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年择偶标准和观念的变化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t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择偶的标准和观念也一直在变,本文主要论述当代中国青年择偶观念的变化及其成因。作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之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择偶标准和方式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揭示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现代化程度。
  关键词:择偶;标准;变化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解释,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而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婚姻缔结、家庭建立的前提,而且直接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的形式;同时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国青年关于婚姻对象选择标准的变化,即择偶观念的变化。
  
  一、择偶理论
  
  择偶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现象,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之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择偶标准和方式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揭示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现代化程度。西方与家庭社会学有关的择偶理论主要有个人主义解释和社会文化解释。
  (一)择偶的个人主义解释
  这一理论产生的背景是西方社会亲属及其他社团对择偶过程的影响的控制弱化,婚姻中的爱情和个人需要的满足收到充分的考虑。个人主义的解释依据生物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广泛的经验研究对婚姻的选择进行阐述。
  生物学的解释指出,婚姻的选择是以本能、遗传和生物因素为基础的。心理学的解释主要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同质性理论、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男性由于其“恋母情结”会选择具有其母亲个性品质的女子作为他的恋爱对象,而女性则会选择具有其父亲个性品质的男子作为她的恋爱对象。他的这种心理分析理论,过分强调了生理和心理因素,强调先天的性意识对个性发展的意义,认为在择偶行为中生理、心理需要的因素大于社会选择的因素。
  同质性理论强调同类匹配,“同类匹配”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这一理论与我国传统社会择偶中的“门当户对”原则相耦合。所谓“门当户对”是指男女在择偶时要相互考虑对方家庭财产的多寡和门第的高低与自己是否相当,以及社会地位、社会声望是否适合等等,中国封建社会婚姻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就是门当户对。
  温奇的“互补需要”理论认为,虽然择偶同诸多因素如年龄、种族、血统、住宅的邻近、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或先前的婚姻地位等相一致,但是当择偶表现为心理需求和个人动机时,他势必是互补而非同一的。它强调在择偶时人们的主要考虑是各种需要的相辅相成,例如支配欲强的男性往往选择依赖性强的女性为偶。
  (二)择偶的社会文化解释
  这一理论注重讨论影响婚姻过程的社会文化因素,并以此来解释择偶的互动过程。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交换理论、、历史前例理论和择偶梯度理论等。
  交换理论。该理论在择偶领域的解释是,人们为某一特定的异性所吸引,是由其所能提供的资源决定的,假如某一资源不足,可以更多的提供另一种资源作为补偿,如在包办婚姻中,劳动力、彩礼和新娘的价格是最常见的交换。
  历史前例理论认为,在历史上普遍存在着由父母包办或由父母决定的择偶方式,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实际上是两个理想类型的划分。现实生活总是这两大模式的混合。而恋爱关系情况能否得到父母或朋友的支持,对恋爱关系的维持和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择偶梯度理论。“择偶梯度”即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也就是婚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尽管从社会经济地位看,男性一般在婚姻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女性的资源还包括肤色、长相、体型、相对年龄以及持家能力等,这使一些女性可以她们的美貌换取男性的家世、成就或向上流动的潜力。
  此外还有很多诸如角色理论、序列理论等等。关于婚姻基础和择偶标准的广泛的理论解释,是随着择偶模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择偶标准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既包括自然条件,也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外在社会条件。
  
  二、当代中国青年择偶标准和观念的变化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价值观在变,我们的择偶观也在变。在以往社会,婚姻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近现代社会更多的则是由个人的意志和喜好来决定。然而近几年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重新摆在了人们的眼前,值得我们深思。我个人认为,当代青年择偶标准和观念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到1966年,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安琪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这一时期,择偶条件中最关键的是本人成份、政治面貌以及家庭出身等。那是一个价值单一的时代,人们在择偶时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政治上是否要求上进,在工作上是不是模范,组建“革命家庭”是当时的主流。
  第二阶段1966~1976,文革十年,政治决定一切的择偶观。在政治席卷一切的年代,男女青年择偶的关注点只有政治面貌与家庭出身。青年人在择偶时,出身的好坏甚为重要,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的出身是一个颇有份量的条件,它可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政治背景,以保证在飘乎不定的政治风云中不会使家庭出现大的动荡。而出身不好的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后代在择偶时较为困难,他们只能找相同或者相似境遇者。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2000年,由于市场机制运作中的利益获取和财富拥有已经不再依赖于政治面貌、家庭出身等外在条件,而更多的与学历、职业、能力、胆识等个人素质条件相联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婚姻开始追求质量的提高,在择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体现出“人本”精神,越来越多注重人的情感、品质及能力。
  第四阶段是从进入新世纪到现在,随着女性的解放,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在社会上占据一定的资源,这些女性通常有着比较高、比较稳定、比较有保障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她们往往更多地强调人格尊严、自由和独立,女性的择偶观念从“三高”到“三低”(“三高”人士:指“高收入、高学历、高个子”;“三低”人士:指“低风险、低束缚、低调门”),不少女白领的择偶目标也纷纷从“金龟婿”变到了“经济适用型男”。同时,新的门当户对的观念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现在的门当户对已经不再拘泥于门第家世,而更多的是讲究配偶双方的匹配,包括年龄、受教育情况、工作、收入等各方面的匹配。
  
  三、当代中国择偶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择偶观念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发展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人们有能力去追求温饱以外的精神享受,婚姻不再是简单的社会生产的单位,更是情感交流的场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择偶观念发生变化的基础性因素。
  (二)社会原因
  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人们的观念必然会发生变化。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社会保障机制的发展使原本属于家庭的功能社会化了,家庭原有的功能减弱,人们的择偶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同时,由于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交往的范围扩大,认识的人也增多,增加了配偶的选择性。
  (三)文化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青年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对配偶的选择也更加注重情感要素,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受教育的女性也越来越多,过去包办婚姻的现象已不复见,现在更多的是自由恋爱的模式,从而促成择偶观念的变化。
  
  四、结语
  
  虽然中国青年的择偶观念一直在变化,但有一条基本原则还是贯穿于整个历史过程的,那就是“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虽然新时代对门第的要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但是,时代已经赋予了其新的含义。从择偶观念的变化,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择偶,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重大因素。
  
  参考文献:
  [1]家庭论.加里·斯坦利·贝尔.商务印书馆.2005.
  [2]李银河说性.李银河.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3]家庭社会学导论.邓伟志,徐新.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4]家庭社会学.杨善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1978年以来我国青年择偶研究述评.管雷. 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真谛,是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共同的追求.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因此,需要实行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关键词:积分”制度;多元化评价手段;师评生;生评师;生生互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究
期刊
摘 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不良的企业文化阻碍企业的发展。现在各个企业都在强调企业文化建设,但是真正能发挥作用企业文化很少。到底什么问题阻碍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正向影响?什么原因没有很好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这是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企业面对的问题,我认为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认真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并提出一些好的解决对策。这就是我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学会与人共处,善于与人交流,已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就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剂良药。  关键词:拓宽途径;立足;渗透;根植;提高能力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 学会与人共处,善于与人交流,已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因此,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
期刊
Abstract:Japanese design is unique in worldwide. I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dhering to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le learning wes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车辆维修现状,提出了车辆维修社会化改进措施,并展望了车辆维修社会化模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车辆维修;社会化模式    建国初期,我国中小型企业沿用前苏联的车辆装备管理与维修体制,即统一计划预防维修制度。制定的依据是车辆磨损规律理论,根据车辆的运行时间划分维修等级(如:大修、中修、小修等)。按车辆磨损规律形成的维修制度,导致每个企业均有自己的车辆装备设备管理及维
期刊
摘 要:多年来我在单词的读、写方面也一直做着深入的探究,通过不懈努力我得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方式、方法:利用“心理迁移”规律,注音式拼读、拼写单词。这种方法就是借用学生已有的”汉语拼音“学习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对后继新的学习的迁移来读、写单词。  关键词:心理迁移;注音式拼读;拼写;正迁移;负迁移    如何听、说、读、写单词一直以来是一大难点。怎样去解决呢?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好方法。多年来我在单
期刊
近年来,我校坚持“为学生的幸福着想,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学校领导班子从提高认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入手,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按照积极拓展公开渠道、规范操作程序、优化运行机制的思路,积极维护教职工和社会各届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深化校务公开,还了学校领导一个清白,给了师生、家长一个明白,密切了学校与师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作者在职业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学生与企业及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现在职业教育的关系,提出了产、学、研之间不同观点,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模式;课程体系;双师型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应该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职业院
期刊
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是国家的教育大政方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素质观    思想决定行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入手,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对策,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实际上不单纯是教学本身的改革,而是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的改革。当前,高校应围绕如何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来寻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