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教师只有有“道”,才能传道,只有切实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文化知识修养,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传统观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随之发生更大的变化。对教师的位置也有了新的定位,特别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新课程观念下的教学改革,不仅是一场重大的变革,而且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这就迫切地要求,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要注意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有序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并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下面我结合十多年来的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将心比心”教学的体会。
一、学生的学习环境
我校许多学生的家长都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在家乡读书,这给本来就贪玩的孩子提供了条件,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给当地的教育教学带来相应的负担。如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缺点、错误,经过教育引导不能使其转变,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时,往往被学生家长告知或在外工作或联系不上;当深入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时,发现学生家里只有爷爷或奶奶在家,其面对老师的询问,往往回答说:“因为自己不识字,加之年纪大了,在家里无法照顾孙子的学习,只要他身体好,人在就行了。”如我与本班陈老师到“高庄村”的张小欢、张田田、张显诗等七位小同学们家进行家访时,只有两位同学的家长在家,其他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留守在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何等的艰难。
然而,当遇到类似情况时,我的观点是不灰心、不放弃,心中想着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根据现实学生的学习环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揣摩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沟通,与学生活动,从活动中进一步地了解学生,从活动中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很好地转变学生。例如:我班张小五同学,刚进我班的时候,经常不交作业,随意旷课,班上的许多同学都提他的意见。了解情况后,我随即对他进行调查了解,知道该生父母因到外省打工,孩子每天都想念自己的父母,导致每天上课都无精打彩,甚至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课。于是我便对他进行引导,时常到他家进行帮助,让他从想念父母的心态中解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他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关心下,认识到自己前面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改掉不良行为,端正学习态度。
二、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战略伙伴”
在新课标观念的指导下,我更进一步地明白现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的,同时提醒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1.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且在学习中剥夺了学生的权利。现代的教学体制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较好的发挥,即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真正地形成一个共同体,多把活动的权利让给学生,“广开言路”地让学生自己有所感,谈自己所悟,说自己所得,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能发号施令,这样不仅会改变学生的观念,而且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厌学。
2.营造和谐、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从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形成敢疑、敢问、敢说、敢为的学习观念。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有亲切的问候、真诚的鼓励及和谐的语气等。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面对学生的一切,因为学生虽小,思想观念不成熟,但他们有一颗进取心,所作所为都具有代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做一个学生式的老师,以完善自身的素质,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学生忠实的朋友,这样不仅能从学生的身上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能充实自己,与学生一起享受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目的,适应新课程标准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实现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战略伙伴关系。
三、教学中师生应该平等以待,和谐相处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呆板,在教学中缺乏和谐,总认为自己是老师,是长者,学生就是自己的“羔羊”,想要求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得干什么,没有学生说话的余地,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很凶、严肃,当学生提出疑问时,就以一副凶相吓人,不让学生解释一句就否定,抛出你是老师吗?一句话就把学生打哑了,如此的师生配合,试想能提高教学效果,能营造和谐的课堂吗?不能,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给学生压力,导致他们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想,不希望学生成为过去那种“羔羊”,需要的是在课堂上,能“敢疑、敢说、敢讲”的活跃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我正确听取学生的提问,与学生就发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缺点,更好地让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潜能等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能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权利。
总而言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心比心”,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教学是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构筑和谐课堂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传统观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随之发生更大的变化。对教师的位置也有了新的定位,特别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新课程观念下的教学改革,不仅是一场重大的变革,而且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这就迫切地要求,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要注意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有序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并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下面我结合十多年来的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将心比心”教学的体会。
一、学生的学习环境
我校许多学生的家长都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在家乡读书,这给本来就贪玩的孩子提供了条件,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给当地的教育教学带来相应的负担。如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缺点、错误,经过教育引导不能使其转变,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时,往往被学生家长告知或在外工作或联系不上;当深入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时,发现学生家里只有爷爷或奶奶在家,其面对老师的询问,往往回答说:“因为自己不识字,加之年纪大了,在家里无法照顾孙子的学习,只要他身体好,人在就行了。”如我与本班陈老师到“高庄村”的张小欢、张田田、张显诗等七位小同学们家进行家访时,只有两位同学的家长在家,其他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留守在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何等的艰难。
然而,当遇到类似情况时,我的观点是不灰心、不放弃,心中想着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根据现实学生的学习环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揣摩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沟通,与学生活动,从活动中进一步地了解学生,从活动中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很好地转变学生。例如:我班张小五同学,刚进我班的时候,经常不交作业,随意旷课,班上的许多同学都提他的意见。了解情况后,我随即对他进行调查了解,知道该生父母因到外省打工,孩子每天都想念自己的父母,导致每天上课都无精打彩,甚至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课。于是我便对他进行引导,时常到他家进行帮助,让他从想念父母的心态中解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他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关心下,认识到自己前面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改掉不良行为,端正学习态度。
二、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战略伙伴”
在新课标观念的指导下,我更进一步地明白现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的,同时提醒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1.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且在学习中剥夺了学生的权利。现代的教学体制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较好的发挥,即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真正地形成一个共同体,多把活动的权利让给学生,“广开言路”地让学生自己有所感,谈自己所悟,说自己所得,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能发号施令,这样不仅会改变学生的观念,而且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厌学。
2.营造和谐、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从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形成敢疑、敢问、敢说、敢为的学习观念。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有亲切的问候、真诚的鼓励及和谐的语气等。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面对学生的一切,因为学生虽小,思想观念不成熟,但他们有一颗进取心,所作所为都具有代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做一个学生式的老师,以完善自身的素质,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学生忠实的朋友,这样不仅能从学生的身上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能充实自己,与学生一起享受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目的,适应新课程标准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实现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战略伙伴关系。
三、教学中师生应该平等以待,和谐相处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呆板,在教学中缺乏和谐,总认为自己是老师,是长者,学生就是自己的“羔羊”,想要求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得干什么,没有学生说话的余地,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很凶、严肃,当学生提出疑问时,就以一副凶相吓人,不让学生解释一句就否定,抛出你是老师吗?一句话就把学生打哑了,如此的师生配合,试想能提高教学效果,能营造和谐的课堂吗?不能,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给学生压力,导致他们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想,不希望学生成为过去那种“羔羊”,需要的是在课堂上,能“敢疑、敢说、敢讲”的活跃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我正确听取学生的提问,与学生就发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缺点,更好地让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潜能等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能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权利。
总而言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心比心”,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教学是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构筑和谐课堂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