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工具,应用到了各个层面,将其与数学课程相结合,以其为辅助工具,创设相关情境,助力学生更好理解数理;放大数学课堂的时空,扩展学习的资源;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深化数学思维;助力操作,发展抽象认识能力,这都有助于构建数学“新”课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新”课程
能否将新兴技术应用于自身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是评价一名教师是否为合格教师的重要指标。“旧”的教学形式,教师依靠“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完成整个教学。而信息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技术,可以大大简化各项工作,建构创新型课堂。
一、创设情境,理解数理
数理概念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理念。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数理概念。小学阶段数理概念培养通过数形、数量等的认识,逐渐对数学有概念性、规律性的认识。数理观念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抽象,仅通过讲解他们很难理解。将信息技术“植入”课堂中,利用其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形象生动的情境,他们产生探究学习之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理。
例如,在四年级第一册“除法”这一章,理解“被除数、除数、商”这三个概念及其具体应用的情况,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自己绘制的动画,动画中“小兔子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要将自己的房间布置一番,兔子妈妈让小兔子购买彩带、气球、彩灯三种物品,并分别给了小兔子10元、8元、16元钱用于购买这三种物品,到达超市后,售货员告诉小兔子彩带每个1元、气球每个0.5元、彩灯每个2元,小兔子陷入了沉思,妈妈给小兔子的钱分别能买到几条彩带,几个气球,几个彩灯呢?”形象生动的动画激发了学生们想要探究的欲望,他们仿佛置身动画之中,随小兔子一起购物,一起思考。经过思考,联系课上所学除法这一章的内容,他们思考出总价钱10元、8元、16元即代表被除数,每个物品的价钱1元、0.5元、2元即代表除数,而所求的即为商,最终得出能买到10条彩带、16个气球、8个彩灯。
像上面那样,改变原有教学形式,利用动画设置相关情境,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制作形象动画,建构“情境性”课堂,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来,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抽象的数理概念,就像上面的例子,当学生看完这个动画,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时,自然会想到“被除数、除数、商”这三个数理概念,在实际购物中又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
二、放大时空,拓展资源
传统的教学形式限制多。例如,教师书写主要在黑板上进行,黑板的篇幅有限;教学工具种类有限等。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些限制,信息技术将数学教学的时空放大化,提供了众多的资源(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动画等)服务于教学之中,扩展了教学资源,众多的资源将难题进行简化、化抽象为具象,这些均使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助力学生学习的主动度提升、理解度深化。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主要是将几个小正方体搭建成立体图形,画出正向观察、侧向观察、俯视观察得到的图形,由于黑板是一个平面而且面积有限,对立体图形的呈现也有限;如果靠学生准备小正方体,数量少时还可以,数量多时不免实验器材准备过于复杂,而信息技术则突破了这些限制,利用Flash动画画出几个由正方体堆砌的立体图形,无论是多少个正方体只需进行绘制一个再对其复制进行叠加即可,突破了实验器材准备的繁琐;利用其中的工具实现对图形旋转,可以对立体图形的各个方位进行观察,突破了平面的限制;学生直观地对各个方向进行观察,不必像之前那样光靠在脑中想象,突破了立体图形的抽象性。再进行一系列练习后,笔者搭建出复杂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先想象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在纸上画出,之后通过旋转图形对他们的答案进行验证。
像上面那样利用信息技术扩展教学资源,冲破原有数学课堂(在教学工具、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将数学课堂的时空得以放大化,建构“时空扩大型”课堂,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更加容易能对抽象复杂的知识进行理解,理解度有了“质”和“度”的提升。
三、加强互动,深化思维
小学生处在爱与同伴及其他人交流的年纪,有时候多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加强与他们的互动,能够更明白地了解他们在何处不理解、在何处存在模糊点,针对模糊点、难以理解的点展开互动,互动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将不断得以深化。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中长出现给出三条边长,判断其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问题,这属于对于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认知,学生常通过利用长度不同三条小木条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来探究,经过摆放得出结果,而其中涉及的数学规律却不得知,确定规律的过程常常是复杂的,需要大量的操作,课上探究不免需要大量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操作以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节约课上时间。笔者事先录制视频,设置几组实验:第一组小木条长度分别为2cm,3cm,5cm;第二组分别为2cm,3cm,6cm;第三组分别为3cm,4cm,5cm;第四组分别为4cm,4cm,4cm,分别擺放这几组小木条,看其能否摆成三角形。当成功摆放出一个三角形反问学生为什么摆放成功了呢?当未摆放成功时问他们为什么这三条木条就不能摆放成功了呢?视频录制完成后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视频观看完成后,请他们与前后桌同学讨论一下能否根据木条长度关系得出规律?经过视频的引导以及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思维不断深化、讨论出:“当最短的一根小木条的长度与第二短的小木条长度之和大于最长的那根小木条的长度之时,就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像上面那样在明白学生不理解、模糊的点,将视频课堂引入课堂中,激起学生参与互动交流、探究规律的兴趣,建构“交流性”课堂,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往往能萌发出很多新的点子,思维得以加深,自己探究出相关的呃知识及规律。
四、助力操作,发展“抽象”
有些抽象性较强,非推导性,非代数性的知识,比如,几何问题中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常常能帮助学生发展“抽象”,而信息技术是操作的“助力剂”,能很好地保障提升操作效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也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密铺”知识,当在公园中或者某些文化广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铺制得非常漂亮的瓷砖,其实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图形(三角形、平行四面形等)组成的,实际进行铺制瓷砖的模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密铺”及各种图形,让学生实地进行瓷砖铺制是不太现实的,而有关几何图形的问题是比较抽象的,通过“几何画板”则可以实现在软件中模拟地砖的铺制,可以从简单入手,让学生自己画几个正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角是120°),几个正五边形……,将其堆放在一起,看看能否实现密堆。通过实际操作,他们发现用6个正三角形可以实现三角形的密堆,而正五边形无论怎样摆放都不能实现密堆;再对其余图形进行尝试,他们发现可以用等式解决密堆规律:能否实现密堆与图形的内角有关系,正五边形的内角为108°,当108×n=360°时,n不为正整数,则不能完成密堆。
像上面那样以信息技术设备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软件进行操作,建构“软件操作型”课堂,实现操作的简便性与可行性,助力操作的进行,对于几何方面的比较抽象的问题,信息技术用处更加显著,通过助力操作,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很有利,操作中往往能萌发出很多创新性的想法。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整合,利用科技的手段,创设情境,理解数理;放大数学时空,将学习资源放大;加强互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助力操作,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建构“新”式课堂。
参考文献:
[1]管作阗.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OL].学周刊,2019(07):150-150.
[2]张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73-73.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新”课程
能否将新兴技术应用于自身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是评价一名教师是否为合格教师的重要指标。“旧”的教学形式,教师依靠“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完成整个教学。而信息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技术,可以大大简化各项工作,建构创新型课堂。
一、创设情境,理解数理
数理概念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理念。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数理概念。小学阶段数理概念培养通过数形、数量等的认识,逐渐对数学有概念性、规律性的认识。数理观念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抽象,仅通过讲解他们很难理解。将信息技术“植入”课堂中,利用其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形象生动的情境,他们产生探究学习之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理。
例如,在四年级第一册“除法”这一章,理解“被除数、除数、商”这三个概念及其具体应用的情况,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自己绘制的动画,动画中“小兔子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要将自己的房间布置一番,兔子妈妈让小兔子购买彩带、气球、彩灯三种物品,并分别给了小兔子10元、8元、16元钱用于购买这三种物品,到达超市后,售货员告诉小兔子彩带每个1元、气球每个0.5元、彩灯每个2元,小兔子陷入了沉思,妈妈给小兔子的钱分别能买到几条彩带,几个气球,几个彩灯呢?”形象生动的动画激发了学生们想要探究的欲望,他们仿佛置身动画之中,随小兔子一起购物,一起思考。经过思考,联系课上所学除法这一章的内容,他们思考出总价钱10元、8元、16元即代表被除数,每个物品的价钱1元、0.5元、2元即代表除数,而所求的即为商,最终得出能买到10条彩带、16个气球、8个彩灯。
像上面那样,改变原有教学形式,利用动画设置相关情境,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制作形象动画,建构“情境性”课堂,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来,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抽象的数理概念,就像上面的例子,当学生看完这个动画,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时,自然会想到“被除数、除数、商”这三个数理概念,在实际购物中又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
二、放大时空,拓展资源
传统的教学形式限制多。例如,教师书写主要在黑板上进行,黑板的篇幅有限;教学工具种类有限等。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些限制,信息技术将数学教学的时空放大化,提供了众多的资源(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动画等)服务于教学之中,扩展了教学资源,众多的资源将难题进行简化、化抽象为具象,这些均使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助力学生学习的主动度提升、理解度深化。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主要是将几个小正方体搭建成立体图形,画出正向观察、侧向观察、俯视观察得到的图形,由于黑板是一个平面而且面积有限,对立体图形的呈现也有限;如果靠学生准备小正方体,数量少时还可以,数量多时不免实验器材准备过于复杂,而信息技术则突破了这些限制,利用Flash动画画出几个由正方体堆砌的立体图形,无论是多少个正方体只需进行绘制一个再对其复制进行叠加即可,突破了实验器材准备的繁琐;利用其中的工具实现对图形旋转,可以对立体图形的各个方位进行观察,突破了平面的限制;学生直观地对各个方向进行观察,不必像之前那样光靠在脑中想象,突破了立体图形的抽象性。再进行一系列练习后,笔者搭建出复杂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先想象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在纸上画出,之后通过旋转图形对他们的答案进行验证。
像上面那样利用信息技术扩展教学资源,冲破原有数学课堂(在教学工具、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将数学课堂的时空得以放大化,建构“时空扩大型”课堂,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更加容易能对抽象复杂的知识进行理解,理解度有了“质”和“度”的提升。
三、加强互动,深化思维
小学生处在爱与同伴及其他人交流的年纪,有时候多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加强与他们的互动,能够更明白地了解他们在何处不理解、在何处存在模糊点,针对模糊点、难以理解的点展开互动,互动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将不断得以深化。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中长出现给出三条边长,判断其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问题,这属于对于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认知,学生常通过利用长度不同三条小木条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来探究,经过摆放得出结果,而其中涉及的数学规律却不得知,确定规律的过程常常是复杂的,需要大量的操作,课上探究不免需要大量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操作以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节约课上时间。笔者事先录制视频,设置几组实验:第一组小木条长度分别为2cm,3cm,5cm;第二组分别为2cm,3cm,6cm;第三组分别为3cm,4cm,5cm;第四组分别为4cm,4cm,4cm,分别擺放这几组小木条,看其能否摆成三角形。当成功摆放出一个三角形反问学生为什么摆放成功了呢?当未摆放成功时问他们为什么这三条木条就不能摆放成功了呢?视频录制完成后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视频观看完成后,请他们与前后桌同学讨论一下能否根据木条长度关系得出规律?经过视频的引导以及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思维不断深化、讨论出:“当最短的一根小木条的长度与第二短的小木条长度之和大于最长的那根小木条的长度之时,就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像上面那样在明白学生不理解、模糊的点,将视频课堂引入课堂中,激起学生参与互动交流、探究规律的兴趣,建构“交流性”课堂,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往往能萌发出很多新的点子,思维得以加深,自己探究出相关的呃知识及规律。
四、助力操作,发展“抽象”
有些抽象性较强,非推导性,非代数性的知识,比如,几何问题中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常常能帮助学生发展“抽象”,而信息技术是操作的“助力剂”,能很好地保障提升操作效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也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密铺”知识,当在公园中或者某些文化广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铺制得非常漂亮的瓷砖,其实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图形(三角形、平行四面形等)组成的,实际进行铺制瓷砖的模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密铺”及各种图形,让学生实地进行瓷砖铺制是不太现实的,而有关几何图形的问题是比较抽象的,通过“几何画板”则可以实现在软件中模拟地砖的铺制,可以从简单入手,让学生自己画几个正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角是120°),几个正五边形……,将其堆放在一起,看看能否实现密堆。通过实际操作,他们发现用6个正三角形可以实现三角形的密堆,而正五边形无论怎样摆放都不能实现密堆;再对其余图形进行尝试,他们发现可以用等式解决密堆规律:能否实现密堆与图形的内角有关系,正五边形的内角为108°,当108×n=360°时,n不为正整数,则不能完成密堆。
像上面那样以信息技术设备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软件进行操作,建构“软件操作型”课堂,实现操作的简便性与可行性,助力操作的进行,对于几何方面的比较抽象的问题,信息技术用处更加显著,通过助力操作,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很有利,操作中往往能萌发出很多创新性的想法。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整合,利用科技的手段,创设情境,理解数理;放大数学时空,将学习资源放大;加强互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助力操作,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建构“新”式课堂。
参考文献:
[1]管作阗.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OL].学周刊,2019(07):150-150.
[2]张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