析】这则故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在我國文学史上,曹操、曹丕、曹植并称“三曹”与后世的“三苏”(宋朝苏洵、苏轼、苏辙)齐名。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谢灵运曾称赞曹植才高八斗,从七步之内即成诗这件事上,可见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长子曹丕即王位。是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即魏文帝。曹植屡遭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在本则故事中,曹植以豆和萁作比,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残,贴切恰当,委婉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使得曹丕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世说新语》各篇长则数行,短则三言两语,语言简约,极富表现力。本书善于用白描、对比、夸张等写作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明·胡应麟语)书中涉及人物众多,魏晋时期的许多人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隐士僧侣,都有记载,鲁迅先生称它是“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可以说,《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参考文献
  [1]王状.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的精神内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5).
  [2]许明征.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围绕以表达为起点,让学生思维在场;以主问题为核心,让学生思维提升;以背景材料为补充,让学生思维活跃和以经典篇目为依托,让学生思维成长来对《草船借箭》课例进行赏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训练;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1月2
【摘要】略读教学一直是教师困惑的内容,教还是不教,教师拿捏不准。根據教材的目标要求,教师要能领悟编者的意图,对略读的内容适当取舍,粗知大意,突出焦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教师的“教”要略,学生的“学”要“丰”,以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课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粗知大意;得当取舍;略而不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 教学”的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大数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科素养,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与记忆,促进语文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中首次明确标出“非连续文本”。其中,第三学段提出了阅读的目标和要求,“阅读其实很简单,您可以从文本与图形等一些相关的组合材料内容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正在逐步走入人们的 视野。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
【摘要】教材里的那些清淡文字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把心洗涤得明净清晰,化繁为简,拙朴和趣味就会到来,天真童趣和艺术灵性就会接踵而至。愿得书中真,白首不相离。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引领值得我们反思和坚守!  【关键词】阅读活动;反思;涵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读书人是我们应该珍视的身份;读书是我们为之孜孜不倦的可爱游戏!  一、缘于落实 上下求索  高二下学期我们按照教学安排顺利地完
【摘要】阅读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法,能够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与综合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玩手机、玩电脑的人越来  越多,但真正静下心来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时期,在小学开展班级读书会,播撒阅读的种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其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班级读书会的开展途径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读书会;阅读兴趣
【摘要】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课堂上师生角色转换不明显、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引导不够、师生关系需重新审视等诸多问题。而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方面?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这些都是倡导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语文教学;学生  【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小学生在写作  时,常常会感到无内容可写。其实,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苦恼于“无米之炊”,这并非生活中无“米”,主要是学生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素材,加上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社会生活较贫乏,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多观察、多了解,发掘生活中的作文素材,使学生作文成为有
奥运会结束了,很多网友认为中国队擅长在一些商业价值不高的项目上夺牌,在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项目上竞争就会吃亏。因为我们靠举国体制埋头苦练,很多欧美国家已经通过商业化、俱乐部化完成了技术的更新、人才的迭代。这有道理,但我觉得还可以从一个基层教师的角度就运动员的选拔补充几点。  过去有种说法:“孩子学习不好,家庭条件也一般,那就去体校学体育吧!”目前正在各项赛事上熠熠生辉的选手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
【摘要】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从充分利用课内文本,培养学生人文底蕴;适切整合课外文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科学制定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三个方面就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素养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学习;阅读素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指明:“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