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在溪亭因酒醉而“不知归路”;在“绿肥红瘦”的早晨,她又“浓睡不消残酒”;晚年的她“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倍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感叹“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代是封建理学盛行的时代,而李清照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柔弱女子何以能纵酒吟唱,挥洒填词?酒对于李清照的词作在意义上有何作用?
一、杯中相思意
李清照十八岁适嫁赵明诚,婚后二人生活充实而完美。据《金石录后序》载:“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前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此后赵明诚先后知莱州、淄州、建康、胡州等地,夫妻时聚别。“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总是那么伤感,尤其对于李清照这个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爱情且感情细腻丰富的少妇来讲,离别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忆秦娥·临高阁》:“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词人在黄昏中登临高阁,放眼望去是“乱山平野,烟光迷蒙,栖鸦归飞,画角哀鸣”。词人心绪万分惆怅,想起远离身边的心上人不知此刻身在何处,转身面对炉中的断香,杯中的残酒,一颗相思的心满是愁绪别情。西风中梧桐叶落,秋色寂寞,多么希望相思的人儿此刻就在身旁!
历代词家与酒者不乏其人,然独有李清照通过酒把相思爱情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如此真挚感人。
二、杯中赤胆情
前期的李清照过着较为舒适而恬静的生活,埋头于金石书画诗词歌赋。然而好景不长,“靖康之难”后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幸的是,赵明诚在赴任途中染疾身亡,这对李清照来讲更是一种严酷的打击。而她和赵明诚用尽心血收集的金石字画也在战乱中大部分焚毁散失,这更是不幸中的不幸。这诸多不幸皆来自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国家的破败。皇帝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一路南逃,四处藏身。李清照到底未能摆脱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抛家离园追寻皇帝的踪迹。在逃难的过程中,李清照始终不能排遣故国之思,故乡之恋。而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建立则彻底打破了她美丽的故乡梦。
如果说相思是一种美丽的痛苦,而国破家亡的失落则是一种切肤之痛。这么多的不幸压在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正如词人所言“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阁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缳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庆贺元宵是民间一个重要的习俗,词中所述元宵当是南渡后晚年的李清照“感怀京洛”之作。开头两句写日暮时的景色:落日像熔化的黄金那样光辉耀眼,暮云弥漫如玉璧那样整合无痕。这是何等壮美的景色,然而词人紧接着劈头一问“人在何处”,这一问话着实让人惊颤不已,是啊,人在何处?不是故乡!以下又从视觉和听觉中写出当时环境的气氛,“烟浓”“笛怨”,色彩是暗淡的,声音是幽怨的,接着又是一问“春意知几许”?这是什么节日气象?词人对现实的怀疑态度和否定态度显而易见。在如此沉闷的环境氛围中,词人谢绝香车宝马来相召的酒朋诗侣是情理之中。词的下片回想当年中州盛日之时的元宵佳节之景,那欢乐的场面似乎就在眼前,“如今”一转,生活完全黯然失色,早已没有了情趣,“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以前的元宵佳节,词人呼朋唤友饮酒赋诗,这是何等的潇洒风流。但此时国破家亡,词人根本就没有心情去庆赏元宵,还写什么词?喝什么酒?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中,李清照即使遭逢不可多得的良辰美景,也没有忘却故乡亲人,没有忘却苦难的祖国和苦难的人民。她的爱国感情驱使她的思想飞越到多年前汴京庆元宵的彼时彼处。
李清照在金兵入侵时和人民有着相同的悲惨命运,那么她借酒抒发的这些怀念故土、思恋故国、思念亲人的强烈感情,实际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家散人亡、背井离乡的灾难和痛苦,以及抗战复国的普遍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杯酒间足见女词人的赤胆忠心。
三、杯中孤独魂
李清照是孤独的。在封建理学盛行的时代中的女子不过是社会的附庸品,最多只能称得上点缀品而已。按照这种时代的原则,李清照这位“才力华瞻、逼近前贤”的词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你应该回到你的闺阁中学学琴棋书画倒还可以,万不可饮酒赋词,有伤风化。
值得庆幸的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和婚后赵明诚未入仕之前的李清照始终生活在开放而民主的家庭环境当中,这使得她超凡的艺术天才得以挥洒。否则两宋词坛上也许不可能留下李清照的芳名。然而环顾两宋词坛,李清照显得形影只单,这种孤独感是不言而喻的。无怪乎她发出“酒意诗情谁与共”的慨叹。赵明诚虽是李清照生活上的知心伴侣,在二人世界里倒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但是赵明诚在文学上的造诣是完全不能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的。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文学天才只有大声喝彩的份,却不能与之进行高层次的文学交流。偏偏赵明诚又常常为官在外,这样在李清照的精神世界里那仅存的一点家庭温情也没有了,那么李清照的孤独是可想而知的。
李清照在一片苍白的宋代女性文学中,孤独地活着,缺乏家庭的温情,人事沧桑,几度变故,生活的孤独,精神的孤独,万千心事于无奈中都付与杯中之物。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好酒,既不同于魏晋名士以饮酒作为对当权者消极反抗、逃避现实、以酒来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和人事上的纠纷,也不同于李白的诗中酒使诗更加飘逸,更富有想象力,诗使酒更加香醇,更富有诱惑力。李清照以酒入词主要是借以遣怀述志,把它作为精神上的慰藉品而有别于文人借酒以醒醉人生。在李清照的生活天地中,正是因为多了酒这味兴奋剂,她的视野才更加开阔,李清照高雅的生活情趣,向往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才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唐敏.红瘦.1版.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章泰和.历代词赏析词典.1版.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8.
[3]周汝昌,唐圭璋.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4]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1版.江西古籍出版社,1986-12.
[5]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民族中学)
一、杯中相思意
李清照十八岁适嫁赵明诚,婚后二人生活充实而完美。据《金石录后序》载:“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前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此后赵明诚先后知莱州、淄州、建康、胡州等地,夫妻时聚别。“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总是那么伤感,尤其对于李清照这个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爱情且感情细腻丰富的少妇来讲,离别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忆秦娥·临高阁》:“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词人在黄昏中登临高阁,放眼望去是“乱山平野,烟光迷蒙,栖鸦归飞,画角哀鸣”。词人心绪万分惆怅,想起远离身边的心上人不知此刻身在何处,转身面对炉中的断香,杯中的残酒,一颗相思的心满是愁绪别情。西风中梧桐叶落,秋色寂寞,多么希望相思的人儿此刻就在身旁!
历代词家与酒者不乏其人,然独有李清照通过酒把相思爱情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如此真挚感人。
二、杯中赤胆情
前期的李清照过着较为舒适而恬静的生活,埋头于金石书画诗词歌赋。然而好景不长,“靖康之难”后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幸的是,赵明诚在赴任途中染疾身亡,这对李清照来讲更是一种严酷的打击。而她和赵明诚用尽心血收集的金石字画也在战乱中大部分焚毁散失,这更是不幸中的不幸。这诸多不幸皆来自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国家的破败。皇帝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一路南逃,四处藏身。李清照到底未能摆脱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抛家离园追寻皇帝的踪迹。在逃难的过程中,李清照始终不能排遣故国之思,故乡之恋。而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建立则彻底打破了她美丽的故乡梦。
如果说相思是一种美丽的痛苦,而国破家亡的失落则是一种切肤之痛。这么多的不幸压在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正如词人所言“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阁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缳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庆贺元宵是民间一个重要的习俗,词中所述元宵当是南渡后晚年的李清照“感怀京洛”之作。开头两句写日暮时的景色:落日像熔化的黄金那样光辉耀眼,暮云弥漫如玉璧那样整合无痕。这是何等壮美的景色,然而词人紧接着劈头一问“人在何处”,这一问话着实让人惊颤不已,是啊,人在何处?不是故乡!以下又从视觉和听觉中写出当时环境的气氛,“烟浓”“笛怨”,色彩是暗淡的,声音是幽怨的,接着又是一问“春意知几许”?这是什么节日气象?词人对现实的怀疑态度和否定态度显而易见。在如此沉闷的环境氛围中,词人谢绝香车宝马来相召的酒朋诗侣是情理之中。词的下片回想当年中州盛日之时的元宵佳节之景,那欢乐的场面似乎就在眼前,“如今”一转,生活完全黯然失色,早已没有了情趣,“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以前的元宵佳节,词人呼朋唤友饮酒赋诗,这是何等的潇洒风流。但此时国破家亡,词人根本就没有心情去庆赏元宵,还写什么词?喝什么酒?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中,李清照即使遭逢不可多得的良辰美景,也没有忘却故乡亲人,没有忘却苦难的祖国和苦难的人民。她的爱国感情驱使她的思想飞越到多年前汴京庆元宵的彼时彼处。
李清照在金兵入侵时和人民有着相同的悲惨命运,那么她借酒抒发的这些怀念故土、思恋故国、思念亲人的强烈感情,实际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家散人亡、背井离乡的灾难和痛苦,以及抗战复国的普遍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杯酒间足见女词人的赤胆忠心。
三、杯中孤独魂
李清照是孤独的。在封建理学盛行的时代中的女子不过是社会的附庸品,最多只能称得上点缀品而已。按照这种时代的原则,李清照这位“才力华瞻、逼近前贤”的词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你应该回到你的闺阁中学学琴棋书画倒还可以,万不可饮酒赋词,有伤风化。
值得庆幸的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和婚后赵明诚未入仕之前的李清照始终生活在开放而民主的家庭环境当中,这使得她超凡的艺术天才得以挥洒。否则两宋词坛上也许不可能留下李清照的芳名。然而环顾两宋词坛,李清照显得形影只单,这种孤独感是不言而喻的。无怪乎她发出“酒意诗情谁与共”的慨叹。赵明诚虽是李清照生活上的知心伴侣,在二人世界里倒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但是赵明诚在文学上的造诣是完全不能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的。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文学天才只有大声喝彩的份,却不能与之进行高层次的文学交流。偏偏赵明诚又常常为官在外,这样在李清照的精神世界里那仅存的一点家庭温情也没有了,那么李清照的孤独是可想而知的。
李清照在一片苍白的宋代女性文学中,孤独地活着,缺乏家庭的温情,人事沧桑,几度变故,生活的孤独,精神的孤独,万千心事于无奈中都付与杯中之物。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好酒,既不同于魏晋名士以饮酒作为对当权者消极反抗、逃避现实、以酒来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和人事上的纠纷,也不同于李白的诗中酒使诗更加飘逸,更富有想象力,诗使酒更加香醇,更富有诱惑力。李清照以酒入词主要是借以遣怀述志,把它作为精神上的慰藉品而有别于文人借酒以醒醉人生。在李清照的生活天地中,正是因为多了酒这味兴奋剂,她的视野才更加开阔,李清照高雅的生活情趣,向往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才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唐敏.红瘦.1版.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章泰和.历代词赏析词典.1版.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8.
[3]周汝昌,唐圭璋.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4]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1版.江西古籍出版社,1986-12.
[5]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