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平日接触文言文读本少,文言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有些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加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故读懂文言文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一篇文章要么读不明白,要么读明白了用白话文说不出来,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不够,重难点句子理解不准确,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头疼。在学习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学通学懂了就有兴趣和信心,再难都不怕;学不懂有困难,越发没有兴趣和信心,更不愿学。从现在语文教学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很重视,花费课时多,讲解细致全面,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我想,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上“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让他们把本文与已学过的《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文中领略了意境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交给学生学习文言的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培养文言语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少做枯燥的语法分析,先从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去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学重点则是放在积累丰富的文言词语和语句上。文言文的语言是很值得品味的,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美。品味字、词、句、段,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经之路。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狭小,后来范围扩大了。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这里的“国”指的是“国都”,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国”指的是“国家”,词义范围明显扩大。古汉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的意思转变成新的意思。“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变成了“行走”了。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古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发展到现在 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句中“偷”是“暂时”、“苟且”的意思,是中性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偷”是“盗窃”的意思,是贬义词。引导学生这样品味,学生体会到了词汇的变化和发展,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更深了。所以,我从初一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学一篇文言文,就列出本课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让学生抄在笔记本上,抄录时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一直到初三。刚开始,学生学文言文非常吃力,而且很害怕,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现在他们不仅不怕而且很感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很多同学在我还未上新课时,就已经把文章背下来了,而且还能够准确的说出意思进行一点简单的品析。品味语言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步骤,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揣摩、研讨那些语言典范语感强的言辞,提高文言文语感的悟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文言教学
发挥网络教学在文言文语感培养上的作用。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平台,教师就由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自主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感悟能力能在轻松、有趣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比如我在教《三峡》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三峡的美丽风光,就能够很好的了解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山市》给学生播放海市蜃楼的优美画面,教《口技》为学生播放了现代人表演各类口技的录像,教《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时,则以图文和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诵读时不禁沉醉其中。古人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为了变抽象为具象,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这一平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古文,为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靠每学期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学习逐步扩展到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能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
一、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上“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让他们把本文与已学过的《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文中领略了意境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交给学生学习文言的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培养文言语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少做枯燥的语法分析,先从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去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学重点则是放在积累丰富的文言词语和语句上。文言文的语言是很值得品味的,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美。品味字、词、句、段,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经之路。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狭小,后来范围扩大了。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这里的“国”指的是“国都”,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国”指的是“国家”,词义范围明显扩大。古汉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的意思转变成新的意思。“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变成了“行走”了。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古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发展到现在 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句中“偷”是“暂时”、“苟且”的意思,是中性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偷”是“盗窃”的意思,是贬义词。引导学生这样品味,学生体会到了词汇的变化和发展,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更深了。所以,我从初一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学一篇文言文,就列出本课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让学生抄在笔记本上,抄录时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一直到初三。刚开始,学生学文言文非常吃力,而且很害怕,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现在他们不仅不怕而且很感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很多同学在我还未上新课时,就已经把文章背下来了,而且还能够准确的说出意思进行一点简单的品析。品味语言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步骤,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揣摩、研讨那些语言典范语感强的言辞,提高文言文语感的悟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文言教学
发挥网络教学在文言文语感培养上的作用。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平台,教师就由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自主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感悟能力能在轻松、有趣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比如我在教《三峡》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三峡的美丽风光,就能够很好的了解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山市》给学生播放海市蜃楼的优美画面,教《口技》为学生播放了现代人表演各类口技的录像,教《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时,则以图文和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诵读时不禁沉醉其中。古人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为了变抽象为具象,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这一平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古文,为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靠每学期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学习逐步扩展到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能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