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庭都开始注重对孩子艺术水平的培养,学习钢琴成为他们相当中意的一个选择。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乐感是学好钢琴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若没有好的乐感,那么就无法去欣赏“美”的声音,更别谈可以弹出好的曲子。有些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天生的,但大多数人的乐感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欣赏培养起来的,这其中不仅需要学习者自己的努力与积累,也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本文将主要介绍在钢琴学习中聆听音乐与培养乐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指挥和学生的音乐欣赏感觉来培养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感知;教学方式
现在学习钢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奢侈难办的事,很多学生在周末或者工作日下午放学后都会去培训班学习钢琴,很多家长也认为学习钢琴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不仅可以让孩子多一项技能,还可以提高孩子自身的气质。但是钢琴演奏是一项需要全身细胞高度集中与协调的活动,其中乐感的培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需对一首乐曲的情感变化掌握清楚,然后加上技巧,这样才能将这首曲子表达更加完美。而乐感是由听觉所引导的,可以说听觉的灵敏程度对一个钢琴学习者是否能成为钢琴家而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也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听觉并不灵敏或者没有听觉,但他们依旧取得了很高的钢琴成就,当然不乏这类人的存在,毕竟人类的潜能是无穷的。对演奏者来讲,他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以及弹奏中对音乐的布局和手指在按键上的操作都是由自身的乐感所指引的,而他们在演奏时,往往也会因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而弹奏出不同感情的曲调。所以说乐感的培养在钢琴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钢琴学习中聆听音乐与培养乐感之间的关系
不论哪个行业,要想取得较高的成就,首先都必须先进行学习,在对以往的优秀作品的学习中找寻新的思路、开发灵感,从而创作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作品。那么钢琴学习也是如此,要想弹出好的曲子,创作出自己的钢琴作品且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就必须先学会音乐欣赏。下面主要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介绍在钢琴学习中聆听音乐与培养乐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聆听音乐来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一)聆听音乐在学生钢琴学习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的学习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是它无法通过语言的描述进行深层次的讲解,这样在音乐艺术的学习中,语言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很多时候,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即使通过语言进行大篇幅的描述与讲解,学生也无法体会其要领,只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云罢了,而这种情况对于那些年龄很小的学生而言更甚。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其音乐水平,就必须让学生多进行一些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对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音乐的鉴赏,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节奏、音高、乐句、乐段、速度、力度、风格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等产生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只有当学生认真聆听了这些音乐,才会产生最基本的音感,这才是从内心深处对音乐有了最基本的认识。只有当学生认识和了解了音乐后,才懂得如何去欣赏音乐,怎样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提高自身的音乐感觉。显而易见,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使学生对音乐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让学生在音乐演奏中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提高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
(二)怎样通过音乐聆听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1、进行经典音乐作品欣赏活动
经典的音乐作品是指那些经久不衰,不会被时间磨损价值反而更能彰显其意义所在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作品。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需要从大量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获得,欣赏的音乐作品越多,所积累的音乐感觉就越多。经典的音乐曲目具有独特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意义,所以对学生而言经常聆听经典音乐就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段相同的曲目,被不同的演奏家用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演奏风格进行演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教导学生经常对比聆听这些音乐,便可以在分析和理解中快速的提高音感。
2、使用高质量的音乐器材进行弹奏练习
乐器是什么?它是音乐演奏家表现音乐作品时所用的重要工具,是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所必需的“兵器”。不同材质的乐器会有不同质量的音色,那么使用不同质量的乐器演奏后肯定会有不同的音质效果。所以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应尽量选择高质量的钢琴进行练习,使钢琴发出来的音色更为精准、圆润,让学生能更准确的把握每个琴键的音色。高质量的乐器能让弹奏者在弹奏的过程中陶醉于其中,产生创作灵感,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其音乐创作水平。
二、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学生乐感培养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钢琴的学习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却是凤毛麟角。在平时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钢琴教师抱怨学生在钢琴弹奏中缺乏情感,音乐表现力差,弹奏出来的曲子枯燥、乏味、缺乏生气。的确,要想学好钢琴,学生自身的努力很重要,学生如果自己不努力,教师再怎样进行指导也是无济于事。但是,如果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无法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提高学生良好音乐感知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下面将针对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需充分了解其受教对象
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在不同阶段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处于不同的层次和高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学习钢琴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打算用多长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业以及他们平时可以有多少时间来练习钢琴等等。只有在深入了解教学对象后教师才可以进行教学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所以对每位钢琴教师而言,要想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就必须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
(二)选择合适的钢琴教材
钢琴教材的选择不同于其他教材,原因在于钢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无法通过语言的具体描述来展现其精髓,表达其意义。所以钢琴教材在选择时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可训练性,更要有音乐的可听性。选用这样的教材可以让教师在进行技术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三)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音乐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去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对于初学者而言,最重要的也是最开始的就是要让学生熟悉键位,先进行慢练,掌握正确的指法、力度,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进行下一步练习指导,从而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结束语: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对钢琴学习者而言说是音乐学习道路上重要的一关,要想提高钢琴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就必须多进行音乐聆听,不断分析各种风格的音乐带来的感受以及对不同音乐曲目的欣赏来把握音乐的节奏和乐感,提高音乐敏感度。而钢琴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及其能力去选择不同的音乐教材以及音乐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了解音乐、掌握学习音乐的有效方法,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诠释,从中让乐感得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丽娟.城乡学生音乐素养差距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6.
[2]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王琰.儿童钢琴教学的认知误区及解决策略——兼谈少儿音乐感觉与音乐表现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0,09:107-109.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感知;教学方式
现在学习钢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奢侈难办的事,很多学生在周末或者工作日下午放学后都会去培训班学习钢琴,很多家长也认为学习钢琴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不仅可以让孩子多一项技能,还可以提高孩子自身的气质。但是钢琴演奏是一项需要全身细胞高度集中与协调的活动,其中乐感的培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需对一首乐曲的情感变化掌握清楚,然后加上技巧,这样才能将这首曲子表达更加完美。而乐感是由听觉所引导的,可以说听觉的灵敏程度对一个钢琴学习者是否能成为钢琴家而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也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听觉并不灵敏或者没有听觉,但他们依旧取得了很高的钢琴成就,当然不乏这类人的存在,毕竟人类的潜能是无穷的。对演奏者来讲,他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以及弹奏中对音乐的布局和手指在按键上的操作都是由自身的乐感所指引的,而他们在演奏时,往往也会因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而弹奏出不同感情的曲调。所以说乐感的培养在钢琴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钢琴学习中聆听音乐与培养乐感之间的关系
不论哪个行业,要想取得较高的成就,首先都必须先进行学习,在对以往的优秀作品的学习中找寻新的思路、开发灵感,从而创作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作品。那么钢琴学习也是如此,要想弹出好的曲子,创作出自己的钢琴作品且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就必须先学会音乐欣赏。下面主要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介绍在钢琴学习中聆听音乐与培养乐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聆听音乐来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一)聆听音乐在学生钢琴学习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的学习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是它无法通过语言的描述进行深层次的讲解,这样在音乐艺术的学习中,语言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很多时候,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即使通过语言进行大篇幅的描述与讲解,学生也无法体会其要领,只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云罢了,而这种情况对于那些年龄很小的学生而言更甚。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其音乐水平,就必须让学生多进行一些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对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音乐的鉴赏,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节奏、音高、乐句、乐段、速度、力度、风格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等产生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只有当学生认真聆听了这些音乐,才会产生最基本的音感,这才是从内心深处对音乐有了最基本的认识。只有当学生认识和了解了音乐后,才懂得如何去欣赏音乐,怎样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提高自身的音乐感觉。显而易见,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使学生对音乐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让学生在音乐演奏中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提高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
(二)怎样通过音乐聆听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1、进行经典音乐作品欣赏活动
经典的音乐作品是指那些经久不衰,不会被时间磨损价值反而更能彰显其意义所在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作品。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需要从大量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获得,欣赏的音乐作品越多,所积累的音乐感觉就越多。经典的音乐曲目具有独特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意义,所以对学生而言经常聆听经典音乐就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段相同的曲目,被不同的演奏家用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演奏风格进行演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教导学生经常对比聆听这些音乐,便可以在分析和理解中快速的提高音感。
2、使用高质量的音乐器材进行弹奏练习
乐器是什么?它是音乐演奏家表现音乐作品时所用的重要工具,是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所必需的“兵器”。不同材质的乐器会有不同质量的音色,那么使用不同质量的乐器演奏后肯定会有不同的音质效果。所以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应尽量选择高质量的钢琴进行练习,使钢琴发出来的音色更为精准、圆润,让学生能更准确的把握每个琴键的音色。高质量的乐器能让弹奏者在弹奏的过程中陶醉于其中,产生创作灵感,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其音乐创作水平。
二、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学生乐感培养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钢琴的学习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却是凤毛麟角。在平时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钢琴教师抱怨学生在钢琴弹奏中缺乏情感,音乐表现力差,弹奏出来的曲子枯燥、乏味、缺乏生气。的确,要想学好钢琴,学生自身的努力很重要,学生如果自己不努力,教师再怎样进行指导也是无济于事。但是,如果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无法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提高学生良好音乐感知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下面将针对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需充分了解其受教对象
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在不同阶段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处于不同的层次和高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学习钢琴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打算用多长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业以及他们平时可以有多少时间来练习钢琴等等。只有在深入了解教学对象后教师才可以进行教学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所以对每位钢琴教师而言,要想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就必须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
(二)选择合适的钢琴教材
钢琴教材的选择不同于其他教材,原因在于钢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无法通过语言的具体描述来展现其精髓,表达其意义。所以钢琴教材在选择时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可训练性,更要有音乐的可听性。选用这样的教材可以让教师在进行技术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三)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音乐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去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对于初学者而言,最重要的也是最开始的就是要让学生熟悉键位,先进行慢练,掌握正确的指法、力度,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进行下一步练习指导,从而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结束语: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对钢琴学习者而言说是音乐学习道路上重要的一关,要想提高钢琴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就必须多进行音乐聆听,不断分析各种风格的音乐带来的感受以及对不同音乐曲目的欣赏来把握音乐的节奏和乐感,提高音乐敏感度。而钢琴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及其能力去选择不同的音乐教材以及音乐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了解音乐、掌握学习音乐的有效方法,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诠释,从中让乐感得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丽娟.城乡学生音乐素养差距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6.
[2]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王琰.儿童钢琴教学的认知误区及解决策略——兼谈少儿音乐感觉与音乐表现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0,09: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