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以“境”促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z52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小猫刮胡子》是一篇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又富有特色。阅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中积累语句,培养语感。二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学定教,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解词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脑、袋、狡、猾 ”等生字,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在语境中了解“ 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干干净净 ”等词的意思。
  2.积累“刮得干干净净”“撞得鼻青脸肿”这样的短语。
  3. 借助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起兴趣
  1.观看《猫和老鼠》片段,引出课题:老师也认识一只倒霉的小花猫(贴小花猫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它的故事《小猫刮胡子》。
  2.教学生字“刮”,看看小猫刮胡子的图,猜猜“刮”为什么是立刀旁的。
  3.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1.师:我们已经读了课文,并且画出了难读的词语,下面就来交流一下。(学生展示,领读词语)
  2. 四人小组合作检查认字读词的情况,教师巡视。
  3. 整理并认读难读难记的词语。
  第一组:追捕 狡猾 镜子
  A.读准词语,强调“镜”是后鼻音。
  B.教学“ 追捕”。
  直观认知:看图,瞧,猫追赶着去捉老鼠,这就叫追捕。
  剖析字理:捕就是捉的意思,怪不得这个字也是提手旁的。
  C.教学“狡猾”。
  运用:在你的印象中哪些动物挺狡猾的,说说“狡猾的( )”。
  剖析字理:狡猾——原来就是指动物很狡诈,所以是反犬旁呢!
  D.教学“镜子”。
  运用:你知道“镜”为什么是金字旁?看来跟金属有关 。(看图认识古时候的铜镜)
  小结:汉字真有趣,很多汉字根据偏旁就能读出它的意思来。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这些新词。
  第二组:鼻青脸肿 头破血流 聚精会神
  指导读好四字词语。
  4. 师生合作接读这个有趣的童话。
  5.师:这只倒霉的小花猫都做了些什么事呢?老师给这只小花猫拍了几个特写照,谁能给它排排序 ?
  6. 看图引说:这四幅图就是讲了小花猫的一件趣事。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也学着把自己的胡子刮干净—在追捕老鼠时撞墙洞—后来听了妈妈的话才知道错了。
  三、借图读文,入情入境
  1.镜头1——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
  A.出示句子:小花猫在一旁仰着脑袋,碧绿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
  B.教学“脑袋”:做动作——仰起你的脑袋、拍拍脑袋、摇摇脑袋。
  教学生字“脑”——是“月”字旁,月字旁的字跟身体有关。课文里有很多带“月”旁的字呢!(出示: 腮、肿、肥、胡)
  教学生字“袋”,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原先就是指衣服上的口袋,它的偏旁就是下面的衣,现在指装东西的袋子,你说说还有哪些袋子?如布做的叫布袋 、塑料做的叫塑料袋、装米的叫米袋 、装沙的叫沙袋等等。
  C.小花猫,仰着脑袋,眼睛都一眨不眨,你看它看得多——
  练说短语: 看得( )。
  D.谁能读出它的认真劲,好奇劲?(个别读,集体读)
  2.镜头2——小猫自己刮胡子。
  出示: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了,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
  A.自由练读。
  B.情境创设,教师采访“小花猫”:小花猫,你怎么把自己的胡子刮了呢?你把胡子刮干净后,感觉怎么样?
  C.师:看来小花猫对它的长胡子越看越不顺眼,越来越不满意了,怎么读好这句话呢?
  D.师:其实,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来读呢!哪只小花猫也想来读一读?
  E.师:一起加上喜欢的动作,有滋有味地来读。
  3.学说“小猫刮胡子”。
  A.师:小花猫,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呢?(出示短语:刮得干干净净)
  B. 自由练读主人刮胡子的句子,模仿后改编。
  C.在四人小组里讲讲小花猫刮胡子的经过。
  D.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小结:看,我们小朋友多能干,能根据课文自己编故事呢, 小花猫真的是这样刮胡子的(看视频),我们都成了大导演了!
  E.想象此时的小花猫乐得怎么样呢? 说说:乐得( )。
  4.镜头3——小猫撞墙洞。
  A.好了,小花猫把胡子刮掉了,也变漂亮了,正得意扬扬照镜子呢,但是没多久,小花猫就出状况了。看图:小花猫一副什么样子?头上起了大包,脸都肿了,这就叫——(贴词卡)撞得鼻青脸肿。
  B.故事里还有哪个词也告诉我们小猫撞得很厉害? (出示:碰得头破血流)
  C.想象运用:此时的小猫一定疼得( )。
  D.师:多可怜的小花猫,小花猫多倒霉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出示:小花猫追过去撞在墙洞上,撞得鼻青脸肿。
  5.发现规律,积累短语。
  师:故事很有趣,故事里的短语也很有意思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板书说说: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看得——;自己把胡子刮得——; 小花猫乐得—— ……
  四、写字收尾,笔法到位   师:小猫不就是刮个胡子吗,怎么会撞得鼻青脸肿呢,它错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再把故事往下读。 现在,我们来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
  1.出示: 脸 肥 脑 胡
  师:看看这些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重点范写,注意月字旁体形的变化。
  3.学生书写。
  4.评议。师评,小组评议, 然后再写一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五、板书设计
  小猫刮胡子
  看得清清楚楚
  小猫图 刮得干干净净 乐得( )
  撞得鼻青脸肿 疼得( )
  碰得头破血流 听得( )
  六、课后作业
  1.我会写:脸、肥、脑、胡。
  2.我会用。
  小猫不动( ),学人刮( )子,
  一头撞到墙洞上,鼻青( )肿多可笑!
  3.课外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反思】
  第一学段的童话教学要遵循学段的教学重点——学习词句、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同时根据文体特点择机进行表达、想象的练习。这些学习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在《小猫刮胡子》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扎扎实实识好字
  识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本课生字很多,但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我就以学定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难读难记字进行教学,避免平均用力,提高识字效率。课堂上,我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灵活方式,识字中注重音形意的结合,注重词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字理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入情入境读故事
  朗读是学习、吸收语言的有效方法,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进入童话角色,入情入境地朗读,可以促进学生更主动地理解故事,把握形象,体验情感,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生动的语言训练,有效促进语言的发展。例如,引导学生读好“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了……”我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情境创设,用采访小花猫的形式,带学生进入角色:小花猫,你怎么把自己的胡子刮了呢?你把胡子刮干净后,感觉怎么样?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小花猫,体会角色的心情,体验角色的感情,读起来自然有滋有味。
  三、依托文本编故事
  记住故事本身比记住干巴巴的道理更有价值,童话适合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在讲述中练习了表达,学得语言。我在教学中,抓住故事中的留白处,让学生模仿主人刮胡子的内容来讲讲小花猫是怎么刮胡子的,为学生运用语言、练习表达提供了机会。学生有文本作为依托 ,又发挥想象,课堂中生成的语言自然是富有童真童趣的。
  四、关注短语重积累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像 “ 刮 得 干干净净 ”“ 撞得鼻青脸肿”这样的短语。这些短语让这个童话妙趣横生,生动有趣,学生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因此我将积累并运用这样的短语作为教学重点,贯穿于整个故事的教学之中,这样有机渗透式的训练,循序渐进,扎实有效。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檀枫小学 316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适切,往往直接影响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基于阅读目标制订的现状,从“把握起点,设计目标”“有的放矢,凸显要素”“收集反馈,调整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核心目标的建构、实施与优化调整,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促进学科素养落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要素;阅读核心目标;目标建构;目标实施  阅读教学能否充分发挥每篇课文应有的教学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
浙江省教研厅教研室在2009年出台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30条》,其中的第六条指出:“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  于是乎,为了达到这8分钟的作业时间,大量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练习被搬进了课堂,课堂俨然变成了“练习”的战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教师对于这条建议的理解仍停留在数量层面,而忽视了建议中提出的
【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交流美食(3分钟)  (生进教室,师播放世界各地的美食短片)  师:大家好!同学们辛苦啦,先来个课间餐吧。  (生开心地看视频,指出自己喜欢的美食)  师:嗨,这名同学从头到尾都在欢呼,眼睛都发光啦!  师:这份见面礼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特别诱人。  (交流课前问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师:虽然我们才刚刚见面,但通过课前小小的问卷,我对大家已经有了一丁点的认识
【摘 要】游记类散文的教学应围绕文本体裁展开。教学时应该将文本当作范本,引领学生探析游记类散文的特点及语言表达的秘妙所在:既要明晰文章的结构,厘清叙述的线索,又要把握游记的特点,强化语言运用,以此发展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体特征;语言运用;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是叶圣陶先生的经典之作。作为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文章语言简洁而凝练,脉络层
人们常说“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读书,以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的教学,笔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一篇课文也能折射出语文的价值  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
我让5个孩子试读《羽毛男孩》,并且提醒他们要坚持把这本小说读完。  强调“坚持”,是因为我感觉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会中途放弃。读《羽毛男孩》为什么会让我有这样的担忧呢?  1.故事的开头真的有点啰唆,“忽左忽右,就像一个普通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十二岁男孩子在给你讲一个故事”。故事到了11页左右,才渐入佳境。  2.很多时候,小说靠人物的对话推动情节,而对话的跳跃性又很强。如果你不专注,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讲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发,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以生物为师,进行发明创造。根据文本的特点,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准确性;二是了解构段的特点: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
就儿童阅读的诸多要素来说,文本大于一切,这已经越来越成为业界的共识。但究竟怎么样的文本才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好文本,似乎还是莫衷一是。  2014年12月4日,在浙江教学月刊社和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创会、江浙沪儿童文学教育联盟学校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儿童文学教育研习”活动上,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做的《那些让我欢笑、落泪、沉思的故事——<最佳儿童文学读本>的选评与思考》的讲座,为我们做
【设计意图】  《黄山奇石》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讲述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石,它们在作者的笔下“名字有趣、样子有趣、想象有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本课在落实这两大单元学习重点时,以“欣赏有趣的奇石”为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石盘”,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的山峰”;在学生具体
【摘 要】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思维遇上小古文,作为教者应该以小古文为背景,巧妙设计,运用巧借成语、巧添主语、巧加辩论、巧设练习等策略,努力提升学生多方位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拓宽小古文教学的思维张力。  【关键词】小古文;逻辑思维;思维张力;巧妙设计  思维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