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来点“小确幸”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un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春树笔下有一个好玩的词语——“小确幸”。他说自己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买许多许多来不及穿的内裤,然后洗得干干净净,一个个像寿司卷那样卷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在抽屉里,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堪称“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我对这个词语一见钟情。因为自己的生活之中也积攒了不少所谓的“小确幸”,回想起来颇有点心满意足。大致说来,“小确幸”是一种无需多少精力更无需多少金钱就可以享受到的幸福,低成本,高回报,在金融风暴劲吹的当下,正宜大力倡导。
  譬如,“2平方厘米的海”。我生活在青岛,所住的小房子只可以看到一点点海景,把两个拇指盖儿伸到眼睛的前方,就可以完全挡住。但它仍黏住了我的大部分视线。在窗前喝茶,看风景,听音乐,一方微小的蓝,足够游目骋怀。试想,若要看到300平方米的海,我哪里还有时间如此优哉游哉,至少要辛苦奋斗十年,或许才能如愿。
  又譬如,“3元钱的运动之乐”。在高档健身俱乐部购买昂贵年卡,但一年到头去不了几回的冤大头不在少数。我也参加了一个健身俱乐部,位于某海水浴场,收费低廉,一个季度60元,我差不多会去20次,算下来折合3元一次。
  那里没有跑步机,却有长达200米的沙滩供你来回驰骋。没跑过沙滩的人不会了解,当潮水涌上来,淹没了小腿,又哗然退去,裹挟着无数沙砾,那一瞬间袭来一阵美妙的晕眩。那里也没有电视可看,却有实实在在的比基尼真人秀,还有太平洋吹来的壮阔海风。在健身房里呼吸的无非是他人的汗味脚味屁味而已。
  还有热闹的沙滩派对呢。虽然成员基本上是一群大叔大哥级的人物,年龄在30岁~60岁之间,但由于他们长年在此健身,连冬天也不停息,全都拥有凸起的威风凛凛的肌肉。他们的生命有三大乐趣:健身,吃烤肉,喝啤酒。不是论瓶来喝的,而是论桶。一铁桶40斤的散啤,每次沙滩派对通常要喝掉五桶。
  我并非不喜欢做一名成功人士,但我更喜欢的快乐在低处,那诸多可爱的“小确幸”们,潜伏在海边免费的明月清风潮声里,街头3元一串的烤鱿鱼里,音像店10元一张的JAZZ原盘里……
  总之,找点乐子,最好像大街上踩到狗屎一样轻而易举。
  “没有小确幸,人生不过就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村上春树对此很确信。
   (付敏摘自《家人》)
其他文献
【主题感言】  特约主持:刘洋  ★改变很难,亦很容易。  ★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轻轻地跨出一步,顷刻间日月换新天,山重水复移作了柳暗花明;说它难,是为那山重水复,并非路障,是心障。  ★人们往往可以鼓起面对世界的勇气,却无力面对自己的心。就如那枚在手心颤颤浸了几十年汗湿也不敢佩戴的耳钉;就如一段走成习惯却当成了宿命的感情;就如世人眼中绚丽的光环,或许只日复一日地装耀着你眼底的残生。  ★不必担心后
期刊
王国华,笔名易水寒。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五毛钱,吵半天》、《微笑是一种力量》、《推开虚掩的门》、《等待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走》、《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万人围着二人转》、《学林碎话》等作品集。    请简单地描述一下自我。  一个曾经豪放不羁的人,一个目前循规蹈矩的人;一个曾经以文学为终生梦想的人,一个今天靠写字养家糊口的人;一个唯唯诺诺、心慈面软、听不得别人哭泣的人,一个心中爱恨激荡、偶尔爆发的
期刊
记得在我8岁时,我喜欢坐在厨房的餐桌边,静静地看妈妈准备晚餐。在做饭前,她总是先把手上的银结婚戒指摘下来,小心地放在餐桌上。我印象中很特别的一个周末,父亲把一枚璀璨夺目的钻戒送给母亲,以取代那个从他们学生时代就戴在她手上的普通戒指。  “您为什么不戴您的新钻戒?”我问母亲,“难道您不喜欢它?”  “我当然喜欢。”她回答。  “它很漂亮!但是我的手太丑了,戴上钻戒只会招惹人注意它。”  “丑?”  
期刊
车子在还发着微光的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透过车窗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萨拉,千万不能碰这盏灯,你一定要记住。”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
期刊
鸟说什么?没人晓得。只不过有些被人翻译了,比如布谷鸟的叫声,常常被说成“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而在我的老家,这鸟叫被说成“算黄算割”。  有很多鸟的叫声用“叽叽喳喳”四个字形容就够了,比如麻雀、水雀、黄豆瓣儿……只有一小部分鸟叫出了名堂。  布谷鸟说:“算黄算割。”声音急促,好像为麦事着急。有一回,我遇到一位白胡子老者,他跟我说,那鸟是说“吃斋念佛”。我笑了,这个翻译挺不错。  我小时候也翻译过布
期刊
谁在我正在黑夜里走着的时候,让我看见了火把?  在一个陌生的小山村里,我还在沿着窄窄的山路赶路,雨后的泥路把水呈现出来,鞋子早已湿透了,几次的摔倒,令我很沮丧。这时候,有一个人从我面前的巷道里走出来,齐肩举着一支火把。他看见我,没有说话,只是一直在前面走着,走得很慢,我赶紧走上去,跟在他的身后。火光微弱地在夜空中散发出来,让我看清了路上的石头和水洼。手执火把的人在我的前面走了一段路,一转身就向另一
期刊
陈洪金,1972年生于云南永胜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个人文集《灵魂的地址》、《乡村:忧伤的河流与屋檐》、《母土》等。    ■你从什么时候对文学产生兴趣的?  伯父酷爱文学,在他的青年时代曾经读过大量的文学经典。受伯父的影响,父亲也喜欢读书,我自记事起就开始翻看父亲从伯父家里拿来的中外文学经典,阅读成为我饥馑的童年时期最为愉悦的事件。中学时代,我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严重偏科,数理化
期刊
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我只喜欢很干净的阳光。   清早,手指爬上了雕花的窗棂,从轻轻地触摸,到略微使力,然后捡起老旧的木头间掉落的时间的碎屑。阳光就这么一点点地漏进屋里。来不及收回的手指上缠上了阳光,那么简单的、明媚的一缕。有的时候我会望着这一缕阳光出神。真的,阳光必须是干净的。而且阳光的干净与否带有一丝万劫不复的绝望。要么干净,要么不干净,由不得你选择,而且一旦确定,便无法重来,只能等第二天。有的
期刊
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写什么?这是我们经常头疼的问题,不知道去写什么,脑子里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更不知道从何下笔。说到底,这就是缺乏写作的素材。那么,素材到底从哪里来呢?其实,素材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环境,并由我们的感官——眼、耳、鼻、嘴、手,来感知的。只要我们做个用心人,把感官发动起来,就会有写不完的素材,素材也会随 之动起来,更有活力。  感官的作用就是观察物体,感知物体,了解物体,给物体来
期刊
清初,王夫之隐居湘西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船山先生”。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拜访,王夫之十分高兴,连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倾其所有,置办饭菜,相对而坐,把酒对酌,大有酣畅淋漓之感。天色将晚,朋友告辞,王夫之依依不舍,本想多送一段路,然而自己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只能起身恭送朋友三步,郑重说:“君自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  朋友拱手而别,走了十五里,忽然想起雨伞忘在了王夫之家里,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