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成功了,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可是在基础比较薄弱的镇属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就如“谈虎色变”,害怕作文,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老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与激发者。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乐于写作,善于写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还学生本真,以我手写我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言之无物”是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会怕作文,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让一位学优生教一个“差生”写日记,一人写一天,这位优生写得挺好,“差生”看了也觉得挺好,可轮到他写,他却写不出来,就写了三个子,“不懂写”;第二次,他还是说不懂写,这下优生急了,在日记本上写了笨蛋俩字。“差生”也急了,在日记本上写道:“你才笨蛋了,前几天你的自行车掉链子了,还是我用一根小铁丝……”这个“差生”情急之下把修车的过程写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可见,学生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懂写,而是被老师的作文要有思想、有中心、有立意等要求给框住了。所以搜肠刮肚编作文,编不出来也就越编越怕。因此还学生本真,以我手写我心,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样把作文当成说话聊天,心里就没有负担了。
二、观察生活,阅读经典,积累素材。
1.学会观察生活。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如果没有走遍瑞典的名山大川,就不会有这部作品的问世。社会生活是习作内容的主要来源,因此,要让学生做生活的参与者,让学生亲自体验,体验人际交往的关怀,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生活中自然成长。节日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如教师节时孩子对老师真心的感谢,中秋节时家人团圆的喜悦,过生日时的快乐,等等,都是孩子们的亲身经历并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周边的人和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对象。老师还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如春游、辩论会、时装秀、作文写生等,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留下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
2.广泛阅读,帮助学生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作文必须从积累材料入手,阅读是学生积累的一个重要源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汲取丰富的素材。
3.及时引导,巧妙启发。
在生活中,孩子们常常是滔滔不绝的演说家,写的时候却提笔忘词。因此,老师可适当引导,但不能越俎代庖。如,节日前先布置学生观察感悟,节日后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最后让他们写,这样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写小动物时可提醒他们观察动物的毛色、生活习性及自己与动物间的故事等。又如说一座山很美,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多个方面。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写起作文来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丰富充实。
4.引导阅读。
学生只有读得懂才会喜欢阅读,才能自觉阅读,老师要和学生一起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美,感悟作品,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并为自己所用。有用并且会用,学生才会读有动力。
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1.教给方法。
(1)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等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例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
(2)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通过梦境幻觉反映人物心理。在茅盾的《春蚕》中,作者描写老通宝抬起他那焦黄的皱脸,苦恼地望着他面前的那条“官河”,河里“来往的船也不多”,“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塘路边的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
(3)通过“意识流”的摹写真实而细致地剖析人物心理。
(4)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等。
2.加强学生的逻辑归纳和概念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思想的深刻性。
增强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看到树叶黄了又落到地上,就可引导孩子树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每天送孩子上学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以后的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们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当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训练。这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要共同努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拨开迷雾,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还学生本真,以我手写我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言之无物”是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会怕作文,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让一位学优生教一个“差生”写日记,一人写一天,这位优生写得挺好,“差生”看了也觉得挺好,可轮到他写,他却写不出来,就写了三个子,“不懂写”;第二次,他还是说不懂写,这下优生急了,在日记本上写了笨蛋俩字。“差生”也急了,在日记本上写道:“你才笨蛋了,前几天你的自行车掉链子了,还是我用一根小铁丝……”这个“差生”情急之下把修车的过程写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可见,学生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懂写,而是被老师的作文要有思想、有中心、有立意等要求给框住了。所以搜肠刮肚编作文,编不出来也就越编越怕。因此还学生本真,以我手写我心,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样把作文当成说话聊天,心里就没有负担了。
二、观察生活,阅读经典,积累素材。
1.学会观察生活。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如果没有走遍瑞典的名山大川,就不会有这部作品的问世。社会生活是习作内容的主要来源,因此,要让学生做生活的参与者,让学生亲自体验,体验人际交往的关怀,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生活中自然成长。节日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如教师节时孩子对老师真心的感谢,中秋节时家人团圆的喜悦,过生日时的快乐,等等,都是孩子们的亲身经历并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周边的人和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对象。老师还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如春游、辩论会、时装秀、作文写生等,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留下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
2.广泛阅读,帮助学生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作文必须从积累材料入手,阅读是学生积累的一个重要源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汲取丰富的素材。
3.及时引导,巧妙启发。
在生活中,孩子们常常是滔滔不绝的演说家,写的时候却提笔忘词。因此,老师可适当引导,但不能越俎代庖。如,节日前先布置学生观察感悟,节日后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最后让他们写,这样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写小动物时可提醒他们观察动物的毛色、生活习性及自己与动物间的故事等。又如说一座山很美,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多个方面。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写起作文来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丰富充实。
4.引导阅读。
学生只有读得懂才会喜欢阅读,才能自觉阅读,老师要和学生一起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美,感悟作品,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并为自己所用。有用并且会用,学生才会读有动力。
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1.教给方法。
(1)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等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例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
(2)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通过梦境幻觉反映人物心理。在茅盾的《春蚕》中,作者描写老通宝抬起他那焦黄的皱脸,苦恼地望着他面前的那条“官河”,河里“来往的船也不多”,“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塘路边的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
(3)通过“意识流”的摹写真实而细致地剖析人物心理。
(4)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等。
2.加强学生的逻辑归纳和概念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思想的深刻性。
增强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看到树叶黄了又落到地上,就可引导孩子树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每天送孩子上学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以后的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们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当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训练。这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要共同努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拨开迷雾,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