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管理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要秉承爱学生之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用爱去引导、感化学生,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在研究过程中,对小学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爱心渗透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爱心;渗透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爱心策略,怀着爱学生之心去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突出的班级管理效益。卢梭曾说,但凡缺乏师爱,学生的品格以及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发挥。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爱学生,才能够精细塑造学生的灵魂。卢梭的观点也充分证实了小学班主任爱心对学生培养的突出价值。爱是人们不变的心理需求,通过爱可以拉近人们间的距离,营造更合理的外部环境。小学班主任将爱心渗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能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果,还能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康人格。
一、在学生管理中渗透爱心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有非常高的地位。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崇拜,并在工作中渗透爱心,就能够轻易获取小学生的信任和依赖,并能够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益,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在爱心的驱动下,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公平对待每一名小学生。
以班级座位的安排为例,目前在不少家长以及学生的眼里,在班级座位的安排上,坐在第一排的学生一定是教师最喜欢的学生,而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较差、不受教师欢迎的学生。小学班主任在安排班级座位过程中,要渗透爱心,尽可能兼顾每一名小学生的要求,采取轮流制的座位安排方式。这样,小学班主任可以兼顾每一名小学生,做到对学生的一视同仁。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爱心,用爱心驱动班主任的工作行为,让班主任能够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尽可能做到兼顾不同小学生的需求,做到公平公正,以自身的行为践行对学生真诚的爱,拉近班主任和小学生间的距离,营造更和谐的班级氛围,更亲密的师生关系。
二、在学生惩罚中渗透爱心
小学班主任的爱心渗透不仅表现在日常班级工作的开展上,同时也体现在班主任对学生的惩罚行为上。班主任在学生惩罚的过程中,惩罚不是根本,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才是本质。单纯惩罚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惩罚过程中真正悔改,改正不足。班主任在学生惩罚中渗透爱心,能够让班主任对学生的惩罚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有助于确保惩罚的目标和效果达成。
“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过去在班主任对学生管理时,不少班主任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采用“棍棒”教育的方式,一旦学生犯错,要么罚站、要么请家长,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班主任更是加大惩罚力度,想要通过惩罚让学生产生畏惧,不再二次犯错。正如毛泽东同志的观点,凭借严格的惩罚举措,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但不能真正让学生服从教师,也就是说在“棍棒”教育模式下,学生口服心不服。班主任在学生惩罚中渗透爱心,用爱感化学生,采用爱的方式惩罚学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让惩罚行为达成“口服心也服”的教育目的。
班主任在学生惩罚教育中渗透爱心,采用正确的方式,用爱引导、感化学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让学生口服心服,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在家长会中渗透爱心
班主任在家长会中也要渗透爱心。在不少教师以及家长的眼中,家长会似乎已经成了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批斗学生及家长的批斗会。学生学习成绩好,家长参加家长会还有兴致,但如果学生学习成绩差,平时在校表现不积极,家长会就成了家长的“劫日”。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时,应该改变传统以批评为主的沟通模式,要渗透爱心,切实站在家长以及学生的角度,和家长一起探讨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这些问题探讨出合理的教育方案和对策。班主任通过在家长会中渗透爱心,让家长会逐渐成为教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比如在家长会之前,班主任可以让每一名小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对家长说出自己平时一直想说但不敢说的话。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让每名家长打开学生写的信,并对信里孩子的诉求给予回应。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家长和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
班主任通过爱心的渗透,能够改变传统家长会批判为主的形式,让家长会真正成为班主任和家长、学生和家长沟通的平台,也能够推动家长会的召开为更好提升班级管理,以及改进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小学生学习成绩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渗透爱心,能够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益,取得更出色的班级管理工作成果。
参考文獻:
[1]李海波.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7(2).
[2]李志新.春风化雨 细雨润物: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4).
作者简介:朱福梅(1982.9—),女,汉族,甘肃榆中,本科,二级教师,语文教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爱心;渗透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爱心策略,怀着爱学生之心去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突出的班级管理效益。卢梭曾说,但凡缺乏师爱,学生的品格以及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发挥。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爱学生,才能够精细塑造学生的灵魂。卢梭的观点也充分证实了小学班主任爱心对学生培养的突出价值。爱是人们不变的心理需求,通过爱可以拉近人们间的距离,营造更合理的外部环境。小学班主任将爱心渗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能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果,还能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康人格。
一、在学生管理中渗透爱心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有非常高的地位。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崇拜,并在工作中渗透爱心,就能够轻易获取小学生的信任和依赖,并能够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益,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在爱心的驱动下,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公平对待每一名小学生。
以班级座位的安排为例,目前在不少家长以及学生的眼里,在班级座位的安排上,坐在第一排的学生一定是教师最喜欢的学生,而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较差、不受教师欢迎的学生。小学班主任在安排班级座位过程中,要渗透爱心,尽可能兼顾每一名小学生的要求,采取轮流制的座位安排方式。这样,小学班主任可以兼顾每一名小学生,做到对学生的一视同仁。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爱心,用爱心驱动班主任的工作行为,让班主任能够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尽可能做到兼顾不同小学生的需求,做到公平公正,以自身的行为践行对学生真诚的爱,拉近班主任和小学生间的距离,营造更和谐的班级氛围,更亲密的师生关系。
二、在学生惩罚中渗透爱心
小学班主任的爱心渗透不仅表现在日常班级工作的开展上,同时也体现在班主任对学生的惩罚行为上。班主任在学生惩罚的过程中,惩罚不是根本,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才是本质。单纯惩罚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惩罚过程中真正悔改,改正不足。班主任在学生惩罚中渗透爱心,能够让班主任对学生的惩罚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有助于确保惩罚的目标和效果达成。
“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过去在班主任对学生管理时,不少班主任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采用“棍棒”教育的方式,一旦学生犯错,要么罚站、要么请家长,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班主任更是加大惩罚力度,想要通过惩罚让学生产生畏惧,不再二次犯错。正如毛泽东同志的观点,凭借严格的惩罚举措,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但不能真正让学生服从教师,也就是说在“棍棒”教育模式下,学生口服心不服。班主任在学生惩罚中渗透爱心,用爱感化学生,采用爱的方式惩罚学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让惩罚行为达成“口服心也服”的教育目的。
班主任在学生惩罚教育中渗透爱心,采用正确的方式,用爱引导、感化学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让学生口服心服,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在家长会中渗透爱心
班主任在家长会中也要渗透爱心。在不少教师以及家长的眼中,家长会似乎已经成了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批斗学生及家长的批斗会。学生学习成绩好,家长参加家长会还有兴致,但如果学生学习成绩差,平时在校表现不积极,家长会就成了家长的“劫日”。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时,应该改变传统以批评为主的沟通模式,要渗透爱心,切实站在家长以及学生的角度,和家长一起探讨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这些问题探讨出合理的教育方案和对策。班主任通过在家长会中渗透爱心,让家长会逐渐成为教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比如在家长会之前,班主任可以让每一名小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对家长说出自己平时一直想说但不敢说的话。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让每名家长打开学生写的信,并对信里孩子的诉求给予回应。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家长和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
班主任通过爱心的渗透,能够改变传统家长会批判为主的形式,让家长会真正成为班主任和家长、学生和家长沟通的平台,也能够推动家长会的召开为更好提升班级管理,以及改进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小学生学习成绩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渗透爱心,能够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益,取得更出色的班级管理工作成果。
参考文獻:
[1]李海波.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7(2).
[2]李志新.春风化雨 细雨润物: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4).
作者简介:朱福梅(1982.9—),女,汉族,甘肃榆中,本科,二级教师,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