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分析初中生写作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本文从用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用心丰富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用情独抒性灵,在说写中学会再造生活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主要策略,旨在使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用心 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就写作明确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笔者从初中生的作文和平时写的日记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离这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据此,笔者从调查研究着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把读与写、说与写联结起来,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写作文,旨在使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下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初中生的写作现状及其成因剖析
笔者曾在任教的两个班级中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写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写作成了学生最头痛的事。大多数学生害怕、讨厌写作,语言及表达基本功都较薄弱,拿起笔无话可说,或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谈立意选材、构思结构和写作技法,就是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这些写作的基本要求也難达到,至于能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就更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小学阶段写话、习作的基础没夯实。因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任务重,说话写话训练时间相对较少,加上阅读量不够,致使学生眼界狭窄。二是学生生活单调,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少,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三是受家长急功近利的影响,从小套用作文教辅材料,甚至干脆照抄,致使“八股文”“老三段”“模式化”作文泛滥,文章缺乏个性,也没新意。
二、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主要策略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中的困惑?笔者认为,可从联结读与写、说与写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与说的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思考,在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提炼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学会表达,学会写作。
(一)用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生活圈子窄小,天天类似的生活麻痹了他们应有的观察力,加上过重的作业负担蒙蔽了他们的眼睛,封闭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和心灵的触觉。为此,教师应给学生减负增效,既要给学生留下用心观察生活的时间,又要不断的提示并强化学生生活中的情景,让这些情境生成无数细微的画面,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触写下来。例如秋天到了,有学生看到树叶落下来,就写了“黄蝴蝶飘舞”“无边落木萧萧下”“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虽然只有一两句,但这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笔者现在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但决不作字数上的硬性规定,只要是学生有感而写即可。实在今天没有体验,也可作些摘录,诸如最近读到的精彩的一句话、一段有哲理的话语、一节生动美妙的描写等等。以此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及时记下瞬间的灵感,储存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今后观察、思考的参照物或材料,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
另外,还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写点生活小练笔。例如观察爸爸妈妈的双手,眼睛,体会藏在言行举止中的关爱;和好朋友吵架了,写写吵架的经过和心情;受到老师表扬了,写写老师是怎样表扬的,自己的心情如何;班主任生气时是什么样子的;早晨校门口堵车时的情景及自己的心情;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上学路上和谁同行,讨论了什么;购物时是怎么和售货员交流的;去书城或图书馆看到或读到什么样的书;天气骤变,观察一下怎么变的,风雨有什么特点,雨中的行人及风景如何等。
生活无处不在,写生活有时需要联想与想象。笔者常常对学生说,闭上眼睛,你眼前浮现的也是一种生活。联想想象中的感受有时比亲身经历的过程还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心灵能否去感觉它。所以,笔者从不排斥学生编造故事,只要是符合生活的、真实的,那也是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结晶。有一次笔者看到一位学生写的《童年小事》,非常感人,文字清新,纯朴,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童趣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就鼓励她投稿,而她很不好意思地说,有些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并不都是亲身经历过。笔者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表扬了她,因为她用自己最质朴的情感和想象为大家勾勒了那么真实生动优美的画面,这不就是最好的创作吗?
(二)用心丰富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可见,写作能力与阅读积累密切相关。所谓以诗养性,以文养心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将读与写联系起来?
1.从教材中挖掘素材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美文佳作,无论从语言、结构,还是写作技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紧扣教材,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魏巍的《我的老师》后,可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截取生活中一个或几个闪光的片段、最感人的情节来表现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同学间的友谊、邻里间的友情等,使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相撞击,启迪积极思维,激出情感火花。
2.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除了每册教材中选编的名著,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外,教师还可另外推荐一些名著,如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骆驼祥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再如由于我们苏州地区人杰地灵,孕育了独特的江南文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作家以及他们杰出的作品,可推荐陆文夫和他的《小巷深处》《美食家》《井》《围墙》等。透过这些作品,学生可了解家乡的风俗民情、悠久历史、乡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用自己的笔去书写家乡。
3.从美文中学习技巧 我们把学生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如《读者》《青年文摘》《文苑》等,陈列在教室阅读角作为共享阅读材料。学生都争抢阅读并做好摘记、批注,教师进而要求学生选择自己要学写的文章进行重点精读,边读边思考、边分析、边概括:它写了什么(题材)?表现了什么(主题)?怎么写的(结构)?好在哪里(取其精华)?有何不足(去其糟粕)?最后可开展缩写、扩写、改写等活动,或用日记、周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思考,或通过展示与同学分享。
阅读多了,见识广了,眼界阔了,素材多了,技巧活了,创作自然也水到渠成了。
(三)用情独抒性灵,在说写中学会再造生活
新课标强调“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最易忽視“说”。这里的“说”是引导学生在自由阅读、自由想象、自由思维基础上的自由表达与写作。
1.在师生情感交流中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很多学生常常怯于面子和老师的威严,在作文中常常不敢说真话、抒真情。于是,笔者主动借助他们的日记本和他们聊天,谈教师自己的苦恼和快乐,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慢慢地学生也把老师当作是挚友,把写日记看作是聊天。在一次次愉快放松、充满乐趣的交流中,师生情感与日俱增,学生有了苦闷与烦恼都愿意在日记中倾诉和表达,有了高兴或痛快的事,都把真情抒写在纸上,他们会觉得心情无比舒畅,身心得到超脱。且不论他们的文字是否美妙,语言是否华丽,真实的情感往往就让人感动不已!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就是说情是发自心底的由衷之言。这要求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又要注意对学生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怡情养趣,变“厌作”为“乐作”,变“假作”为“真作”。
2.在生生互相评价中促使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学生不但是写作的主体,还应是评价的主体。首先是学生自评。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过程,把理解感受、构思经过、写作体会写下来,对自己的作文产生更理性的认识,这比写一篇作文更重要,因为能积累经验与教训,有利于作文能力的持续提高。其次是学生互评。可把不同层次的同学搭配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组员间的互评,可以学习同伴的长处,并把他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比教师提的要求更容易实现,因为模仿同伴是最容易成功的。也可以指出同伴的缺点,取长补短。在小组学习与评价过程中,小组还可以推荐好词好句好作文参加全班交流,资源共享,这既加快了学生共同提高的步伐,也为教师的作文教学积累经验。
著名作家余华认为:“写作不是一种生活,而是一种发现,它通过一个什么事情,调动过去的生活积累,同时又给它一种新的生活容貌。”可见,写作是发现生活,抒写生活,再造生活的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开动脑筋,用心观察和用情体验,敞开心扉,就能用多彩的笔描画出多姿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于漪.于漪老师教作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在分析初中生写作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本文从用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用心丰富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用情独抒性灵,在说写中学会再造生活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主要策略,旨在使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用心 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就写作明确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笔者从初中生的作文和平时写的日记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离这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据此,笔者从调查研究着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把读与写、说与写联结起来,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写作文,旨在使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下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初中生的写作现状及其成因剖析
笔者曾在任教的两个班级中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写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写作成了学生最头痛的事。大多数学生害怕、讨厌写作,语言及表达基本功都较薄弱,拿起笔无话可说,或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谈立意选材、构思结构和写作技法,就是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这些写作的基本要求也難达到,至于能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就更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小学阶段写话、习作的基础没夯实。因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任务重,说话写话训练时间相对较少,加上阅读量不够,致使学生眼界狭窄。二是学生生活单调,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少,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三是受家长急功近利的影响,从小套用作文教辅材料,甚至干脆照抄,致使“八股文”“老三段”“模式化”作文泛滥,文章缺乏个性,也没新意。
二、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主要策略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中的困惑?笔者认为,可从联结读与写、说与写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与说的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思考,在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提炼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学会表达,学会写作。
(一)用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生活圈子窄小,天天类似的生活麻痹了他们应有的观察力,加上过重的作业负担蒙蔽了他们的眼睛,封闭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和心灵的触觉。为此,教师应给学生减负增效,既要给学生留下用心观察生活的时间,又要不断的提示并强化学生生活中的情景,让这些情境生成无数细微的画面,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触写下来。例如秋天到了,有学生看到树叶落下来,就写了“黄蝴蝶飘舞”“无边落木萧萧下”“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虽然只有一两句,但这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笔者现在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但决不作字数上的硬性规定,只要是学生有感而写即可。实在今天没有体验,也可作些摘录,诸如最近读到的精彩的一句话、一段有哲理的话语、一节生动美妙的描写等等。以此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及时记下瞬间的灵感,储存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今后观察、思考的参照物或材料,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
另外,还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写点生活小练笔。例如观察爸爸妈妈的双手,眼睛,体会藏在言行举止中的关爱;和好朋友吵架了,写写吵架的经过和心情;受到老师表扬了,写写老师是怎样表扬的,自己的心情如何;班主任生气时是什么样子的;早晨校门口堵车时的情景及自己的心情;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上学路上和谁同行,讨论了什么;购物时是怎么和售货员交流的;去书城或图书馆看到或读到什么样的书;天气骤变,观察一下怎么变的,风雨有什么特点,雨中的行人及风景如何等。
生活无处不在,写生活有时需要联想与想象。笔者常常对学生说,闭上眼睛,你眼前浮现的也是一种生活。联想想象中的感受有时比亲身经历的过程还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心灵能否去感觉它。所以,笔者从不排斥学生编造故事,只要是符合生活的、真实的,那也是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结晶。有一次笔者看到一位学生写的《童年小事》,非常感人,文字清新,纯朴,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童趣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就鼓励她投稿,而她很不好意思地说,有些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并不都是亲身经历过。笔者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表扬了她,因为她用自己最质朴的情感和想象为大家勾勒了那么真实生动优美的画面,这不就是最好的创作吗?
(二)用心丰富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可见,写作能力与阅读积累密切相关。所谓以诗养性,以文养心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将读与写联系起来?
1.从教材中挖掘素材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美文佳作,无论从语言、结构,还是写作技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紧扣教材,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魏巍的《我的老师》后,可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截取生活中一个或几个闪光的片段、最感人的情节来表现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同学间的友谊、邻里间的友情等,使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相撞击,启迪积极思维,激出情感火花。
2.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除了每册教材中选编的名著,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外,教师还可另外推荐一些名著,如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骆驼祥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再如由于我们苏州地区人杰地灵,孕育了独特的江南文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作家以及他们杰出的作品,可推荐陆文夫和他的《小巷深处》《美食家》《井》《围墙》等。透过这些作品,学生可了解家乡的风俗民情、悠久历史、乡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用自己的笔去书写家乡。
3.从美文中学习技巧 我们把学生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如《读者》《青年文摘》《文苑》等,陈列在教室阅读角作为共享阅读材料。学生都争抢阅读并做好摘记、批注,教师进而要求学生选择自己要学写的文章进行重点精读,边读边思考、边分析、边概括:它写了什么(题材)?表现了什么(主题)?怎么写的(结构)?好在哪里(取其精华)?有何不足(去其糟粕)?最后可开展缩写、扩写、改写等活动,或用日记、周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思考,或通过展示与同学分享。
阅读多了,见识广了,眼界阔了,素材多了,技巧活了,创作自然也水到渠成了。
(三)用情独抒性灵,在说写中学会再造生活
新课标强调“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最易忽視“说”。这里的“说”是引导学生在自由阅读、自由想象、自由思维基础上的自由表达与写作。
1.在师生情感交流中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很多学生常常怯于面子和老师的威严,在作文中常常不敢说真话、抒真情。于是,笔者主动借助他们的日记本和他们聊天,谈教师自己的苦恼和快乐,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慢慢地学生也把老师当作是挚友,把写日记看作是聊天。在一次次愉快放松、充满乐趣的交流中,师生情感与日俱增,学生有了苦闷与烦恼都愿意在日记中倾诉和表达,有了高兴或痛快的事,都把真情抒写在纸上,他们会觉得心情无比舒畅,身心得到超脱。且不论他们的文字是否美妙,语言是否华丽,真实的情感往往就让人感动不已!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就是说情是发自心底的由衷之言。这要求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又要注意对学生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怡情养趣,变“厌作”为“乐作”,变“假作”为“真作”。
2.在生生互相评价中促使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学生不但是写作的主体,还应是评价的主体。首先是学生自评。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过程,把理解感受、构思经过、写作体会写下来,对自己的作文产生更理性的认识,这比写一篇作文更重要,因为能积累经验与教训,有利于作文能力的持续提高。其次是学生互评。可把不同层次的同学搭配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组员间的互评,可以学习同伴的长处,并把他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比教师提的要求更容易实现,因为模仿同伴是最容易成功的。也可以指出同伴的缺点,取长补短。在小组学习与评价过程中,小组还可以推荐好词好句好作文参加全班交流,资源共享,这既加快了学生共同提高的步伐,也为教师的作文教学积累经验。
著名作家余华认为:“写作不是一种生活,而是一种发现,它通过一个什么事情,调动过去的生活积累,同时又给它一种新的生活容貌。”可见,写作是发现生活,抒写生活,再造生活的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开动脑筋,用心观察和用情体验,敞开心扉,就能用多彩的笔描画出多姿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于漪.于漪老师教作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