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德育教育理念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发展传承理念,也是教学改革赋予高等教育践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当今社会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目前很多高校迫于解决社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而将更多的教育精力投入到专业建设以及教学活动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含义,本文通过对基于和谐德育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深入探究,重点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以及成因,并提出促进思想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可行措施,旨在促进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德育;和谐;思想政治;实效;大学生
引言:和谐德育以育人为本质目的,以和谐为德育教育的基础,所谓和谐既是指学生、学生原生家庭以及学校之间的关系构建,通过三方和谐关系的形成,提升对大学生的多样德育教育途径,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得到提升,逐渐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人生观念以及社会价值观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高等教育不仅要完成“教书”的教育任务,更要体现“育人”的教育职责,思想政治教育便是育人教育的重要手段,基于和谐德育的教学背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表現与原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表现
目前所有高校都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但是由于课堂教育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及单调的教学模式,促使很多大学生都愿意进行课程的学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校的活动内容过于功利性,学生难以产生参与活动、体会活动内容的积极性,导致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差。很多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却还是难免存在自我约束意识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缺失、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个人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的原因
其一,教育体制问题,虽然教学改革已经推进数年,但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教学环节,都难免受到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重视考试教学忽视无考试成绩无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小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学习态度,同时也缺乏正确的思政观念和行为意识;其二,家庭因素,更多的中国式家长将教学任务都交付给学校,忽视自身的家庭教育责任,导致学生在家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其三,学生自身因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具有自主独立思想,但是却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氛围中养成特立独行性格特点,不愿意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更存在惰性心理不愿意自我完善;其四,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诸多不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以及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会对社会产生盲目随从和向往,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心理。
二、基于和谐德育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性措施
(一)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构建和谐教学关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高等学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与学生构建良好和谐的教学关系,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层次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多的直观感受,进而促进其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对于思政教学存在严重的排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有关社会主流思想的电影,通过多元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与社会公益组织联系,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
(二)发挥家庭教育优势构建和谐家庭氛围,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应当增加与学生原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应用微信等社交工具,构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途径,对学生的成长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式的引导,充分调动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利用家庭教育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德育关注,并能够通过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产生影响作用。
(三)构建和谐学校和社会氛围,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构建和谐的学校和社会氛围,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使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认知。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应当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为大学生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学校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实现专业学习,更能够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从社会角度而言,应当通过多途径加强对公民思想政治认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普及法制教育等,发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力量,将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中,努力践行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能够感受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并在思维意识的引导之下形成自身的行为意识。
三、结论:新时代新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环节中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侧重在利用自身优势,多方面多方位的采取多种新颖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大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舞台,使得学生在整个集体中成长和成才,这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影响和改正,学生的生长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帮助学生改正,并且还在在家庭环境中容易改正,对于还在的成长十分有利。社会是个大环境,需要各方面努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全体公民都应该加强民主和法制意识,不断的从多方面抵制社会不良习惯,拒绝不良行为,树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和谐道德观,这样和谐德育背景下的教育就更加具有新时代新社会的意义了。
和谐德育背景将大学生教育环节中的诸多关系给予准确定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应当从学校教育角度、家庭教育教育、社会教学角度进行优化,在不同的教育关系之间以构建和谐关系为基础,改变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大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直观认知和主观感受,通过其个人意识的强化,促进其对有效思想政治观念的践行,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晔.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实践途径[J].才智,2015,(33):149,151.
[2]张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94-96.
[3]王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5):108-116.
[4]白新刚.浅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和谐德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24(12):84-86
[5]吴刚.提高高校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71-72
作者简介:江燕(1983—)女,汉族,安徽庐江人,安徽新华学院科技学院教师。
【关键词】:德育;和谐;思想政治;实效;大学生
引言:和谐德育以育人为本质目的,以和谐为德育教育的基础,所谓和谐既是指学生、学生原生家庭以及学校之间的关系构建,通过三方和谐关系的形成,提升对大学生的多样德育教育途径,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得到提升,逐渐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人生观念以及社会价值观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高等教育不仅要完成“教书”的教育任务,更要体现“育人”的教育职责,思想政治教育便是育人教育的重要手段,基于和谐德育的教学背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表現与原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表现
目前所有高校都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但是由于课堂教育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及单调的教学模式,促使很多大学生都愿意进行课程的学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校的活动内容过于功利性,学生难以产生参与活动、体会活动内容的积极性,导致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差。很多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却还是难免存在自我约束意识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缺失、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个人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的原因
其一,教育体制问题,虽然教学改革已经推进数年,但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教学环节,都难免受到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重视考试教学忽视无考试成绩无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小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学习态度,同时也缺乏正确的思政观念和行为意识;其二,家庭因素,更多的中国式家长将教学任务都交付给学校,忽视自身的家庭教育责任,导致学生在家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其三,学生自身因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具有自主独立思想,但是却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氛围中养成特立独行性格特点,不愿意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更存在惰性心理不愿意自我完善;其四,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诸多不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以及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会对社会产生盲目随从和向往,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心理。
二、基于和谐德育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性措施
(一)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构建和谐教学关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高等学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与学生构建良好和谐的教学关系,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层次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多的直观感受,进而促进其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对于思政教学存在严重的排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有关社会主流思想的电影,通过多元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与社会公益组织联系,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
(二)发挥家庭教育优势构建和谐家庭氛围,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应当增加与学生原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应用微信等社交工具,构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途径,对学生的成长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式的引导,充分调动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利用家庭教育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德育关注,并能够通过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产生影响作用。
(三)构建和谐学校和社会氛围,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构建和谐的学校和社会氛围,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使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认知。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应当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为大学生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学校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实现专业学习,更能够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从社会角度而言,应当通过多途径加强对公民思想政治认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普及法制教育等,发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力量,将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中,努力践行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能够感受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并在思维意识的引导之下形成自身的行为意识。
三、结论:新时代新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环节中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侧重在利用自身优势,多方面多方位的采取多种新颖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大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舞台,使得学生在整个集体中成长和成才,这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影响和改正,学生的生长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帮助学生改正,并且还在在家庭环境中容易改正,对于还在的成长十分有利。社会是个大环境,需要各方面努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全体公民都应该加强民主和法制意识,不断的从多方面抵制社会不良习惯,拒绝不良行为,树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和谐道德观,这样和谐德育背景下的教育就更加具有新时代新社会的意义了。
和谐德育背景将大学生教育环节中的诸多关系给予准确定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应当从学校教育角度、家庭教育教育、社会教学角度进行优化,在不同的教育关系之间以构建和谐关系为基础,改变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大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直观认知和主观感受,通过其个人意识的强化,促进其对有效思想政治观念的践行,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晔.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实践途径[J].才智,2015,(33):149,151.
[2]张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94-96.
[3]王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5):108-116.
[4]白新刚.浅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和谐德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24(12):84-86
[5]吴刚.提高高校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71-72
作者简介:江燕(1983—)女,汉族,安徽庐江人,安徽新华学院科技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