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广东省首个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2009年云浮市以郁南县为试点,率先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郁南县的经验在于通过建立征信体系、政策性担保机制、贷款贴息机制以及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完善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市场环境,健全农村金融运行机制,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实现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信用村建设;担保抵押;贷款贴息;社会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4-0037-05
从2008年开始,广东开始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先期探索。云浮市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也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肩负起了广东农村综合改革开拓者的重任。按照云浮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设立郁南县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区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云浮市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9年郁南县被确定为全市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区,率先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探索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以破解“三农”融资难题,运用金融资源激活县域经济。
一、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举措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是中国无核黄皮之乡和中国沙糖桔第一县,现有农村人口43万,占户籍人口的84%,全县从事农村种养业的农户达5.5万户,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经济欠发达。郁南县农业生产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农民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在于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民借款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以及社会信用环境欠佳等方面。
(一)建立金融扶贫基金, 完善贷款担保抵押制度和贷款贴息机制
在落实广东省委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部署中,郁南县政府于2010年1月与帮扶单位东莞市石排镇合作,率先在平台镇大地村开展金融扶贫试点,同年3月扩展到东莞石排、茶山、厚街3个镇对口帮扶郁南的6个镇、9个村。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郁南县通过集中对口帮扶单位支持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等方式,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合作设立1000万元的郁南县“双到”金融扶贫基金,这对于鼓励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基金小额担保贷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0年11月26日,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在郁南县举行恒大地产集团小额贷款启动仪式,郁南县也正式成为广东省扶贫基金会首个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县。启动仪式后,郁南县将把恒大地产集团捐助的1000万元用于支持金融扶贫。在上述基金设立的同时,郁南县出台了《金融扶贫基金小额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和《金融扶贫担保基金和扶贫贴息基金管理规定》两项重要的制度。这样一来,基金便形成了共同监管、封闭运作、专款专用的基本构架。郁南县“双到”金融扶贫基金通过金融帮扶方式,以小额担保贷款的手段,协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的,以按时还贷为保障,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增加收入、发展经济的工作方针。该基金在县农村信用社开设专户,专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县农村信用社按扶贫基金金额5倍额度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扶贫基金小额担保贷款的年利率为6%,实行按季结息。在贷款期限内(含延期),由帮扶单位或个人给予50%—90%的贴息,剩余利息由贫困户负责,且不低于贷款利息的10%。此举有效减轻了贫困户的贷款负担。数据显示,有了扶贫基金作为担保,2010年,郁南县农村信用社向全县4497户贫困户实施整体授信5000万元,为每户贫困家庭提供1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截至2011年10月,全县4497户贫困户中已有3545户获得共计2990万元的金融扶贫支持。
这是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经验之一,即建立金融扶贫资金,完善贷款担保抵押制度和贷款贴息机制。郁南县用金融扶贫资金担保,向贫困户发放贷款,是国内金融界首创。这种金融扶贫模式有效地发挥了金融杠杆的作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撒钱”扶贫模式,将生活性帮扶转变为生产性帮扶,将救济性帮扶转变为资本性帮扶,将向外争取帮扶转变为向外争取和自我努力并重的共谋共建帮扶。
(二)建设信用村(镇)和县征信中心,健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
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经验之二,是通过信用村(镇)和县征信中心的建设,健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2009年,郁南县针对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和农村金融缺位的形势,率先在桂圩镇勿坦村开始信用村建设的试点,并先后出台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关于在桂圩镇勿坦村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信用三农、普惠金融”工作指引》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推进金融创新。
所谓信用村建设,就是把过去农村信用社信贷员一对一了解各家各户信用状况的传统做法,改成县信用联社对某个信用村整体授信的办法。原则上所有的行政村都可以成为信用村,条件是在各村成立由乡镇领导牵头,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以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主体组成的农户信用等级评议组,对村内所有自愿申请信用贷款的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评价指标大体涵盖了社会管理、生产经营能力、信用及合作状况、品质、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情况、生产经营资产资金情况6大类共20个子项目,既有反映农户信用状况的指标,也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激励指标。评议组成员根据由村民大会通过的评议办法给申请户打分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根据得分高低,分出信用户、一般信用等级户和非信用户。在信用户中,又分出较好级信用户、优秀Ⅱ级信用户、优秀Ⅰ级信用户,由村委会统一向金融机构报备。金融机构根据事先约定,以村为单位,向不同等级的信用户授信。对于没有评上信用户的农户,可以采取3户以上联保申请授信。2010年郁南县成功创建29个“勿坦模式”信用村。2011年全面展开,指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各村镇参与信用村建设,统一信用村的评定、验收、建档和应用等标准,指导县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信用户评定和授信。以“一行一村(一家金融机构对接一个村)”、“一局一村(一个县直部门对接一个村)”、“一村一品(一个村发展一种特色农产品)”的模式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三农”良性互动。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县共有完成及在建信用村7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41.8%,共有8554户被评为优秀和较好等级信用户,可以免抵押直接获得当地金融机构信用贷款1万—5万元。 在评议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基础上,2009年郁南县委县政府开始与人民银行系统密切合作,依托人民银行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创建郁南县征信中心,制定了《征信中心建设方案》等制度。郁南县的征信体系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采集了所有在郁南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包括在县人民法院和税务、公安、国土、质监、劳保、环保、供水、供电、卫生、计划生育等14个部门的非银行信用信息数据,建成了“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同时通过采集全县11.2万户共41.3万人的户籍基础信息,包括农户违法违纪信息以及农户的家庭经济信息和社会评价信息等,建成了“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这两个系统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形成了征信中心。该中心的优势在于,可以使金融机构全面、准确地掌握贷款人信用情况,降低贷前调查成本,提高贷款成功率,并实现各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共享。
总之,郁南县以信用村建设为基础,以成立征信中心为载体,构建了覆盖全县的信用体系。郁南县这一举措的作用在于:一是低成本地发现了农民的信用,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明确了农村金融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出面解决了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没有“越位”。
(三)建立创业中心和资产流通中心,鼓励群众多元创业
2009年,郁南县委提出了“扶持群众多元创业,优化特色经济品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三大战略。郁南县在实施“鼓励群众多元创业”等战略过程中发现,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户贷款难,“银行想贷贷不出,农户想借借不到”,这些问题已经超过市场本身能解决的范围。由于缺少资金,郁南县群众创业模式单一、渠道狭窄,个体户、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单家独户”较多。而涉农金融机构主要办理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合理的信用机制,大多数农民也缺乏合法有效的抵押物。基于此,郁南县试图通过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引导更多的资金支持现代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实行园区式标准化种养,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未来,“北果南桑,种养并进”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将成为郁南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这是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经验之三,即通过建立创业中心和资产流通中心,简化创业程序,激发群众创业热情;盘活农村资产,提高农村资产市场化程度。其中,县创业中心重点解决创业者办事难、办证难、贷款难、缺项目等问题。通过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的创业服务体系,构筑全民创业服务平台,有效地调动群众创业积极性,进一步降低群众创业成本、减少风险、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而设立县农村资产流通中心,是盘活农村资产、提高农村资产市场化程度和激活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使农村土地、房屋、宅基地、闲置房、林地、林权等在市场上实现流转,提升农村资产价值,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户的有效贷款需求。
(四)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金融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农户和农村企业在资金需求的金额、期限、用途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行为偏好,资金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征。对此,郁南县在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当地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首先,协调指导金融机构率先开办“订单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户“互保”、“联保”小额信用贷款、合作组织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扩大农户大额贷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的投放。2009年9月创办金信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户因需要贷款但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物的问题。同年11月,支持地方民营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加大金融机构投放资金的力度。出台《关于整镇整村推进金穗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的实施意见》,以金穗惠农卡特有的“互保”、“联保”方式为农户发放小额担保创业贷款。2009年全县共开办金穗惠农卡15400张,授信农户2578户,共发放小额贷款6000万元。其中,授信妇女小额贷款364户,同比增长181%,共发放贷款838万元,同比增长199%。
其次,是对农村信用社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郁南县农村信用联社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据估算,截至2011年2月末,因优惠存款准备金率而留存县农村信用联社的资金约1.8亿元。
再次,创新支农再贷款管理机制。对农村信用社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实行封闭运行、独立管理,不纳入存贷比监管指标考核。采取“支农再贷款+信用户”,“支农再贷款+政府金融扶贫担保基金+贫困户”两种信贷支农模式,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信用村和信用户的信贷支持。
最后,加强信贷政策“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对信用户和信用村辖属农户给予贷款资金安排优先、手续简化、利率下浮、信用额度提高等优惠措施。
(五)建立农村小额贷款与农村小额保险业务的互动机制,分散农业生产风险
农民“贷款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如果锁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 降低其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 适度提高其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 该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而农业保险可以在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这既指明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 也为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信贷的协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 全国各地金融机构不断实施金融创新, 探索出了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小额信贷”的银保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负担过重和农民“贷款难”问题, 实现了银行、保险公司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郁南县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过程中,积极鼓励各保险公司加强与涉农银行业机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的合作,探索开发新型的“信贷+保险”金融服务产品,建立农村保险与农村信贷有效结合的银保互动合作机制,加快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风险。根据《云浮市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规划,郁南县将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各项相关政策,积极稳妥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针对农村种植业的经营特点,扶持开办林业火灾保险、水果种植业、养鸡业、养猪业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运用财政保费补贴政策手段,推动农业保险商业化运作,有效降低群众创业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目前,郁南县正在重点推广水稻种植保险、森林火灾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农村住房保险、母猪保险等政策性保险,并依据农村种植业经营特点,开展了农村小额贷款与农村小额保险业务的互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农业产业风险,提高了稳定预期和投资收益率。 二、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启示
(一)农村金融创新须契合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
金融创新分为需求追随型(demand following)和供给领先型(supply leading)。由于“三农”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以及涉农产业的弱质性,农村金融的发展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种养业是郁南县的主体产业,这一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创新是需求追随型的创新。上述郁南县的农村金融创新,无一不是为解决农村种养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后发的创新。例如,郁南县贫困农户担保物缺乏与担保抵押制度、贷款贴息机制创新,贷款银行和农民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与整体授信方式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金融需求与“订单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户“互保”和“联保”小额信用贷款、合作组织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等等。郁南县农村的经济滞后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创新应以需求追随型为主,供给领先型为辅。农村金融创新在满足金融需求的同时形成了农村种养业先有需求,涉农金融机构后发供给的模式。因此,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必须契合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才有生命力。
(二)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应当由政府统筹和金融管理部门推动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民贷款难问题,根本原因是农民缺乏有效担保物和贷款银行与农民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已经超过市场本身能解决的范围。从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可以看出,只有通过发挥政府科学统筹和组织协调的优势,有效整合各方要素,采取正确引导、科学调控的措施,才能弥补市场缺损和市场失灵,打通融资瓶颈,进一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比如,郁南县“双到”金融扶贫基金的建立,离不开县委和县政府组织协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政府与人民银行密切配合。这充分证明地方政府应加快转变职能,将信用环境建设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加强与人民银行分支行的协作,解决好农村信用信息这一“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使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效地发挥作用,促使更多的信贷资源流向农村。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郁南县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把信用村和信用户的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党支部、村委会与农民群众联系密切的独特优势,从帮助中小企业和农户解决贷款难这一切身利益问题入手,使其在信用环境改善中得到实惠,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执行力。与此同时,郁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社会管理融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之中,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有效衔接、相互促进。比如,郁南县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既有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也有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引导农民参与信用评级,将社会管理的要求具体量化后列入农户信用等级评分范围,相应设置了激励加分项和一票否决项,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崇尚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参与社会管理内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既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壮大,也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不断拓展,还表现在社会公众金融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增强,而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连接点和落脚点。郁南县作为广东省欠发达的山区县,通过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好转,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相当于2000—2008年间年均新增贷款的65倍。这充分表明,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
综观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还有一些缺陷。例如,目前郁南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对制度受益群体(即需求者)的意愿和诉求关注不够。由于农村信贷需求具有层次性及多元化特征,未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及多元金融产品的开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R].2010.
[2]郁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郁南县金融扶贫基金小额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R].2010.
[3]郁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郁南县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方案[R].2009.
[4]郁南县农村信用社.郁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实施细则[R].2009.
[5]中国人民银行郁南县支行.关于郁南县征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R].2010.
[6]黄志豪.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广东郁南案例[J].南方金融,2010,(11).
[7]张乐柱,胡浩民.小额信贷“郁南模式”的制度性解析——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新探索[J].学术研究,2011,(1).
[8]程亚男.农业保险与农村小额信贷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9,(8).
[9]刘磊.农村金融创新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启示[J].区域金融研究, 2010,(10).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XY,XS)
关键词:信用村建设;担保抵押;贷款贴息;社会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4-0037-05
从2008年开始,广东开始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先期探索。云浮市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也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肩负起了广东农村综合改革开拓者的重任。按照云浮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设立郁南县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区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云浮市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9年郁南县被确定为全市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区,率先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探索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以破解“三农”融资难题,运用金融资源激活县域经济。
一、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举措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是中国无核黄皮之乡和中国沙糖桔第一县,现有农村人口43万,占户籍人口的84%,全县从事农村种养业的农户达5.5万户,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经济欠发达。郁南县农业生产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农民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在于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民借款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以及社会信用环境欠佳等方面。
(一)建立金融扶贫基金, 完善贷款担保抵押制度和贷款贴息机制
在落实广东省委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部署中,郁南县政府于2010年1月与帮扶单位东莞市石排镇合作,率先在平台镇大地村开展金融扶贫试点,同年3月扩展到东莞石排、茶山、厚街3个镇对口帮扶郁南的6个镇、9个村。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郁南县通过集中对口帮扶单位支持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等方式,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合作设立1000万元的郁南县“双到”金融扶贫基金,这对于鼓励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基金小额担保贷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0年11月26日,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在郁南县举行恒大地产集团小额贷款启动仪式,郁南县也正式成为广东省扶贫基金会首个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县。启动仪式后,郁南县将把恒大地产集团捐助的1000万元用于支持金融扶贫。在上述基金设立的同时,郁南县出台了《金融扶贫基金小额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和《金融扶贫担保基金和扶贫贴息基金管理规定》两项重要的制度。这样一来,基金便形成了共同监管、封闭运作、专款专用的基本构架。郁南县“双到”金融扶贫基金通过金融帮扶方式,以小额担保贷款的手段,协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的,以按时还贷为保障,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增加收入、发展经济的工作方针。该基金在县农村信用社开设专户,专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县农村信用社按扶贫基金金额5倍额度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扶贫基金小额担保贷款的年利率为6%,实行按季结息。在贷款期限内(含延期),由帮扶单位或个人给予50%—90%的贴息,剩余利息由贫困户负责,且不低于贷款利息的10%。此举有效减轻了贫困户的贷款负担。数据显示,有了扶贫基金作为担保,2010年,郁南县农村信用社向全县4497户贫困户实施整体授信5000万元,为每户贫困家庭提供1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截至2011年10月,全县4497户贫困户中已有3545户获得共计2990万元的金融扶贫支持。
这是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经验之一,即建立金融扶贫资金,完善贷款担保抵押制度和贷款贴息机制。郁南县用金融扶贫资金担保,向贫困户发放贷款,是国内金融界首创。这种金融扶贫模式有效地发挥了金融杠杆的作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撒钱”扶贫模式,将生活性帮扶转变为生产性帮扶,将救济性帮扶转变为资本性帮扶,将向外争取帮扶转变为向外争取和自我努力并重的共谋共建帮扶。
(二)建设信用村(镇)和县征信中心,健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
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经验之二,是通过信用村(镇)和县征信中心的建设,健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2009年,郁南县针对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和农村金融缺位的形势,率先在桂圩镇勿坦村开始信用村建设的试点,并先后出台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关于在桂圩镇勿坦村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信用三农、普惠金融”工作指引》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推进金融创新。
所谓信用村建设,就是把过去农村信用社信贷员一对一了解各家各户信用状况的传统做法,改成县信用联社对某个信用村整体授信的办法。原则上所有的行政村都可以成为信用村,条件是在各村成立由乡镇领导牵头,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以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主体组成的农户信用等级评议组,对村内所有自愿申请信用贷款的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评价指标大体涵盖了社会管理、生产经营能力、信用及合作状况、品质、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情况、生产经营资产资金情况6大类共20个子项目,既有反映农户信用状况的指标,也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激励指标。评议组成员根据由村民大会通过的评议办法给申请户打分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根据得分高低,分出信用户、一般信用等级户和非信用户。在信用户中,又分出较好级信用户、优秀Ⅱ级信用户、优秀Ⅰ级信用户,由村委会统一向金融机构报备。金融机构根据事先约定,以村为单位,向不同等级的信用户授信。对于没有评上信用户的农户,可以采取3户以上联保申请授信。2010年郁南县成功创建29个“勿坦模式”信用村。2011年全面展开,指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各村镇参与信用村建设,统一信用村的评定、验收、建档和应用等标准,指导县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信用户评定和授信。以“一行一村(一家金融机构对接一个村)”、“一局一村(一个县直部门对接一个村)”、“一村一品(一个村发展一种特色农产品)”的模式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三农”良性互动。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县共有完成及在建信用村7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41.8%,共有8554户被评为优秀和较好等级信用户,可以免抵押直接获得当地金融机构信用贷款1万—5万元。 在评议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基础上,2009年郁南县委县政府开始与人民银行系统密切合作,依托人民银行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创建郁南县征信中心,制定了《征信中心建设方案》等制度。郁南县的征信体系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采集了所有在郁南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包括在县人民法院和税务、公安、国土、质监、劳保、环保、供水、供电、卫生、计划生育等14个部门的非银行信用信息数据,建成了“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同时通过采集全县11.2万户共41.3万人的户籍基础信息,包括农户违法违纪信息以及农户的家庭经济信息和社会评价信息等,建成了“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这两个系统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形成了征信中心。该中心的优势在于,可以使金融机构全面、准确地掌握贷款人信用情况,降低贷前调查成本,提高贷款成功率,并实现各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共享。
总之,郁南县以信用村建设为基础,以成立征信中心为载体,构建了覆盖全县的信用体系。郁南县这一举措的作用在于:一是低成本地发现了农民的信用,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明确了农村金融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出面解决了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没有“越位”。
(三)建立创业中心和资产流通中心,鼓励群众多元创业
2009年,郁南县委提出了“扶持群众多元创业,优化特色经济品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三大战略。郁南县在实施“鼓励群众多元创业”等战略过程中发现,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户贷款难,“银行想贷贷不出,农户想借借不到”,这些问题已经超过市场本身能解决的范围。由于缺少资金,郁南县群众创业模式单一、渠道狭窄,个体户、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单家独户”较多。而涉农金融机构主要办理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合理的信用机制,大多数农民也缺乏合法有效的抵押物。基于此,郁南县试图通过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引导更多的资金支持现代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实行园区式标准化种养,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未来,“北果南桑,种养并进”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将成为郁南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这是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经验之三,即通过建立创业中心和资产流通中心,简化创业程序,激发群众创业热情;盘活农村资产,提高农村资产市场化程度。其中,县创业中心重点解决创业者办事难、办证难、贷款难、缺项目等问题。通过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的创业服务体系,构筑全民创业服务平台,有效地调动群众创业积极性,进一步降低群众创业成本、减少风险、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而设立县农村资产流通中心,是盘活农村资产、提高农村资产市场化程度和激活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使农村土地、房屋、宅基地、闲置房、林地、林权等在市场上实现流转,提升农村资产价值,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户的有效贷款需求。
(四)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金融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农户和农村企业在资金需求的金额、期限、用途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行为偏好,资金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征。对此,郁南县在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当地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首先,协调指导金融机构率先开办“订单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户“互保”、“联保”小额信用贷款、合作组织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扩大农户大额贷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的投放。2009年9月创办金信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户因需要贷款但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物的问题。同年11月,支持地方民营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加大金融机构投放资金的力度。出台《关于整镇整村推进金穗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的实施意见》,以金穗惠农卡特有的“互保”、“联保”方式为农户发放小额担保创业贷款。2009年全县共开办金穗惠农卡15400张,授信农户2578户,共发放小额贷款6000万元。其中,授信妇女小额贷款364户,同比增长181%,共发放贷款838万元,同比增长199%。
其次,是对农村信用社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郁南县农村信用联社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据估算,截至2011年2月末,因优惠存款准备金率而留存县农村信用联社的资金约1.8亿元。
再次,创新支农再贷款管理机制。对农村信用社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实行封闭运行、独立管理,不纳入存贷比监管指标考核。采取“支农再贷款+信用户”,“支农再贷款+政府金融扶贫担保基金+贫困户”两种信贷支农模式,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信用村和信用户的信贷支持。
最后,加强信贷政策“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对信用户和信用村辖属农户给予贷款资金安排优先、手续简化、利率下浮、信用额度提高等优惠措施。
(五)建立农村小额贷款与农村小额保险业务的互动机制,分散农业生产风险
农民“贷款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如果锁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 降低其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 适度提高其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 该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而农业保险可以在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这既指明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 也为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信贷的协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 全国各地金融机构不断实施金融创新, 探索出了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小额信贷”的银保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负担过重和农民“贷款难”问题, 实现了银行、保险公司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郁南县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过程中,积极鼓励各保险公司加强与涉农银行业机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的合作,探索开发新型的“信贷+保险”金融服务产品,建立农村保险与农村信贷有效结合的银保互动合作机制,加快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风险。根据《云浮市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规划,郁南县将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各项相关政策,积极稳妥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针对农村种植业的经营特点,扶持开办林业火灾保险、水果种植业、养鸡业、养猪业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运用财政保费补贴政策手段,推动农业保险商业化运作,有效降低群众创业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目前,郁南县正在重点推广水稻种植保险、森林火灾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农村住房保险、母猪保险等政策性保险,并依据农村种植业经营特点,开展了农村小额贷款与农村小额保险业务的互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农业产业风险,提高了稳定预期和投资收益率。 二、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启示
(一)农村金融创新须契合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
金融创新分为需求追随型(demand following)和供给领先型(supply leading)。由于“三农”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以及涉农产业的弱质性,农村金融的发展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种养业是郁南县的主体产业,这一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创新是需求追随型的创新。上述郁南县的农村金融创新,无一不是为解决农村种养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后发的创新。例如,郁南县贫困农户担保物缺乏与担保抵押制度、贷款贴息机制创新,贷款银行和农民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与整体授信方式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金融需求与“订单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户“互保”和“联保”小额信用贷款、合作组织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等等。郁南县农村的经济滞后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创新应以需求追随型为主,供给领先型为辅。农村金融创新在满足金融需求的同时形成了农村种养业先有需求,涉农金融机构后发供给的模式。因此,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必须契合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才有生命力。
(二)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应当由政府统筹和金融管理部门推动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民贷款难问题,根本原因是农民缺乏有效担保物和贷款银行与农民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已经超过市场本身能解决的范围。从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可以看出,只有通过发挥政府科学统筹和组织协调的优势,有效整合各方要素,采取正确引导、科学调控的措施,才能弥补市场缺损和市场失灵,打通融资瓶颈,进一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比如,郁南县“双到”金融扶贫基金的建立,离不开县委和县政府组织协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政府与人民银行密切配合。这充分证明地方政府应加快转变职能,将信用环境建设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加强与人民银行分支行的协作,解决好农村信用信息这一“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使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效地发挥作用,促使更多的信贷资源流向农村。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郁南县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把信用村和信用户的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党支部、村委会与农民群众联系密切的独特优势,从帮助中小企业和农户解决贷款难这一切身利益问题入手,使其在信用环境改善中得到实惠,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执行力。与此同时,郁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社会管理融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之中,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有效衔接、相互促进。比如,郁南县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既有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也有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引导农民参与信用评级,将社会管理的要求具体量化后列入农户信用等级评分范围,相应设置了激励加分项和一票否决项,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崇尚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参与社会管理内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既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壮大,也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不断拓展,还表现在社会公众金融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增强,而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连接点和落脚点。郁南县作为广东省欠发达的山区县,通过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好转,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相当于2000—2008年间年均新增贷款的65倍。这充分表明,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
综观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还有一些缺陷。例如,目前郁南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对制度受益群体(即需求者)的意愿和诉求关注不够。由于农村信贷需求具有层次性及多元化特征,未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及多元金融产品的开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R].2010.
[2]郁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郁南县金融扶贫基金小额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R].2010.
[3]郁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郁南县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方案[R].2009.
[4]郁南县农村信用社.郁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实施细则[R].2009.
[5]中国人民银行郁南县支行.关于郁南县征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R].2010.
[6]黄志豪.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广东郁南案例[J].南方金融,2010,(11).
[7]张乐柱,胡浩民.小额信贷“郁南模式”的制度性解析——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新探索[J].学术研究,2011,(1).
[8]程亚男.农业保险与农村小额信贷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9,(8).
[9]刘磊.农村金融创新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启示[J].区域金融研究, 2010,(10).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XY,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