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实践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作为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为学生高中阶段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关乎着学生终身的成长与发展。伴随着新课改的步伐,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作用
  初中语文是中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与目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除了基础性知识,还有大量强化情感与价值观的文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蕴含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内化并培养学生的品质与素养。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也贯穿着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塑造学生人格与品质以及陶冶学生情感等方面有着许多天然的优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掘与引导。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受升学考试等压力的影响,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自由开放的课堂仍比较少,大多数语文老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忽略学生的感受与想法。这样的课堂形式单一,气氛也不够活跃,很容易造成老师苦口婆心宣讲,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的状态。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没有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2.课堂教学局限于文本教学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是单纯地进行课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课文教好,课堂讲授紧紧抓住课文内容,而且不少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被人为分割而变得细碎零散,失去了文本原有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实践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生活化语文教学正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语文教学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是单方面的传授,而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想法。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代入文本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情景创设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灵活选用。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先利用PPT播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雪景图片,然后引导并询问学生“你们心目中的雪景是什么样呢?是大气磅礴还是静谧神秘的?”在学生们经过思考并回答后,已对雪景有了自己的经验与情境,此时再进行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大多是带着感情来阅读的。同时在课文之外,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其他经典诗词让学生们阅读。对于一些戏剧类课文,本身就非常适合来表演,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扮演前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物性格特征与戏剧冲突,在查阅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探究与学习能力。课堂表演时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表演完成后由其他学生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与总结,经过角色扮演,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体验与理解,比单纯的课文讲授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阅读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这就充分说明了诵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反复的诵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可以通过诵读让学生体悟文本的美感,提升学生的閱读品味,促进学生的美育。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本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但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反复诵读后,从文本优美的语句中可以读出春风的温柔与春雨的绵绵,眼前仿佛是春意盎然的烂漫图画,从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此时已无需老师再进行更多讲解,学生自己也已体会到文本的美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情感的深化。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尝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寻找更多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并将这些总结为教学经验,为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服务。
  作者通联: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一书中论及写作时曾有“凤头”一说,意在强调俊美精彩的开头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的确,俊美精美的导语,对于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的设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勾连旧知,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新旧知识之间有很多的相似点,由此及彼的类比启发,能水到渠成地进入新情境。这是导入语最常见的设计方式。   例如在执教《六国论》时
"0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流群体,高校、家庭和社会三大主体应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帮助"00"后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理想信念。
问题点击:  现在不少考生在临场写作都愿意选择议论文的文体,或欣然主动,或无奈被动,但不少考生却是“貌似”而无法“神似”,始终在门外徘徊不前,不得要领。不少考生要么文体不明,叙述多于议论,照搬素材,照抄材料,写成了“四不像”;要么结构混乱,叙述散乱不符逻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不知所云;要么观点不清晰,和主题若即若离等等。如果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和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议论文的要领。而要有效地解决上述
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要坚持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加强教师
中国传统的教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它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观主张的是因材施教,用礼乐来教化人,倡导人的向善的美德,是以人的发展为立足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意义提出了鲜明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要求,但其立足点仍然是关注人的发展。所以,我们所要进行的课程改革,不是矫枉过正地对传统对历史的否定,而是对优秀传统的传承,是对过去某些不
在近阶段的管理理论及实践中,团队(work team)和团队工作(team work)的概念异常流行。以团队的形式来管理组织以及开展组织发展的活动无论在学术或实践中都产生了多元的和深厚
通过模糊统计实验,将人眼正常视距下对不同线段长度的视觉反应的描述进行量化分组,发现人眼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密度,决定着对线段长短及其间距大小的反应.线段长短的视觉反应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面对这些诗歌,许多老师觉得很棘手:诗歌讲得越细就越无诗意,不讲解,又担心学生欣赏不了诗歌的艺术魅力。那么,如何教好诗歌单元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一些方法,试作探讨。  一、背景介绍法  背景介绍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之一,教材中选的诗歌都是一些著名诗人的作品,学生熟悉他们的名字,但对他们的身世和创作经历并不太熟悉,而学生对这些非常感兴趣,教师上课时可向学生介
高校教材管理主要是由教材计划制定、采购、入库、发放、记账、结算等一系列工作所组成,该工作在各高校由教材科负责完成,其业务不仅涉及出版部门,而且要面对全校各系、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